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毛泽东/存档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几度心绪不佳”没有客观评定的标准。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几度心绪不佳”没有客观评定的标准,只要有了毛的生平,这样的段落建议删除。--Mountain(Talk) 05:44 2004年9月3日 (UTC)

不同意。Sbl 05:58 2004年9月3日 (UTC)

将原来的“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几度心绪不佳”的内容搬到这里,让大家评定。姑且不说原文的排版、格式极不认真,就是从内容上看,也有许多不足。首先,我从未见过关于这两个主题的正式官方陈述或者大家熟知的普遍观点,作者的观点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且“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到1943年就为止了,恐怕不妥。最重要的是“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和“几度心绪不佳”没有客观评定的标准,看法是因人而异。所以我认为,只要有毛的生平介绍就可,这样不严谨的文字,大可不必。--Mountain(Talk) 11:37 2004年9月3日 (UTC)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
1927年10月(?) 被国民党民团抓住,趁机逃脱。 
1935.1.15--17 遵义会议,首次进入中共中央最高层:中共中央书记处。 
1935.3.12 成为中共军事三人团成员(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1935.5.12 会理会议,使林彪的要求解除毛泽东军权的意见破灭。 
1935.11.3 就任军委主席。 
1938.9.29--11.6 中共6届6中全会,王稼祥从苏联回延安,带来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的口信:中国共产党要以毛泽东为
首,从而 确立了党的领袖地位。后不久,与江青结婚。1937年,王明由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担心:共产国际是不是要让
王当中国共产党的头?到6届6中全会,尘埃落定。毛泽东说:6中全会在中共历史上的意义,同遵义会议一样重大。 
1943.3.20 就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几度心绪不佳
1929.6--12 落选红4军前委书记。 
1932.10--1935.1 被中共中央削去军权。 
1959年庐山会议,遭遇彭德怀批评。 
1962年7千人大会,刘少奇带头说当时困难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不少高级人物亦作如是观。 
1964--1965年, 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刘少奇力持异议。 
1971.9.13 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林彪出逃。
这两个篇章的确不符合百科全书的要求。但是毛的生平,尤其建国后的生平目前也有点太少了,建议将“几度心绪不佳”中提到的几点加进去。--Wing 11:52 2004年9月3日 (UTC)
“极不认真”,这样的语言出现在维基百科......Sbl

排版、格式极不认真是一点都不含糊的。Talk页面是可以发表自己意见的,不用在乎中性原则。

  • “1927年10月”,“1935.1.15--17”,“1938.9.29--11.6”你看看都乱成什么样了?
  • 中共6届6中全会、红4军、7千人大会,还有点专业精神没有?

--Mountain(Talk) 15:46 2004年9月3日 (UTC)

把這些事件說是“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或“几度心绪不佳”的確是不客觀的,但假如它們都是實际發生過的事情,而又有一定價值的話,沒有理由不把這些資料納入條目。排版、格式有問題,把它們按維基百科的標準改正了不就行了?(建設維基百科應是一個正增長的過程嘛,不要動輒就刪除掉。) --Lorenzarius 18:55 2004年9月3日 (UTC)

《论持久战》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作为抗日战争的理论指导?

“《论持久战》还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作为抗日战争的理论指导。”有没有此事呢?我没有听说过呀。--Mountain(Talk) 12:22 2004年9月10日 (UTC)

“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动呢?李君如说,由于过去的党史对此反映不够,人们对当时这部著作在国民党统治区那里的影响,知道得很少。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CCTV《论持久战》发表后的反响--[[User:Zy26|zy26 (Talk)]] 23:52 2004年9月21日 (UTC)

蒋由毛《论持久战》总结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个结论现在已成了中共官方吹捧毛泽东《论持久战》的重要依据,CCTV有那样的描述并不奇.要看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稍留意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尽管CCTV敢做这样不实的结论,但对历史年表没有足够造假的勇气.

"  国民政府早在1937年8月7日的最高国防会议上,就曾正式制定了“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方针。8月18日,蒋介石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中公开这一战略方针。他说:“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就要求持久战、消耗战。”以后又多次重申“要以持久战、消耗战打破敌人速战速决之企图”。蒋介石首次阐发了“持久”和“消耗”是中国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是中国战胜日本的方法之一。

  8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出了战争指导方案和作战指导计划。战争指导方案指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作战指导计划要求:“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任务。”" (大陆SINA)持久消耗战略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首次发表于1938年5月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难道毛泽东还会时空旅行?38年写的文章让蒋总结出37年制定的方针? 新华网有照为证 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Brian


有些人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诩为真理的代言人, 一天之内这个条目已经反反复复了好多次, 是不是该对他采取些“断然措施”了? --hunry 15:09 2004年9月21日 (UTC)


论持久战岂是国民党焦土作战理论可以比肩的?建议大家先分清楚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和持久战、消耗战的不同再作评价.如果不清楚可以在wiki上查询游击战和guerrilla warfare两个词,再看看毛泽东的的战略思想到底与焦土战这种典型的一战阵地战思想有何不同,然后再评价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吧?

蔣中正之敵人戰略政略的實況和我軍抗戰獲勝的要道——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八日在南京講——
http://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6/0014/0017.htm

关于“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的“四一二政变”,不知道台湾对岸如何称呼?大陆这边都称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我们如何寻求一个中性的称呼?有资料称之为“四一二惨案”、“四一二事变”的,见这里。但“惨案”二字似乎不足以表达大陆这边普遍的理解。之所以称为“政变”,是因为蒋介石完全改变了孙中山先生的政策。“事变”二字似乎还可以。请大家商讨。--Mountain(Talk) 15:21 2004年9月22日 (UTC)

毛泽东本人也使用过“四一二事变”这个词,见这里。看来用“四一二事变”还是比较合适的。--Mountain(Talk) 15:29 2004年9月22日 (UTC)

我認為事變一詞會比政變來得恰當,因為政變在政治學中有著精準的定義,應該意指武裝奪權的行動,而政策改變是不能稱為政變的。之前台灣總統大選完沒幾天正在鬧的時候,綠營有人指稱藍營在搞政變,結果被政治學者罵啦!人家又沒有武裝奪權,怎麼能叫政變?扯遠了拉回來,張學良楊虎城綁架蔣介石都叫西安事變了,我覺得沒有理由四一二這個事件要叫作政變。--虎兒 15:41 2004年9月22日 (UTC)

还是叫“四一二事件”吧。这纯粹是描述性的,不包括任何评价在内。如是,可以把事实评价分开。在评价部分,尽可以各说各话Sbl 09:15 2004年10月27日 (UTC)

建议

评价毛泽东,已经是,恐怕是一个要长期争论的问题。所以,在条目里应该把事实陈述与评价分开。不要混在一起。

毛泽东的稿酬

[1]的报道,截至2001年5月底,毛泽东的稿酬共计1.3121亿元人民币。估计没有哪个作家有他这么有钱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34 2004年10月27日 (UTC)

新旧人民币云云,好像不对。

毛泽东的稿酬很有必要进行研究

西方最近对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的稿酬调查发现,希特勒在执政前一直躲避对该书稿酬的税收.当希特勒上台后这件事更是不了了之,由此偷逃税收近以亿计.毛泽东的稿酬按照当时的法律有没有逃税,折合现在汇率逃了多少税,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In 2004, it was discovered that Hitler had spent years evading taxes on royalties from sales of Mein Kampf. He owed the German government 405,000 Reichmarks (equivalent to $8 million at 2004 exchange rates) by the time he took power and the tax debt was forgiven."连接--User:Dladek


  • 既然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稿酬按照当时的法律没有逃税,那为什么还要研究他当时逃了多少税?,还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XXX

说毛是“革命家”还凑合、但他是“政治家”么? 他对中国的政治有何建树? 我看“政治家”三字还是删掉为好。

政治家和别人的评价完全是两回事——就算你认为他是垃圾政治家,他还是政治家
政治家是个中性词,并非代表他有什么建树zhouxiao 17:25 2005年1月13日 (UTC)
相比较而言,如果是英语politician确实是中性的,既可译做政治家或政客,所以阿狗阿猫都可以叫.
但由其翻译而来的政治家一词在大陆中文用法里带有隐含的褒义成分,就象中共官方不称呼蒋或台湾
领导人为政治家一样.如果要把毛写成'政治家'请加上'官方说法'的限定以减少争议--User:Dladek

毛就一政客--Elb 18:22 2005年10月23日 (UTC)


一方面说老毛独裁荒淫要女人有女人,要别墅有别墅。那TMD毛要钱有个屁用?他一招手不什么都有了?不知道稿费的时候你们丫挺的说家天下,毛要什么有什么。有钱了又骂挣钱多。合着有钱没钱你们都骂,一副滚刀肉牛二样儿。

老毛挣稿费你稀奇?你怎么白痴的不问问别人挣没挣稿费啊?以巴金为例,他文革前没领过一分钱工资,全是稿费生活还不断捐赠。他邓小平也没说不挣稿费。唯一有说头儿的就是文革中四人帮曾建议取消稿费。取消没有,取消了几年待查。毛在其间是挣稿费的。就算毛特殊,这是毛的责任还是毛手下拍马也好,真心爱护也好的责任待查。有一点是清楚的,毛这人一直对钱马大哈。过几年才查一次到底有多少存款。1967年,毛查得稿费存款有570多万,毛批500万交党费。邓小平啊,陈云啊一批批的不同意给挡住了。

下面再看看毛稿费的数额情况: 50年代100万(那时有啥不公平的?人人都挣稿费,毛又没强制买自己的书,你有本事多卖啊)。 67年570万。 76年去世时7500万 2001年1亿3千100万。 你TMD总不能把毛去世后一片反毛的氛围下,毛的稿费还涨了近6000万也算到毛头上吧? 毛的书既然卖出了50亿册,毛的稿费一亿多点儿。每本儿书毛拿3分钱都不到。(文革中大量是 免费的,知道吗?)。

最主要的,毛挣了这么多,毛是怎么花的。账目记载,毛每年开销从稿费提取1万元不到。主要 用于买书和招待客人。其他特销多用于资助民主人士啊,工作人员啊,还账啊等等。比如明记在案的一件事,有官员给他造了个游泳池,他第一把游泳池封了,第二从稿费中把工本给抵了。另外他划给 江青的钱远多于自己开销。文革期间划出38万人民币另加2万美金给江青。远多于毛花在自己身上的总额。江青为啥这么能花钱?其主管文艺也好,自己奢侈也好,一个例子是其在广州曾买高级摄影设备由广州政府买单。按现在的规矩,江主管文艺,公事公办买相机很正常,但毛知道后一定要从稿 费中支付,因为那是计划外开销。毛也曾经自己掏钱印刷一批文件下发给政治局,因为那是计划外的。可以看出,毛的稿费主要当做一些计划外经费来源(用于公)。而不是主要用于自己生活改善。更何况,毛几次批示要把稿费交党费。76年去世时的7500万更是直接以中南海第一党小组名义存的。毛去后,稿费也是作为党的公共财产处理的。

毛确实相比于平民要奢侈一些,但相比于邓公子几十个亿的身价,朱小姐直接由外国证券商一年几百万养着。相比于美国官员台上时只拿工资,下台后由各大公司包圆几千万一年的下台后贿赂。再考虑 毛的影响,贡献。他花的那点儿只能叫寒酸了。

说毛奢侈,李医生下三路的招儿都用遍了,才胡编出个毛爱玩儿村姑。民运台独脂油主义断章取义放开了想,也就想出个全鱼全虾菜谱,还只有一个。毛唱KTV,坐游艇,打高尔夫么?

第一留言请留名.第二WIKI TALK是平等讨论的地方.你有不同观点可以提出,他人的观点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谩骂攻击.
第三引证数据请给出出处.谢谢.--User:Dladek

上面的朋友,比富比穷要联系时代,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水平不是一个量级的,那时全国人民都很穷,还经常饿死一大批人,毛难道不算奢移嘛,还有他钱怎么花的,鬼才知道,官方当然把它往好里说啦。20:04 2006年6月4日 (UTC)

反正比蒋介石花得少(而且近年来老蒋的人气在台湾也有所下降,蒋介石的雕像早晚叫阿扁拆光光,老蒋的fans们欲哭无泪啊~)Wikikiki 18:36 2007年3月24日 (UTC)

相片不中立

最上面的第一张相片显得不中立,黑黑的有贬义的成分,应该换掉。


我觉得这条意见实在牵强。要是白的多黑的少,那不就是反转片了吗,人们怎么看呀。 另外,照你的意见推广一下,一张照片也不好,有片面性。毛泽东也是从婴儿长到老年的,最好每个时间点都有一张照片才好。这样才全面。可问题是犯得着搞那么多照片吗? 不过,你手头如果有比较好的照片,应该可以自己上传上来的。


毛澤東族譜

"毛澤東秉文王之烈,揚先祖之文韜武略,掃中國百年之魔怪,開千年共和之國基,實乃萬古一人。" -- 太偏頗, 顯然歌功頌德是說, 並不中立.

  • 宗谱这段和毛的经历完全没有关系,应该删除。--肉丝跑蛋 (留言) 21:46 2004年12月28日 (UTC)

应对条目顺序与内容进行全盘考虑

我把毛的历史地位放评介前面了


这两个条目的内容有重合之处 是否可以合并? 12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4 他人对毛泽东的评价


對這條目作了些修正

這條目對中國當代歷史重要,惜見行文不通順,又多贅文,字裡行間又有偏頗,故欲完善之,望指教。

==条目要做重大修改==

我想不到wiki把这个条目写成了垃圾,完全没有了中立性,我本人对毛研究较多,看完条目后气愤不已。对毛的叙述应该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主,而不是现在这样是各方看法的集合,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所谓野史的东西搬到这里,里面还有丑化乃至歪曲毛的语句,这叫中立态度吗?

最有权利评价毛的人是他的追随者和中国人民,而且这已有定论:功大于过(这在1981年中共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明确的定论)。我认为毛的这个条目的编写应该以权威的、公认的论断为基础写,而不是反映各种民意,尤其对于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应以这个国家的政府评价为主,个人或一些小团体有什么资格以个人好恶评价一国领袖。所以以本国政府的权威评价为主调,更能体现中立性,避免陷入各种政治争议。这也牵涉到一个问题:wiki到底是以权威评判或权威学者的观点为依据,还是以个人的或民意的观点为主。我认为如果在这个条目或类似的政治人物条目中以个人的或民意的观点为主,那这些条目就成了彻彻底底的垃圾,成了一般民众的笑谈,可笑可笑。Wohere 17:38 2005年1月10日 (UTC)

别人的观点还是应该保留的,须知,“权威”不等于“正确”
如果认为别人说的是错的,那么可以提出证据
如果认为别人说的不全面,那么可以补充
如果认为别人说的很偏激,那么可以用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
我们应该给读者以选择的权利,而读者的选择则取决于你的选择。本人也殷切希望楼主能进一步充实本条目。zhouxiao 21:46 2005年1月13日 (UTC)

re: 中立性原則不應以官方說法為依歸,而應以歷史事實為準。端看對美國總統的評價,美國人也沒有說要看官方說法以為之中立。況且政治環境常變,若今後換了領導,說法不同,你又是否追隨,還是經你一己的思考? 我真的想不通~ 又,你很怕有爭議麼?秦始皇是否呂不韋之子,今仍未定,是否也要一個官方說法? -- 一個十分愛國的人

一個政府對歷史、對人物的評價,是很有動機為了統治需要而扭曲的,所以更需要認真檢視。即使從中國傳統的史觀來看,孔子刪述春秋,是以一個在野學者的身份;而「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則是史官違逆當政者意志的絕佳範例。Wohere兄認為這種情況下,是要按照當政者的意思記述?還是要憑大眾集體公認的意見?

如果Wohere兄的論證成立,那對後期蔣介石統治,最有權利評價的是他的追隨者及台灣人民;若是在三十年前,他可是被捧為世界性的偉人,這種說法Wohere兄能接受嗎?民進黨上台之後,他又被視為發動二二八事件的罪人,那您的意見也要跟著變嗎?

总结,所以一切当以1976+30年后的中国国内史界评论为准,也就是2006年中国史界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主,其余国外史料,野史,传记资料均不得使用.

引用“大纪元”的文章?

列出各个方面对毛的看法,哪怕是很负面,我都不反对,兼听则明嘛。但是把“大纪元”的文章当作参考文献也太可笑了吧?我看了一下“大纪元”的原文,作者的头衔是“知情老人”,也太模棱两可了吧?这种文章和港台新闻中看到的以“有消息人士/权威人士/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指出”为名的种种猜测不是同出一辙吗?随便写篇文章再冠以“知情者”的头衔就可以当成文献,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你应当对维基的众多读者更有信心些才行。zhouxiao 21:49 2005年1月13日 (UTC)
-這個當然,但我們可對垃圾"大纪元"沒有什麼信心。Chongtin 23:23 2006年7月30日 (UTC)

大纪元这样极端的政治组织,面对中共的严防,采用了很多过激的反制手段,比如造谣,在不少华人社区已经名声扫地,既然已经是公认的不中立不公允,再动不动拿中立的盾牌出来让这种垃圾言论肆意横行,的确不合适。Sunseraphic 17:19 2006年5月7日 (UTC)

——《大纪元》的论点可引用,但引用其论据是不恰当。

游击战争之父是加里波第吧

实际上,好像国内也很少有这么称呼的,而毛泽东本人更是非常讨厌这一称呼(历史原因造成的)

这段不是胡说八道么?

有一些人(包括曾经历过文革的中老年人、文革之后出生的年轻的深刻思考历史及未来的担当者),文革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甚至比建立新中国的意义还要伟大。他不惧生前身后骂名滚滚,力推文革深入开展。因为他相信“小乱必有小治、大乱必有大治”,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恶劣因素充分展示,以便于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你没见过不等于没有
当然,我也承认“小乱必有小治、大乱必有大治”这话比较离谱,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不过,wiki的原则就是未证明错误就保留zhouxiao 09:20 2005年1月14日 (UTC)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严肃!!!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管功过是非最好引用有一定权威性的内容

支持楼主的意见,窃以为某些人所谓权威不一定正确的言论是消解的做法,权威不一定言论,但可靠度高所以是权威,非权威就更不一定正确了,像毛这样争议性的人物,如果让所有对他的评价和叙述都列出来,wiki好专门准备一台服务器了。Sunseraphic 17:24 2006年5月7日 (UTC)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当时是虚职,但后来被夸大了。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话“那段时间,他们把我当成是一个菩萨,而且还把我丢到茅坑里,搞得臭臭的”“那时,到我屋里来的,别说是一个人也没有,连一个鬼也没有”(大意)--zhouxiao 17:54 2005年1月17日 (UTC)

我觉得即使是虚职,也没有必要去强调,因为这职务类似现在的国家主席,我们总不能说“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虚职)”之类的话吧?只要说明毛泽东被剥夺军权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因为当时是战争时期。Jameswong915 05:44 2005年1月18日 (UTC)
主要是原来那段叙述不够明确么——所以我在中间又加了这么多,现在的确没必要强调“虚职”了
至于“国家主席”,虽然官方一般都回避了,但实际上就是虚职——如果胡锦涛只是国家主席的话,个人也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
因为,个人觉得wiki就是要反映一个客观的事实,而不应该在这类问题上模棱两可
当然,只有“虚职”一词的确有些不恰当,我承认当初犯懒了^_^--zhouxiao 16:23 2005年1月18日 (UTC)

关于那份名单……

姚文元说的那份名单真的有必要放在文中吗?

本人也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其真实性实在难以保证——实际上,就毛泽东晚年的的表现而言,他实际上是坚决反对四人帮的--zhouxiao 16:17 2005年1月18日 (UTC)
这一段完全不能证明真伪,放在维基确实不合适,我也建议删除。金翅大鹏鸟 07:38 2005年5月12日 (UTC)

评价

对于毛泽东的评价文章中所占篇幅太多,反而让人不知道如何认识他了。我们应该多叙述他的生平,而不是对于他的评价。评价应该交由读者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去评判,我们给出一些主流观点就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6:23 2005年1月18日 (UTC)

个人觉得还是有保留的必要的,因为毛泽东的评价的确非常复杂,这点是不可否认的--zhouxiao 16:53 2005年1月18日 (UTC)
个人认为写人的条目评价太多确实会影响中立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维游(VipUser) (对话2005_^o^) 17:07 2005年1月18日 (UTC)
如果个人简介可以涵盖某人的一生的话,你的话是不错的——事实才是评价的依据么
但问题是,现在的个人简介本身是不全的,特别是涉及党内斗争的问题,我们根本找不到确实可信的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评价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了
此外,评价本身也是对参与者的一种“激励”么——对于不同意某观点的人来说,就会千方百计找出证据来证明它是错的,这就构成了wiki的发展动力
至于评价本身,我相信,理性的读者是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这上面的,对他们来说,事实才是最重要的--zhouxiao 17:24 2005年1月18日 (UTC)
不过,个人反对Wikinu添加的那些评论,不仅篇幅冗长,而且用语极为不中立,甚至有些根本是歪曲事实--zhouxiao 17:34 2005年1月18日 (UTC)

反对210.77.18.43的修改内容和理由

(以前不小心编辑掉了,补上)
你见过多少农民了,不要凭你个人的所见所闻就乱下定义。
老实说,我的家庭也是农民出身,我的父辈、祖父辈的人对文革的评价只有一个字“乱”,而不是“咬牙切齿”什么的,因为文革本身并不针对他们,他们完全是第三者的态度——按照他们的说法,就和“台湾大选”一样(注,我这话并无贬低意味,请台湾同胞不要会错义)--zhouxiao 17:02 2005年1月18日 (UTC)
现在看看,似乎当时本人反应稍微有点过度了,不过,我的立场依然不变
实际上,很多资料表明,文革固然对地主(可能包括富农)、资本家出身的人或知识分子的迫害极为严重,但对于老农民,红卫兵是绝对不敢动手的
当然,如果210.77.18.43接触的是都是地主、资本家出生的人或知识分子,那得出这种结论还是有可能的,但那不能用来以偏概全--zhouxiao 17:14 2005年1月18日 (UTC)
胡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安善农民,也被批斗过。Dreamer in Utopia 06:15 2006年9月17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