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雄捷運列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迴廊彼端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4日 (四) 05:23 (迴廊彼端 已移動頁面 高雄捷運車輛高雄捷運列車 並覆蓋原有重新導向:純為增加可達性而移動,故回退)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高雄捷運列車皆為動力分散式的電聯車,分為重軌(高運量)以及輕軌兩種不同系統,但並未以車型編號做為區分,以下分別陳述。

高運量列車

File:雪地高捷反.jpg
奧地利原廠試行的高捷高運量電聯車

重軌高運量電聯車為高雄捷運最早營運的列車類型,採第三軌供電方式推進,全線使用鋼輪鋼軌,駛於1,435公厘標準軌。高運量電聯車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奧地利廠組裝製造,自2005年10月起陸續交車,共計126輛捷運車廂。本型列車分配於南機廠、北機廠及大寮機廠,行駛紅線橘線

車體及車門材質皆為不鏽鋼,製造中大量採用機器人焊接,使用壽命規格為30年,可耐海島型潮濕氣候,目標為在長期營運下保持車體美觀。車輛配色為綠白色系[1],座椅配置為長條型相親座,材質為霧面塑膠,位於兩側車門中央的立柱採用三叉式,分出三道支柱,可方便站立乘客抓握,手拉環則為軟質橡膠,也與台北捷運的硬質塑膠有所不同。

營運初期以三輛一組為一列,未來可擴充至兩組一列。營運初期囿於捷運高雄車站為臨時站體(車站待由鐵改局高雄專案共構),月台僅可容納三節車廂,故紅線列車只能以一組三節之編制營運。但永久站完工後,紅、橘線列車則因考慮運量,目前為一組三節之編制[2][3]

單輛列車長21.945公尺(DM-Car車)、21.560公尺(T-Car車),寬:3.150公尺,高:3.6公尺,總長(一組三節)為65.450公尺,每輛車每側有4組門。

搭載自動列車運轉裝置,並配有駕駛員監控列車狀況,正常情況下每位駕駛在線上不會以手動駕駛。

輕軌列車

凱旋瑞田站靜態展示的高雄輕軌CAF Urbos 3系電聯車
高雄輕軌Citadis X-05 305系電聯車,首列車輛順利卸載於輕軌前鎮機廠

高雄捷運環狀輕軌CAF Urbos 3系電聯車

本型車於高雄捷運環狀輕軌行駛的動力分散式電聯車,採超級電容電池供給方式推進,全線使用鋼輪鋼軌,駛於1,435公厘標準軌,且軌道和台鐵工字形軌道不同。高雄輕軌為全球第一個採全線無架空線的輕軌系統。由西班牙CAF公司組裝製造,總造價新台幣165.37億元。首列列車自2014年9月運抵臺灣,第一階段將計有9列列車,第二階段全線完工預計將共有24列列車。車輛總長(一組五節)34.16公尺,車寬2.65公尺,每側配有四組對開滑門,營運初期的運量考量,全列車為一組5輛編成,並預留未來一組7輛編成的擴充性,未來將視運量增長情形,再決定是否增節至一組七節的編制。

高雄捷運環狀輕軌Citadis X-05 305系電聯車

高雄捷運環狀輕軌上營運的動力分散式電聯車,是法國阿爾斯通生產的Citadis X-05系列車輛,首列列車於2018年9月5日運抵高雄前鎮機廠,並於同月27日於C15到C17站的路段,開始上線行車測試。2020年11月2日開始於籬仔內(C1)站哈瑪星(C14)站路段上線營運[4],為臺灣繼台北捷運VAL256型電聯車之後再度購入由法國製造的列車。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2. ^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關鍵八年:高雄捷運夢想的實現. 2006年11月. ISBN 978-986-00-6867-2. 
  3. ^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雄心:高雄捷運真情故事. 2008年1月. ISBN 978-986-01-2173-5. 
  4. ^ 高雄輕軌新車上線營運,機電整合新紀元.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秋香、何弘斌. 2020年11月2日 [2020年11月2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