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eepLearningAI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27日 (日) 04:34 →‎1945年(受降區)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抗日战争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1937年

中國戰區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同年第三戰區也經歷參與了淞滬會戰等激烈戰役。

在戰鬥序列方面:

1938年

司令長官顧祝同

1939年

1944年

司令長官顧祝同

1945年(受降區)

第三戰區:江蘇(不含上海)、浙江福建 日軍戰俘集結:杭州廈門

9月15日在杭州接受日本第13军投降。厦门则为中国海军受降。

改組

1945年12月中旬,戰區改組為徐州綏靖公署


參考文獻

  1. ^ 劉鳳翰:〈論抗戰期間國軍游擊隊與敵後戰場〉,《近代中國》第90期,刊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1998年6月,ISBN 978-957-08-1826-0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張明金、劉立勤 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