跳转到内容

芋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日 (一) 08:58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新北市文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芋圓
閩南語名稱?
全漢 芋圓
漢羅 芋圓
全羅 Ō͘-îⁿ

芋圓是一道著名的台灣傳統甜點。軟Q彈牙,香氣四溢,由芋頭製成

製作流程:

1.將芋頭切塊

2.將芋頭塊丟入鍋中煮至軟爛而熟透(水不要倒掉)

3.將煮好的芋頭塊瀝乾後放入另一鍋中

4.用手將煮好的芋頭塊壓成團,過程中要加太白粉

5.取一部分芋頭團搓成團後再次丟入煮芋頭塊的鍋中煮熟

歷史

芋圓是在1946年被研發出來的,創始者為蔡林保雲[1],居住在瑞芳。蔡林保雲於1938年嫁到瑞芳,幫忙婆家經營雜貨店,一開始在門口賣梅子供路人止渴,後來便在門口擺起刨冰攤,並研發出芋圓。第三代蔡政建經營的芋圓店,為紀念奶奶創造芋圓,店名改為「保雲芋圓」[2][3]

1970年代,一位阿柑姨於九份國小附近擺攤兼賣冰品[3],因客人要求開始增加芋圓當佐料,隨著觀光推廣而成為當地著名小吃

九份老街還有一攤同時期的「賴阿婆芋圓」[3]

2017年位於萬里的金山芋圓王以大顆的芋圓出名,許多遊客前去打卡朝聖。

2018年苗栗縣後龍鎮慈雲宮廟口-金豐玉漿 芋圓製造所-取得國內專利,為國內第一家有專利的芋圓,隔年再取得大陸專利權。

作法

芋頭蒸熟後壓成泥,加上地瓜粉拌勻成糰,搓揉成長條形再切成小塊,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撈出即成芋圓。加入地瓜粉較靭(咬勁、Q彈),改用太白粉則較軟。相似食品還有以番薯、綠豆、山藥與芝麻、抹茶代替芋泥的番薯圓、綠豆圓、山藥圓與芝麻圓,均是瑞芳九份的著名小吃之一。

成品 成份 顏色
芋圓 芋頭/地瓜粉/太白粉/水 芋頭紫
地瓜圓 番薯/地瓜粉/太白粉/水 地瓜黃/地瓜紅
綠豆圓 綠豆/地瓜粉/太白粉/水 綠豆色
抹茶圓 抹茶/地瓜粉/太白粉/水 抹茶綠
山藥圓 山藥/地瓜粉/太白粉/水 山藥白/山藥紫
芝麻圓 芝麻/地瓜粉/太白粉/水 芝麻白/芝麻黃/芝麻黑

吃法

煮熟的芋圓可和在冰糖水裡食用,也可加紅豆湯熱食,或者与烧仙草一同食用。在台灣,許多甜點如豆花刨冰,均可加點芋圓、地瓜圓和綠豆圓覆蓋其上一起食用。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1. ^ 劉欣逵. 九份芋圓創始人 90歲阿婆功力一流. 基隆: TVBS. 2004年10月3日 (2004-10-03) [2017年2月2日 (2017-02-02)]. 
  2. ^ 老店接班人 靠一碗芋圓還清2300萬元台幣房貸. 《壹週刊》 (臺灣: AD Internet Limited.). 2016年12月22日 (2016-12-22) [2017年2月2日 (2017-02-02)]. 
  3. ^ 3.0 3.1 3.2 不可不嚐. 瑞芳車站. 臺灣: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7年2月2日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