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式社會主義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5月2日) |
缅甸联邦 (1962年-1974年) ပြည်ထောင်စု မြန်မာနိုင်ငံတော်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4年-1988年) ပြည်ထောင်စု ဆိုရှယ်လစ်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 | |||||||||
---|---|---|---|---|---|---|---|---|---|
1962年—1988年 | |||||||||
国歌:世界不灭 | |||||||||
首都 | 仰光 | ||||||||
常用语言 | 缅甸语 | ||||||||
宗教 | 佛教 | ||||||||
政府 | 一党制 | ||||||||
总统 | |||||||||
• 1962–1981 | 尼温 | ||||||||
• 1981–1988 | 圣羽 | ||||||||
• 1988 | 盛伦 | ||||||||
• 1988 | 貌埃 (代理) | ||||||||
• 1988 | 苏貌 | ||||||||
总理 | |||||||||
• 1974–1977 | 盛温 | ||||||||
• 1977–1988 | 苏貌 | ||||||||
• 1988 | 钦纽 | ||||||||
历史时期 | 冷战时期 | ||||||||
• 軍事政變 | 1962年3月2日 | ||||||||
• 更名 | 1974年 | ||||||||
• 8888民主運動 | 1988年 | ||||||||
• 軍方接管政權 | 1988年9月18日 | ||||||||
面积 | |||||||||
1974 | 676,578平方公里 | ||||||||
货币 | 缅元 | ||||||||
ISO 3166码 | MM | ||||||||
| |||||||||
今属于 | 緬甸 |
本條目是 |
緬甸民主運動 系列條目 |
---|
背景 |
緬甸獨立 · 缅甸内战 · 緬甸式社會主義 ·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 2021年軍事政變(國家管理委員會) |
大規模抗議 |
8888民主運動 ·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 · 2021年缅甸反军事政变示威 |
讓步和改革 |
緬甸民主化路線圖 · 緬甸憲法 · 缅甸民主改革 |
民主選舉 |
1990 · 2010 · 2012補選 · 2014補選 · 2015 · 2020 |
組織 |
全國民主聯盟 · 全緬甸學生會聯盟 · 88世代學生團 · 英國聲援緬甸組織 · 自由緬甸聯盟 · 美國支援緬甸運動 · 新一代之波 · 全缅学生民主阵线 · 伊洛瓦底 · 缅甸民主之声 · 米茲瑪新聞社 · 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 · 缅甸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 · 緬甸民族團結政府 |
人物 |
吴努 · 昂基 · 丁吳 · 翁山蘇姬 · 敏哥奈 · 登盛 · 瑞曼 |
相關條目 |
緬甸人權 · 缅甸政治 · 緬甸外交關係 |
缅甸历史 |
---|
|
緬甸式社會主義(緬甸語:မြန်မာ့နည်းမြန်မာ့ဟန် ဆိုရှယ်လစ်စနစ်),直译为緬甸通往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指1962到1988年,自1962年奈温及其军队發動政變推翻吴努统治後,缅甸政府的社會主義意识形态。更确切地说,緬甸式社會主義是在政变后不久,聯邦革命委員會于1962年4月写的一份经济论述,作為經濟發展的藍圖,減少外國在緬甸的影響,並增加軍隊的作用。這與過去吳努政府的社會主義政策有不同。
多数學者認為緬甸式社會主義是一個封閉、貧窮、排外的失败政策,令缅甸从亚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成為世界最贫穷的國家之一。
在奈温统治下,缅甸大大增加了其贫穷和孤立程度,被用以“灾难性”来形容。奈温试图使用在他看來是吉祥的被9整除的面额的货币,民眾损失了数百万缅甸的储蓄。这引发了8888民主運動。运动被军队暴力镇压,军方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接管政权,但奈溫逐漸失去權力。
摘要
[编辑]1962年奈温發動政變後,成立缅甸社會主義綱領黨,對緬甸本部實行農業集體化、資產國有化,排擠中国、印度商人的影響。
1988年7月,缅甸全国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奈温被迫下台。軍方接管政權後,緬甸式社會主義實施結束。
思想特點
[编辑]緬甸式社會主義被描述為反西方的中立主義和社會主義,但在本質上與马克思主义的社會主義有很大不同。緬甸式社會主義主张在經濟上依賴農民,内政上重視軍隊,思想上以人為本及上座部佛教的調和作用(區别於科學社會主義階級鬥爭)。
影響
[编辑]緬甸式社會主義對缅甸影嚮是多方面,影響經濟,教育和緬甸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還實施了廣泛的緬甸公民簽證限制,外國援助組織不再允許在該國經營,外國人簽證僅限24小時。學校也禁止英語教授,政府資助學生到蘇聯和東歐接受培訓。
此外,言論自由被廣泛限制。外語出版物被禁止,新聞審查委員會(現在的新聞審查和登記處),檢查員所有出版物,包括報紙,雜誌,廣告和動畫片。1962年8月,通過印刷和出版商登記法,政府設立的緬甸新聞社作為服務於全國的新聞發布機構,從而有效地取代外國新聞機構工作。1963年9月,先鋒和“衛報”,兩個緬甸的報紙,被收歸國有。1965年12月,政府禁止私人擁有的報紙出版。
1963年通過國有化法後,共約15000個私人公司被國有化,私人資本被禁止,工業與私人資本建立新的工廠被禁止,直接影響在緬甸的外國人,尤其是印裔緬甸人和緬甸華人,經濟大倒退,黑市盛行(佔國民經濟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