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迪爵12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阳 迪爵125
概览
制造商三阳工业/本田技研
生产日期1991(民国80)年 至
约2008(民国97)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速克达 (1990~2000)
相关车型光阳 豪迈125
Honda Spacy125
三阳 迪爵150
动力系统
引擎本田Honda JF04E(GY6)
三阳M92、HAM(H6T)
输出功率最大马力:8.6匹/7500转
最大扭力:0.95公斤米/4000转
变速器V型皮带无段自动变速
皮带规格:743*20*30
最终齿轮:13*40
电动电池12V 7AH
悬架
前悬架TLAD(防俯冲拖曳臂)式 或 31芯潜望式
标准轮胎尺寸:3.50-10-4PR
后悬架310MM油压偏心式
标准轮胎尺寸:3.50-10-4PR
规格
轴距1212mm
长度1732mm
宽度690mm
高度1050mm
整备质量91.4KG
年表
前身车型Honda Spacy125

三阳迪爵125(SANYANG Duke125)是一部由台湾三阳工业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合作所生产的四行程速克达机车,因其外观设计,以及良好的妥善率及改装可玩性,而获得口碑。迪爵125之销售量仅略逊于台湾第一台销售突破一百万辆的光阳豪迈125,两车为台湾人民1990年代至2000年代使用的主力车种之一,有国民车之称号,直至今日,能见度仍高。[1][2][3]

迪爵125和豪迈125因为其车身大小以及级距适中,在当时二行程为主流的台湾机车市场开拓出新的市场,并获得成功,也因为如此,直接导致台湾机车市场走向四行程125cc速克达的时代,并在几年之内,使台湾道路上原先与速克达平分天下的跨坐式机车(档车)能见度迅速降低。

迪爵125总共贩售过四种型号:SP(斜板鼓煞)、SR(斜板碟煞)、SD(可动鼓煞)、R(可动碟煞)

设计和环境[编辑]

豪迈125。

1990年二月中旬,光阳机车之热销机种豪迈125上市。因原先三阳机车推出与豪迈125打对台的二行程机种迪飞Difa125在市场上的表现呈现差距,三阳工业遂要求本田提供与豪迈125相同的引擎。[4]

在本田的要求下,三阳提出了以汽车为概念的设计思路:双车头大灯、包含方向灯的车体保险杆、黄色的车灯等等,与豪迈的斜板上大灯不同,迪爵125将双大灯的概念呈现为传统的车手上大灯,成为迪爵车系标志性的形象。[1]

三阳将此定义为以本田Spacy125引擎为基础进化的机种。

车型和变种(GY6)[编辑]

迪爵125[编辑]

1991年8月15日,三阳机车开放预购三台新车型,包含:飞驰50SR、飞驰100SR、迪爵125-SP。因为是三台车(三车为轰)同时上市的缘故,三阳将此活动命名为:“'91三阳机车轰动计划”。[5]

1991年9月1日,迪爵125-SP正式上市,杂志官方售价49,500元。[6]

产品诉求大致为:

  • 省油、强劲、低污染的全新第二代四冲程125引擎
  • Double-Twin 双猫眼型的车头大灯
  • 大型隔热式(MET-IN)置物空间

当时推出时的形象标语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跨上迪爵,不再赤手空拳”,搭配当红明星庹宗华代言的电视广告,主打年轻男性市场。后来不久,也有针对女性推出的可动式(SD)版本。并有着新推出的颜色,以及和斜板式不同的车身颜色搭配。

1992年,迪爵125-SR上市前刹车使用160mm圆形碟盘、对二卡钳的碟式刹车,后来也新增了可动式碟煞(R)版本。除此之外,取景自真实青藏高原的电视广告也引起讨论。

以上车型在民间时常称为"一期迪爵",通常是指具有:车头无风镜、金黄压花大灯、三件式前保杆、坐垫有造型线条、传动盖凹刻"HONDA"字样、绿光仪表板...等等特点的前期迪爵125,在部分玩家眼中具有收藏价值。[7][8]

世纪迪爵125[编辑]

世纪迪爵与其海报。

于1993年7月上市,与原迪爵125同步贩售一小段时间,增加新配色及改造涂装,形象也从鲜明年轻,变为沉稳并面向全年龄层,车型进行以下改动:增加斜板车标徽章、PASSING超车灯、新型仪表板、车厢内小灯(后期取消)、电镀排气管防烫盖、一体式保险杆、钢塑一体式后座握把等等引擎方面导入空气二次喷射系统(A.I.)以及油气蒸发回收系统(E.E.C)等排放污染防治装置。

世纪迪爵亦是迪爵车系销售量最高的车型,截至1998年,迪爵车系销售约600,000辆,其中世纪迪爵依销售时间及能见度事实上应判定占大多数(世纪迪爵销售至约2001年)。[9]

梦幻迪爵125[编辑]

1996年推出,主打男性斜板市场,将迪爵原本标志性的车头双大灯,改为车头斜板上单颗大灯,外型接近光阳豪迈125,未获同原版的欢迎程度。200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贩卖,因其外观类似三阳当地贩卖的另一款车"三阳风速"(外型接近迪爵150),机型又稍小,故得名:"三阳小风速"。

风云迪爵125、150[编辑]

警用巡逻车之风云迪爵。

1998年推出,造型大改,在原迪爵的基础上使用更加圆润的线条,搭配晶钻大灯,并导入电镀陶瓷汽缸。同年也推出可动式版本,取名“真情125”。当时台湾各地区警察局均有单位添购150版本作为警用机车。

引擎[编辑]

GY6引擎在迪爵125引擎室内的样子。

GY6(JF04E)是一款四行程124cc、单缸2汽门、单凸轮轴(SOHC)强制气冷水平式速克达引擎,除了迪爵125及豪迈125外,世界各地都可见到搭载此引擎的机种。不过本田技研在1995年8月才进行发表并搭载在自家车型Spacy125之新款,日规马力为11PS。

前期,豪迈125及迪爵125化油器均搭载号数#110的主喷油嘴,副喷油嘴前者号数为#38,后者为#35。后期则统一为主喷油嘴#108,副喷油嘴#35,减少喷油量以达到排放标准,动力则有感调降。[10]

规格 迪爵125
总排气量 124.6cc
压缩压力(公斤平方公分/RPM) 12.8/570
内径x行程(mm) 52.4x57.8
压缩比 9.2:1
机油容量 0.9升
齿轮油容量 0.11升
最高速度 89.3KM/H以上
最大马力(匹/RPM) 8.6/7,500
最大扭力(公斤米/RPM) 0.95/4000
化油器形式 PD24J(VE45A)
火星塞形式 C7HSA
点火方式 C.D.I.电子点火
怠速回转数(RPM) 1600 至 1800

资料来源:迪爵125-SP 修护手册[10]

新世代(M92、H6T)[编辑]

搭载新引擎的迪爵125。

三阳工业本田技研于2002年结束技术合作,迪爵125车系一路上在用料及车身涂装也有一些改变,与本田的关系及血统慢慢疏远。从世纪迪爵完售起,迪爵125全车系之碟煞版本皆停售(迪爵125-SR、迪爵125-R),且鼓煞版本之刹车鼓内直径加大至130mm(原110mm)。

迪爵125[编辑]

2001年,迪爵125进行改款,外观上没有太大变化,并重新使用"迪爵125"之名,但内部引擎已进行替换,使用在原先GY6之引擎系统进行改进、并改为使用陶瓷电镀汽缸的新引擎(代号M92),最大马力提升至9.8匹。

火焰迪爵125[编辑]

约2003年推出,调整配色及涂装。使用改为一体式缸头的新引擎(代号H6T),曲轴、化油器及变速配置亦不同,压缩比提升至11.2:1,马力提升至10.8匹

火速迪爵125[编辑]

约2004年推出,此时迪爵125总销量已突破1000,000辆调整配色及涂装,及新增潜望油压式避震器,以取代原先的TLAD避震器

竞速迪爵125[编辑]

约2005年推出,新增以下配备:LED一体式尾灯(反光片由尾灯壳移至挡泥板)、全角度晶钻反射面大灯、坐垫下防盗断电开关、触控式坐垫开关等等。其蓝白色调火焰涂装的特仕版也成为大众对迪爵125新车的最后印象。

烈焰迪爵125[编辑]

约2000年代末,因五期环保法规的发布及实施,台湾机车工业已渐渐不生产化油器新机车,大约在该时期推出:迪爵125的最终款式。

引擎的不同之处及影响[编辑]

  • 主要可以透过外观分辨旧引擎(GY6)和新引擎的方法有以下:脚踏启动改为脚踏杆体在轴心的后方(向车头方向踩)、传动外盖改为塑胶、空滤集气箱造型不同、轮框刹车鼓较大、排气管不同、使用潜望式前避震、仪表板不同等等。
  • 两部新引擎之间主要的分别方法有:M92之齿轮油注入孔是面向车尾、HAM为一体式缸头、M92之脚踏启动杆体较为向上弯曲、
  • 迪爵125所使用的新引擎都是基于原GY6引擎进行优化改良,例如改用一体式缸头、改用4汽门等等。M92、HAM也广泛发展出、并搭载在其他车型,例:高手125、悍将125等等。
  • 因为迪爵125同一车系使用三种引擎的关系,在维修及保养时,容易令人混淆应该使用的零件型号。

缺点[编辑]

迪爵125车系实际上搭载1980年代末程度的工业科技硬件,即便妥善率良好,也有许多令消费者诟病的问题:

TLAD_from_HONDA_scooter
Trailing Link & Anti Dive SUS.(TLAD避震系统)
  • 避震效果差且前轮容易歪曲和产生异音的TLAD摇臂式前避震系统
  • 使用寿命短且支撑不足的后避震器
  • 前中期车型底部电瓶槽位排水设计不良(造成车架锈蚀乃至断裂)
  • 照明系统亮度及电系供电不足
  • 鼓式刹车力道不足(新世代改为130mm刹车鼓有所改善)
  • 钥匙防盗系统各车版型差异不大,造成易窃
  • 突出的传动外盖导致左侧过弯倾角受限
  • 最终传动齿轮箱之齿轮会随时间产生因间隙而造成的异音(飞机声)
    车架断裂的迪爵125。

以上或未列出的缺点令改装市场出现了繁多套件对应,且大部分可以解决。

流行文化及影响[编辑]

社会[编辑]

迪爵125是一部已经停产多年的机型,在台湾机车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便已停产多年,在台湾的街道上,能见度仍极高,与豪迈125同有着国民车的称号,在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也可见其芳踪。在1990年代以前,机车普遍都没有内置大型的置物空间,迪爵与豪迈的座垫下置物空间(MET-IN),改变了台湾人的生活型态及用车习惯。[11][12]

改装及飙车[编辑]

迪爵125改装车。

1990年代中期,大匹骑着迪爵125以及豪迈125改装车的年轻人出现,车上大多搭载无消音塞(俗称炮管)的大支排气管,并在前置物箱装上改装卡带音响,延续了一部分来自1980年代的台湾速克达改装风格,迪爵125及豪迈125的改装风格大同小异,除了排气管、音响及引擎动力方面,还有各种能见度高的外观改装,例如:印有明星肖像的后挡泥板、美式沙发椅垫、造型后靠背、全车空力套件、又或是将迪爵125及豪迈125的外观件合体在一部车上,来自80年代光阳名流车系的空力套件和改装型后货架,也照样被改上车。这群飙车族通常是成群结队出现,且数量非常庞大,甚至在各地组成车队,主要在公路上做出各种特技、拨放流行音乐、集体行驶等等,且无视交通规则,一直到2000年代才逐渐消声匿迹。[13][14][15]

迪爵125帮助奠定了台湾四行程机车改装的基础,在1990年代,聚众飙车竞速活动还是十分常见,且与1980年代相似,以直线加速赛为大宗。改装过后的迪爵125,极速超过时速140到160公里的夸张纪录时有耳闻,造成社会问题及噪音污染,各地警察部门不时疲于取缔。直到2010年代以前,迪爵125都还是台湾机车各式竞速赛场上的常客,改装技术纯熟。同期热门改装车型有三阳迪奥50光阳NSR150,一直到后来的山叶RS100等等。

不论是引擎动力、外观等等,改装市场上都充斥着相当多的套件,其因除了该车构造简单、数量多、零件便宜之外,也包含了大多零件都可以与光阳豪迈125及其延伸车型共用的关系,使得零件流用性和市场普及程度更佳。

机车工业[编辑]

迪爵125的生命周期极长,其带领台湾机车工业走向四行程125cc速克达的时代,使得一直到如今,台湾自主生产的部分国产机车,在各种设计结构方面,仍受到迪爵125的深远影响。另外,迪爵125如今仍在许多机器脚踏车相关技术教学单位,作为教学车或考试车继续服役。迪爵125与豪迈125使用的水平式引擎,以及坐垫下置物空间(MET-IN)因受到欢迎,在1990年代后成为现代速克达机车的标准配备及设计指标。[1]

迪爵125及豪迈125的激烈竞争,也刺激了台湾山叶在1992年引进同为四行程125cc级距,如今为人熟知的山叶Cygnus(迅光 Fuzzy)125,迅光125的表现也很大程度挽回了台湾山叶在引进上一代山叶Cygnus迎光150)所失去的一部分对设计及制造四行程引擎车辆的声誉。[1]

三阳工业分别在2017年及2022年推出名为新迪爵125及全新迪爵125的新型车款,不过在车辆设计、外观、性能等,两者都与原迪爵125没有明显的相似或是直接的关联,也不是基于原本车系开发的后继车款。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王明堂; 游万来. 台灣速克達機車產品與造形的發展研究. 设计学报. 2009-03, 14 (1): 90-91 [202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2. ^ 蔡依伦; 方世杰. 領導廠商的兩難:光陽工業永續轉型的難題. www.if.itri.org.tw.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3. ^ 【光陽殊死戰番外篇】良伴50、豪邁125…那些年我們騎過的機車 都跟這家公司有關. Yahoo News. 2018-06-21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中文(台湾)). 
  4. ^ 豪邁125廣告海報. 1990-02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5. ^ 三陽91年新車計劃速報. 摩托车杂志 (摩托车杂志社). 1991-07, (79): 24-25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6. ^ 流行騎士/摩托車雜誌聯合舉辦 國產市售車年終票選活動. 流行骑士 (摩托车杂志社). 1992-12: 152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7. ^ 公路局. A125. 中华民国交通部公路局. 2015-03-04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中文(台湾)). 
  8. ^ 公路局. A125E. 中华民国交通部公路局. 2015-03-04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中文(台湾)). 
  9. ^ 迪爵125可動式廣告 600,000輛的榮耀. 1998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10. ^ 10.0 10.1 迪爵125-SP 修護手冊. 台湾: 三阳工业. 1991: 1–2. 
  11. ^ 三陽SYM車友公認的前五大經典車款|車廠銘機系列. MOTO7 专业汽机车资讯. 2020-06-28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中文(台湾)). 
  12. ^ 脫「影」而出:電影中出現的最佳配角. MOTO7 专业汽机车资讯. 2017-02-08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中文(台湾)). 
  13. ^ 联合新闻网. 台中90年代瘋狂飆車族 橫行雙十路追風. 报时光. [2023-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0) (中文(台湾)). 
  14. ^ 蔡明德. 那一夜,飆車族佔領了台中市街道. flickr. 2012-12-12 [202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0). 
  15. ^ 畅NEWS. 90年代 台中飆車 警方「口袋戰術」結束了為期數月的飆風. 畅NEWS. 2020-07-23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0)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