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類之子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7日 (三) 09:58 (补救1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艾方索·柯朗
监制希拉蕊·修爾
伊安·史密斯英语Iain Smith (producer)
艾瑞克·紐曼英语Eric Newman (producer)
東尼·史密斯英语Tony Smith (manager)
馬克·亞伯拉罕英语Marc Abraham
湯瑪斯·A·布利斯
阿姆央·伯斯坦
编剧艾方索·柯朗
提默西·J·薩克斯頓
大衛·亞蘭塔
馬克·費格斯
霍克·奧斯比
原著人類之子英语The Children of Men
P·D·詹姆斯作品
主演克萊夫·歐文
茱莉安·摩爾
米高·肯恩
克萊爾-霍普·亞西堤英语Clare-Hope Ashitey
奇維托·艾吉佛
查理·杭南
配乐約翰·塔文納
摄影艾曼紐爾·盧貝茲基
剪辑艾方索·柯朗
亞歷克斯·羅德里奎茲英语Álex Rodríguez (film editor)
制片商Hit and Run Productions
史塔克娛樂公司英语Strike Entertainment
片长109分鐘[1]
产地 英国
 美国[2]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6年9月3日 (2006-09-03)威尼斯
  • 2006年9月22日 (2006-09-22)(英國)
  • 2006年12月25日 (2006-12-25)(美國)
发行商環球影業
预算$7,600萬美元[3]
票房$7,000萬美元[3]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人类之子
香港末代浩劫
臺灣人類之子

人類之子》(英語:Children of Men,香港译《末代浩劫》)是一部於2006年上映的科幻電影,劇情改編自P·D·詹姆斯於1992年所著的同名小說《人類之子英语The Children of Men》。為艾方索·柯朗執導,克萊夫·歐文茱莉安·摩爾克萊爾-霍普·亞西堤英语Clare-Hope Ashitey主演。

該片於2006年9月22日於英國上映,於同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摄影獎提名和最佳剪辑奖提名,並贏得了BAFTA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艺术指导獎,另外此電影獲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第13位。[4]

劇情

片中描述不久的未來,由於莫名的原因造成人類無法生育下一代,簡單說是絕育了,使得全世界陷入陰霾裡。而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不平靜的英國,處處有警察、軍隊盤查以捕捉非法入境的難民,整個社會充滿著戒嚴的氣息,每個人都是愁眉苦臉地過活,似乎未來毫無生機、愁雲慘霧。故事從世界上最年輕的人——一個十八歲少年被殺開始,頓時人人都以為人類末日真的來臨了,老化的族群終究會佔據了世界,世界再也沒有新血的注入以延續人類的文明了嗎?就在這完全絕望之時,突然發現一名懷孕的黑人女性,於是她和受前妻之託幫忙保護的男主角帝歐就成了各方人馬追逐的對象……

角色

音乐

阿方索·卡隆委托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John Tavener)创作了15分钟的作品,他是东正教的一员,其作品与“母性,出生,重生和救赎在上帝眼中”的主题产生共鸣。

發行

電影於2006年9月3日在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5]。9月22日,《人類之子》在368家劇院收穫240萬美元,位居英國票房冠軍[6]。12月22日,電影在美國的16家劇院有限上映,隔年1月5日擴展到1,200多家劇院[7]。截至2008年2月6日,美國總票房為35,552,383美元,全球共計69,612,678美元[8]

评价

《人類之子》收穫了普遍影評人的好評。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238篇專業影評文章,其中218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92%,平均得分8分(滿分10分)[9],而基於另一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的38篇評論文章,其中37篇予以好評,0篇差評,1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84(滿分100)[10]

十大榜單

電影出現於許多評論家的2006年前十名電影名單中:[11]

参考文献

  1. ^ CHILDREN OF MEN (15). Universal Studios.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5 September 2006 [30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2. ^ Children of Men (BFI). British Film Institute. [9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2). 
  3. ^ 3.0 3.1 Children of Men (2006). Box Office Mojo. [6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1). 
  4. ^ BBC Culture. 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 [201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5. ^ Programme for pass holders and the public (PDF).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3月7日). 
  6. ^ Bresnan, Conor. Around the World Roundup: "Perfume" Wafts Past "Pirates". Box Office Mojo. 25 September 2006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7. ^ Mohr, Ian. Men takes a bigger bow. Variety. 4 January 2007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8. ^ Children of Men (2006). Box Office Mojo. [2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9. ^ Children of Men (2006). Rotten Tomatoes. [14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10. ^ Children of Men (2006): Reviews. Metacritic.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1). 
  11. ^ Metacritic: 2006 Film Critic Top Ten Lists. Metacritic. [8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