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Joseph Alai/內維爾.蘭斯洛特.戈達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維爾.蘭斯洛特.戈達德
Goddard 1939
出生(1905-02-19)1905年2月19日
巴巴多斯, 英屬西印度群島
逝世1972年10月1日(1972歲—10—01)(67歲)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西好萊塢
主題自助, 聖經 註釋

內維爾.蘭斯洛特.戈達德(1905 年 2 月 19 日 – 1972 年 10 月 1 日),通常被稱為內維爾.戈達德[1]是一位巴巴多斯新思想作家和神秘主義者,他撰寫了關於聖經的神秘主義,被認為是“假設法則”的先驅之一。

早期生活[编辑]

戈達德於 1905 年 2 月 19 日出生於巴巴多斯,父母是約瑟夫.納撒尼爾(Joseph Nathaniel)和威廉明娜.戈達德(Wilhelmina Goddard)。他移居紐約市約1922,他最初擔任芭蕾舞和國標舞演員。 [2] [3]

1931 年,他開始師從一位名叫阿蔔杜拉的埃塞俄比亞拉比,阿蔔杜拉向他介紹了卡巴拉[2]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美國陸軍服役時才入籍。[2]

職業[编辑]

他是一名舞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名演員。他在《意識是唯一的現實》(Consciousness is the Only Reality)中說:「十年來,我一直是一名舞者,在百老彙演出、歌舞雜耍、夜總會和歐洲跳舞。」1950 年代初,戈達德在市政廳就宗教話題發表演講。[3] 1954 年,據報道他計劃制作一部“形而上學的電視節目”,但尚不清楚該項目是否實現了。 [4]

觀點[编辑]

戈達德將聖經視為人類心靈的寓言,而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它必須被解釋為啟蒙和個人力量的指南。因此,戈達德不相信有一位回應祈禱的外在上帝,而是相信「你自己便是造物主」。[5]

戈達德的思想通常被認為類似於唯我論、非二元論吠檀多不二論,特別是考慮到他曾在不同時期說過「每個人都是你自己」,暗示只有上帝存在,其他一切都是上帝的延伸。戈達德認為,通過這種「真相」,人們可以通過假設「願望實現的感覺」來創造自己的現實,因此有「假設法則」一詞。

作者還認為死亡是一種幻覺,認為人一旦「死去」,就會「復活」在同樣的生活中,類似於尼采版的永恆輪回的概念,直到他們經歷了啟蒙並與上帝合而為一,他將這一概念稱為「上帝的應許」。

戈達德的思想,深受作家威廉.布萊克、早期理論家埃米爾.庫埃和湯姆森.傑伊.哈德森的影響。[6]

後世影響[编辑]

喬納森.L.沃爾頓(Jonathan L. Walton)認為,弗雷德裡克·艾克倫科特(Frederick Eikerenkoetter)特別采納了植根於戈達德思想中,關於人們通過「感覺」改變處境的能力的理論。[7] 朗達.拜恩和韋恩.戴爾注意到戈達德塑造了他們的觀點。瑪格麗特.魯揚.卡斯塔內達(Margaret Runyan Castaneda)是卡洛斯.卡斯塔內達(Carlos Castaneda)的前妻和後來的傳記作者,她對戈達德的作品很感興趣,並向卡洛斯介紹了戈達德的想法。[8][9]

2015 年,戈達德的書籍,包括《秘訣在感覺》、《隨心所欲》和《走出這個世界》,以有聲讀物的形式發行,由希拉裡.霍金斯(Hillary Hawkins)擔任旁白。[10]

逝世[编辑]

戈達德於 1972 年 10 月 1 日因腦動脈瘤去世,享年 67 歲。他死前在洛杉磯居住了大約 20 年。

作品[编辑]

  • 任你所用(1939) [11]
  • 信心致富 (1941) [12]
  • 人皆自由——聖經的實際應用(1942 年) [13]
  • 秘訣在感覺 (1944) [14]
  • 祈禱——相信的藝術(1946) [15]
  • 走出這世界 (1949) [16]
  • 想像即創造 (1952) [17]
  • 意識的力量 (1952) [5]
  • 想像力覺醒 (1954) [18]
  • 種瓜得瓜(1956) [19]
  • 認識我父 (1960) [20]
  • 法與應許 (1961) [21]

参考[编辑]

  1. ^ Horowitz 2019,第198頁.
  2. ^ 2.0 2.1 2.2 Walton 2011,第186頁.
  3. ^ 3.0 3.1 Beronius, George L. Neville Goddard; Religious Topics Author-Speaker. Los Angeles Times. 1951-07-07: A2. ProQuest 166277786. 
  4. ^ Neville Plans Serie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54-07-30, 130 (30): 4. ProQuest 2338193103. 
  5. ^ 5.0 5.1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The Power of Awareness. New York City: G. & J. Publishing Co. 1952. 
  6. ^ Horowitz 2019,第200–201頁.
  7. ^ Walton 2011,第188頁.
  8. ^ Woo, Elaine. Margaret Runyan Castaneda dies at 90; ex-wife of mystic author. Los Angeles Times. 2012-01-30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1, 2020). 
  9. ^ Ewen, Alexander (编). Castañeda, Carlos.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 2015: 85. ISBN 978-1-78785-270-9. OCLC 1108099625. 
  10. ^ https://www.audible.com/search?keywords=Hillary+Hawkins+neville+goddard&ref-override=a_hp_t1_header_search&k=Hillary+Hawkins+neville+goddard&crid=10B6EYMX9YO08&sprefix=hillary+hawkins+neville+goddard%2Cna-audible-us%2C50&i=na-audible-us&url=search-alias%3Dna-audible-us&ref=nb_sb_noss
  11.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At Your Command.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39. 
  12.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Your Faith Is Your Fortune.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41. 
  13.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Freedom for All—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Bible.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42. 
  14.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Feeling Is the Secret.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44. 
  15.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Prayer—The Art of Believing.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45. 
  16.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Out of This World.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49. 
  17.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The Creative Use of Imagination. New York City: Goddard Publications. 1952. 
  18.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Awakened Imagination. New York City: G. & J. Publishing Co. 1954. 
  19.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Seedtime and Harvest. New York City: G. & J. Publishing Co. 1956. 
  20.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I Know My Father. New York City: G. & J. Publishing Co. 1960. 
  21. ^ Goddard, Neville Lancelot. The Law and the Promise. New York City: G. & J. Publishing Co. 1961. 

来源[编辑]

延伸閱讀[编辑]

[[Category:巴巴多斯裔美国人]] [[Category:美国作家]] [[Category:1972年逝世]] [[Category:1905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