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鄧萃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iceKing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04:00 →‎家庭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鄧萃英(1885年?月?日—1972年11月26日),字芝園福建省閩侯縣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河南大學等校校長。

鄧萃英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第2任校長
任期
1920年12月—1921年10月
前任陳寶泉
继任李建勛
廈門大學第1任校長
任期
1920年12月—1921年5月
前任首任
继任林文慶
河南省立中山大學第4任校長
任期
1928年6月—1928年11月
前任查良釗
继任查良釗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85年
 清朝福建省閩侯縣
逝世1972年11月26日(1972歲—11—26)(87歲)
 中華民國臺灣
国籍 清朝(1885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72年)
学历東京高等師範學校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
职业教育家

生平

初進私塾啟蒙,後投考武備學堂及全閩師範學堂,均獲錄取,依興趣而選擇後者;畢業後赴日本,進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在日求學時,與林覺民方聲洞等人加入同盟會;再至美國留學,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辛亥革命後,回國擔任福州師範學院校長。    1912年(民國元年),在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1917年,擔任數學部主任;1920年12月,接掌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1] ,並提出(1)實行男女合校,提高女子教育水準與女權;(2)提高科學教育水準,鼓勵學術研究風氣;(3)擴充各類新式設備;(4)重視人格教育。同時兼任首任國立廈門大學[2]校長,於隔年5月辭職;1924年,改制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仍任教於北師大。

1928年6月,擔任河南省立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3] 校長。在教育行政方面,自民國成立後,先後經歷福建省政府教育廳督學、科長及教育部首席參事,並曾任次長代理部務。北伐成功後,又曾出任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來臺之後,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及總統府國策顧問;倡議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主張免試升學。    鄧氏曾列舉師範教育之四要:(1)增進師道之精神,以擔當道德教育之任務;(2)養成專業之自尊心,以避免物質之誘惑;(3)提高教育研究之興趣,以培養獨立之教育學者;(4)強調服務之觀念,鼓勵以教育為終身事業之教育家。所論均深中肯綮。

1972年病逝於臺北三軍總醫院,享年88歲。隔年元月獲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明令褒揚,褒揚令云:

家庭

娶妻高幼慧,二房何建民。育有五子二女[4][5],二子鄧健中為七-八屆南京政協副主席[6][7]、二女鄧淑媛曾任日內瓦大學口譯教授[8][9]、四子鄧昌國為著名小提琴家、么子鄧昌黎為著名物理學家。 其弟鄧芝如曾任臺南一中臺東高中校長。

参考来源

  1. ^ 北京師範大學. 歷任領導.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2. ^ 廈門大學. 歷任領導.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3. ^ 河南大學. 歷任領導.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4.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鄧昌國四兄弟合影.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5.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鄧昌國全家福.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6. ^ 南京政協. 政協簡介.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7. ^ 北京三十五中校. “志成后人谱”之二十七:统一战线的老朋友邓健中.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8. ^ 新浪新聞. 美国北新中校成立奖学金鼓励学子向学. 2004-02-17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9. ^ 文化部. 鄧淑媛.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