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諸葛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諸葛jìng(257年前—280年后),仲思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幼子。諸葛誕叛亂後入仕東吳。吳亡後投降晉朝,但因父仇而終身不仕,時人稱許他至孝。

生平

[编辑]

諸葛靚原與父親在魏國,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聲望。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據守壽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並派長史吳綱帶著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作人質並請求援軍。諸葛誕據守一年後終以兵敗告終,自己亦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殺,誅夷三族。諸葛靚於是留在東吳,任右將軍。

甘露元年(265年),吳末帝孫晧移都武昌,諸葛靚與御史大夫丁固留下鎮守建業。次年,山賊施但聚眾數千人,劫持永安侯孫謙叛亂並攻向建業,要改立孫謙。將到建業前已有萬多人,更擇選吉日,以孫謙名義派使者召命留守的丁固和諸葛靚。但諸葛靚立即處斬其使者。施但隨即再前進,諸葛靚及丁固出擊,在牛屯擊潰施但部眾,俘獲孫謙。寶鼎三年(268年),諸葛靚又與右大司馬丁奉進攻合肥,被晉安東將軍司馬駿擊退[1]

天紀三年(279年)冬,晉武帝出兵多路攻打東吳,發動晉滅吳之戰。次年,晉兵先後攻陷長江諸鎮,王渾進逼牛渚,諸葛靚於是受命與丹陽太守沈瑩和護軍孫震,在丞相張悌率領下渡江迎戰。吴军渡江後圍攻城陽都尉张乔,張喬兵少被逼請降,諸葛靚建議屠殺張喬及其兵眾,認為他僅是救兵未到而假意投降,一旦留其在後,必會成為後患。但張悌不聽,繼續前進。及後與揚州刺史周浚對陣,薛瑩進攻失敗向後撤退,被晉軍乘亂攻擊,吳兵潰散,更遭張喬從後進擊,吳軍因而大敗。諸葛靚領數百人逃走,期間遇到張悌並邀他一同離去,但張悌決心為國赴死,諸葛靚再三牽動仍然無法令張悌改變主意,唯有流淚離去。

當年晉軍就攻到建業,孫晧投降,東吳滅亡。諸葛靚與孫晧和一眾官員被遷移到洛陽[2],被召為大司馬[3],但諸葛靚不應命。後再召為侍中,亦不接受。後諸葛靚回到家鄉,仍因晉室與他有殺父之仇而終身不面向洛陽方向而坐。

逸事

[编辑]
  • 諸葛靚在吳時,在朝堂上孫晧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諸葛靚於是答:「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晉滅吳後諸葛靚被遷回洛陽,因父仇而不與有兒時舊情的晉武帝司馬炎相見。但晉武帝知諸葛靚在其姊琅琊王妃諸葛氏(司馬懿第四子司馬伷之妻,即晉武帝四嬸)那裏,於是前去相見。諸葛靚知晉武帝來,逃到中,但晉武帝追去與他相見,並說:「不謂今日復得相見。」諸葛靚流淚涕泣说:「我不能像豫讓聶政那樣漆身皮面報仇,再次见到皇帝的面容!真是深深的恨!」[4]

子女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 《三國志·三嗣主傳》
  • 《資治通鑑·卷八十一》
  1. ^ 《資治通鑑·卷七十九》
  2. ^ 《晉書·諸葛恢傳》寫其逃竄不出;但《晉書·司馬伷傳》則引錄詔文稱諸葛靚歸命請死。《晉諸公贊》亦有「吳亡,靚入洛」之語。
  3. ^ 《世說新語·言語篇》諸葛靚在吳條註引《晉諸公贊》及《晉書·諸葛恢傳》中皆寫諸葛靚在吳任大司馬,但《三國志》中未見。在《建康實錄·卷三》見諸葛靚與張悌抵抗吳軍時為右將軍、副軍師,未為大司馬。而《世說新語·方正篇》則記諸葛靚入晉後被召為大司馬。現按此說。
  4. ^ 《晉書·諸葛恢傳》載,《世說新語·方正篇》有相似記述,但情況卻是請諸葛氏召諸葛靚去與他相見,並一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