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勝六莊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22:34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勝六莊嚴,或作二聖六莊嚴藏語རྒྱན་དྲུག་མཆོག་གཉིས།藏语拼音Gyanzhugqognyi/Gyanchugqognyi),藏傳佛教術語,為八位著論或者著疏印度佛教論師。其著作均為藏傳佛教必讀的哲學名著,多被編入五部大論之中。

名稱

六莊嚴

分別為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

二聖

釋迦光書面挪威語Śākyaprabha功德光德语Gunaprabha

此外還有,二稀有,即馬鳴菩薩(梵文: Aśvaghoṣa) 與寂天(梵文Śāntideva)。

內容

二勝六莊嚴分別在四種佛教哲學內有所貢獻。

1. 開創與奠基中觀哲學的:

  • 龍樹(Nāgārjuna,西元二世紀),代表性著作為《中論》。
  • 圣天(或作提婆,Āryadeva,西元三世紀),為龍樹的弟子。

2. 開創與奠基瑜伽行唯識學派學派的:

  • 無著(Asaṅga,西元四世紀)
  • 世亲 (Vasubandhu,西元四世紀),無著之弟,有千部論主的稱號,亦著有《俱舍論》。

3. 貢獻因明學的:

4. 貢獻戒律論的:

  • 功德光德语Gunaprabha(Guṇaprabha)為世亲的弟子,造了一部匯集四部毗奈耶內容精華的《律海藏》,也即人們通常所謂之《律經
  • 釋迦光書面挪威語Śākyaprabha(Śākyaprabha,西元八世紀),代表著作為《沙弥迦日迦三百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