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特色条目评选/宋朝建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朝建筑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8支持,2反对 => 入选--Advisory 2009年7月13日 (一) 01:14 (UTC)[回复]

自薦特色條目。-小為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13:44 (UTC)[回复]

支持[编辑]

  1. (+)支持:自從成為優良條目後,內容日漸穩定而且豐富完備,備有充足插圖,注釋與參考文獻。-小為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13:44 (UTC)[回复]
  2. (+)支持已符合優良條目條件—ArikamaI 只有我理解得到黑暗的極端,是不可能照亮ArikamaI的有限度運作通訊裝置) 2009年6月29日 (一) 22:11 (UTC)小為ArikamaI 只有我理解得到黑暗的極端,是不可能照亮ArikamaI的24小時運作通訊裝置2009年6月30日 (二) 20:51 (UTC)[回复]
    提醒一下,这里是特色条目评选,而不是优良条目评选。—长夜无风(风过耳) 2009年6月29日 (一) 17:00 (UTC)[回复]
    所以有沒有認真看過條目內容來掌握品質,很讓人感到懷疑。出包太多次,投票的信用等於是零。-cobrachen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18:29 (UTC)[回复]
    可不是讓人感到懷疑,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了。要是多幾個這種零信用的人,維基百科就可以完蛋了。--Nthgd 2009年6月30日 (二) 09:48 (UTC)
    Cobrachen兄,我们要讲究和谐社区,所以。。。--Hamham (留言) 2009年6月30日 (二) 01:32 (UTC)[回复]
    多謝支持,但懇請在下次投票前弄清評選條件。-小為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03:03 (UTC)[回复]
  3. (+)支持,以下問題已經大部分修正,已達到特色標準。-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14:02 (UTC)[回复]
  4. (+)支持,非常好的条目。由于中国古代的塔大多数为佛塔,因此在下认为对佛教建筑的描述多一些未尝不可!無印良民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01:44 (UTC)[回复]
  5. (+)支持,内容已经达到特色标准。(!)意見在下有几点疑惑,关于一些佛塔:一个是地域问题,比如“应县木塔”是辽国的,如何处理其与宋朝的关系?(我没有好的建议,但是“应县木塔”非常重要、值得保留)。另一个是建筑修葺的问题,其中您罗列了一些佛塔,比如“河北天宁寺”,是唐建,后来经过很多朝代反复修葺,如果把他归类到“宋朝建筑”,是否合适?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7月8日 (三) 19:47 (UTC) (:)回應,已經由其他維基人移除。最早參選時版本就有著圖片敘述與條目內容不符的小問題,現在版本早已修掉了。-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18:56 (UTC)(:)回應,河北天宁寺的佛塔曾在金朝重建,可能失去宋朝的特色。現在已經刪除。应县木塔原來在宋朝割讓的燕雲十六州,雖然有些書籍仍把它列作宋朝建築,但也暫時拿走了。-小為 (留言) 2009年7月12日 (日) 02:48 (UTC)[回复]
  6. (+)支持,內容豐富。—LUFC~~Marching on Together 2009年7月9日 (四) 03:27 (UTC)[回复]
  7. (+)支持,分類井井有條。--試後不適症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09:51 (UTC)[回复]
  8. (+)支持,修改以后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了。—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7月12日 (日) 22:43 (UTC)[回复]
  9. (+)支持,內容豐富,本人十分喜愛。不過為何參考文獻多數都是網頁?可否有更多參考書目?--Prince Max (留言) 2009年7月13日 (一) 02:30 (UTC)[回复]

反對[编辑]

  • (-)反对,为什么佛教建筑内容那么多?分成了寺院和佛塔两个章节?而且佛塔章节基本就是罗列现存的宋朝佛塔而已。“夢溪筆談”章节为何要独立成一个章节,而不是融入到相关内容里去?而宋朝是所崇奉的道教的建筑却完全没有提到。“宋朝畫中的建築物”完全是属于维基共享资源的内容,而不是百科内容。另外,“日本學者竹島卓一(Takuichi Takeshima)”,不明白为何要写上拉丁转写?—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6月30日 (二) 14:04 (UTC)[回复]
(:)回應,已改善。--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13:39 (UTC)[回复]
(:)回應,道教建築在宗教建築章節中,而夢溪筆談所引述的木經已經在建築文獻章節之內。-小為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03:07 (UTC)[回复]

中立[编辑]

补充说明:这句话之前讲到了江西婺源的彩虹桥,那么“这位著名”是否与彩虹桥也有关联?此外,夏圭在杭州当过官吗?是否指的是苏轼?--Hamham (留言) 2009年6月30日 (二) 01:30 (UTC)[回复]

意見[编辑]

  • (!)意見:看了内文及讨论页,有这么几点意见谨供参考,希望小為您不要介意:
  1. 还是定义的问题,评优良的时候已有编者指出,但仍未解决。这一点也关乎条目内容的取向。希望您能在导言给出一个学界公认的定义来。如果尚有争论,那么把这些争论放上来也恐怕也是很有意义的。
  2. 条目的重点:现在条目内文各个建筑形式的段落是以介绍其代表建筑为主。这固然是可行的,但窃以为宋朝各式建筑的独特风格、技术进步等等内容也同样值得进入条目,希望在这方面得到加强。
  3. 背景一节的诸多数据应给出来源以增强可信度。
  4. 笔误稍多:北宋皇陵一节末尾一句不通,内文有诸如“祭祠”、“禀承”(被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视为异体字)之类别字,有部分已代为修正。
  5. 一句闲话:刚刚考完建筑初步的考试,看到诸如营造法式等等内容倍感亲切,衷心希望条目早日达到完美条目标准!

以上——武铁辆玻《——》旅客意见簿 2009年6月29日 (一) 18:02 (UTC)[回复]

看來,你才是建築界專家,希望你也幫忙加添一些內容,多給一些意見。-小為 (留言) 2009年6月30日 (二) 07:29 (UTC)[回复]
不敢当啊,我仅仅是学城市规划的一本科生而已(而且学得不怎么好)。您既然提出邀请,那我就尽力而为吧。——武铁辆玻《——》旅客意见簿 2009年6月30日 (二) 10:26 (UTC)[回复]
我未曾受過建築界的正規教育,顯然我對建築的認識還不及你了。北宋皇陵方面,剛剛寫了一些特色。-小為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18:33 (UTC)[回复]
  • (!)意見:提两个小意见,第一张六和塔的图片是否应当换掉?据我所知,六和塔经过多次改建后,其外部形象已经离宋代的形象有些远了,我在浙江省博物馆看到过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的六和塔模型,原有的曲线感现在已经感觉不到。另外,我认为《木经》应当单独介绍,这本书的成书时期是北宋初。--猫猫的日记本 (留言) 2009年6月30日 (二) 15:49 (UTC)[回复]
(:)回應,有沒有該模型的照片?-Zanhsieh (留言) 2009年6月30日 (二) 15:54 (UTC)[回复]
《木經》早已經失傳,所謂夢溪筆談的章節其實是對《木經》的評論。-小為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18:33 (UTC)[回复]
(:)回應,敝人覺得若列出按照考證《木經》得出來的仿宋建築形象模型也是好的。至少可以略虧一二。--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13:37 (UTC)[回复]
(:)回應,图片有的,我已经上传到这里(抱歉大量的时间用来研究怎么上传文件了),还算清楚,不过模型是否参考自《木经》尚不明确。另一问题,我的意思是《木经》比《梦溪笔谈》在建筑学上显得更有专业性,何况《梦溪笔谈》只是引述。
六和塔的模型
(:)回應,感謝。六合塔若來自《木經》則可以列在該節。佛塔那裡太多塔了。-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3日 (五) 06:30 (UTC)[回复]

  另外又看了一下全篇,觉得标题还可以再归类,建筑类型可以归为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坛庙和陵墓(统称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几类。另外个人感觉建筑技术目前还有一定欠缺,包括大木作(木构架)、小木作(装修),墙壁、屋顶以及色彩与装饰等,这些在宋代都取得了相等高的成就,可以考虑结合《营造法式》来叙述。 ——猫猫的日记本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15:45 (UTC)[回复]

(:)回應,這個敝人不表同意。理由1:取證困難。小木作(装修),墙壁、屋顶以及色彩与装饰等最簡單讓讀者了解的方法就是施工前與施工後相比較,而這個條目是談論距今一千多年的建築藝術,中間一千多年存活下來原味的建築已經不多,還要找到宋朝之前的紀錄來相對照,無顯明案例的話實屬強主貢獻者所難。理由2:過於詳細。敝人認為小木作(装修),墙壁、屋顶以及色彩与装饰等細節應屬於《營造法式》條目為主要發揮處,本條目略提宋朝部分就已經足夠。淺見。-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3日 (五) 06:30 (UTC)[回复]
(:)回應,章節已經重新分類。謝謝指教。-小為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03: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