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养
张木养(1933年—1998年10月16日),台湾嘉义市人,室内设计师,以收藏传统服饰与台湾原住民文物闻名,曾在台北市开设文物馆。
生平
[编辑]从事室内设计
[编辑]张木养自小生长于嘉义市西区番仔沟,台南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先在台南女子商业学校教书三年,再至台北实践家专教书七年[1]。
蓝宝石歌厅老板蔡有望为睦洋综合设计事务所董事长[2],张木养就曾替蔡有望设计蓝宝石歌厅[3]。张木养主持睦洋综合设计事务所期间,陆续替中泰宾馆、维也纳餐厅、华王大饭店、华后大饭店、皇都设计室内装璜[4]。
收集原民文物
[编辑]张木养幼时常与作为通译的祖父去山上的邹族部落[1]。因装潢设计需求,张木养常找寻若干艺术品以衬托其主调,因此发现外国观光客对原住民艺术品极有好感,但一般市售艺术品泰半为仿造品又失去其原有风味,因此决定亲自去原住民村落找寻文物[4]。从此,他以流利的日语开始探访原住民部落,最早是排湾族、鲁凯族、卑南族、阿美族等等,后来连达悟族都去[1]。张木养会以用老酒、花布或化妆品与原住民交换,以取得文物[5]。屏东县三地门乡排湾族巫玛斯就回忆年轻时,常见到张木养到部落收集排湾琉璃珠[6]
1971年,张木养在台北市农安街18之12号开设名以“睦洋”为名的艺廊[4]。艺廊展示他从屏东县来义乡排湾族来义社大头目得来的家屋、石壁雕刻、五年祭祖灵柱等[5]。张木养也将收集来的原住民文物放于台北市南京东路和建国北路口、一百多坪的住家[7]。木雕师蔡平阳就曾为雕刻原住民特色木雕,北上请教过张木养[8]。
1973年,张木养鼓励巫玛斯可制排湾族琉璃珠来维生[6]。1976年,巫玛斯在家乡开设珠艺工坊,引发热潮,带动当地琉璃珠的商机[9]。
张木养在离婚与公司关闭后,更加积极收集原住民文物,但经济收入变差,就将原住民雕刻以草木染作拓画外销来维生[1]。1984年10月27日,他以半年筹备在北投文物馆开设的台湾民艺文物之家开幕,以中国民俗文物为固定展,并设有台湾原始艺术专题展览室[10]。1985年3月24日,实践家专推广教育中心五楼,服饰博物馆开幕,藏物由张木养捐赠,展示地方民服和台湾原住民衣饰等约四千多件[11]。
晚年作画自娱
[编辑]在收藏文物多年后,1990年代,张木养开始尝试绘画,想以画作展现完整的原住民图像,说这是要还“欠他们的情”[1]。他也会制作年画[12]。
六旬时,张木养结束自己主持的台湾民艺文物之家,决定搬到淡水镇中正路的租屋[13]。1995年,当他从建国南路搬到红毛城附近时,光是文物就十几部卡车[14]。在淡水镇期间后,张木养开始创作写生的水墨画,并说记者说不会再收藏骨董文物[15]。
1998年1月7日到2月28日,张木养的画作在台北市政府名人画廊展览[16]。该年10月16日,六十六岁的张木养在荣民总医院病逝[17]。
轶事
[编辑]张木养说,有一位排湾族女性在他家看到排湾族织布后不禁难过哭泣,后又笑着对他说,如果他敢把织布卖了就要砍他的头[1]。
胡茵梦自传纪录曾向张木养买过一件骨董上衣,但被她时为丈夫的李敖在吵架时剪断,逼得胡茵梦拿剪刀威胁自杀[18]。
张木养曾在里港蓝家蔡有望准许下,从里港蓝家古厝取得两卡车等物件,包含一本1936年的屏东女子公学校学生日记。约30年后,1994年7月24日借由张苍松牵线,将日记还给主人蓝碧华。[3]
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曹铭宗. 【從收藏走向創作的路】 張木養畫出和原住民的深情. 联合报. 1994-09-20 (中文(台湾)).
- ^ 周宏浦. 蔡有望和他的育樂事業. 经济日报. 1968-07-22 (中文(台湾)).
- ^ 3.0 3.1 陈长华. 一件收藏一段緣 一本台灣少女的日記 珍藏三十年 一切是緣 他的收藏. 联合报. 1994-08-01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單槍匹馬入深山 搜求珍品 張木養做觀光生意煞費苦心. 经济日报. 1971-06-25 (中文(台湾)).
- ^ 5.0 5.1 陈长华. 石柱 木板 大雕品 台灣土著文物展巡禮. 联合报. 1973-02-25 (中文(台湾)).
- ^ 6.0 6.1 蔡淑玲. 一位殘障山胞延續祖先技藝 雷賜製成蜻蜓珠 要造福鄉人. 民生报. 1984-02-27 (中文(台湾)).
- ^ 陈长华. 收藏家擺下八陣圖 用骨董設陷捉小偷 異響 妙光 重重機關出奇想 暗箭 明槍 洋洋大觀怪花樣. 联合报. 1979-06-28 (中文(台湾)).
- ^ 张小菁. 木雕大師蔡平陽成受災戶,大批收藏藝術品傾倒毀壞 損失慘重. 更生日报. 2024-04-04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中文(台湾)).
- ^ 谢锦芳. 燒製技術精進 古老傳統「藝」鳴驚人 琉璃珠的消失與重生. 中国时报. 2012-12-09 (中文(台湾)).
- ^ 陈小凌. 《假日藝文櫥窗》 替民藝文物找優美的歸宿 張木養闢「禪園」陳展珍藏. 民生报. 1984-10-28 (中文(台湾)).
- ^ 實踐家專籌備廿多年 服飾博物館周日成立. 联合报. 1985-03-19 (中文(台湾)).
- ^ 王玉凤. 西雅圖文教中心文化種子師資培訓 介紹拓印及皮影戲文化. 侨务电子报. 2021-06-23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中文(台湾)).
- ^ 张伯顺. 藝文焦點/人物 張木養 三芝蓋美術館 預定明年元月開幕 以展示自己作品及原住民文物為主. 联合报. 1997-11-24 (中文(台湾)).
- ^ 铃. 《藝文圈》張木養喬遷淡水新居 搬家動用十幾部卡車. 民生报. 1995-06-07 (中文(台湾)).
- ^ 罗建怡. 人物特寫 捍衛原住民文化四十載 改畫現代水墨 張木養 搬到淡水棄古從今. 联合报. 1996-09-01 (中文(台湾)).
- ^ 董智森. 張木養 展畫作. 联合报. 1998-01-08 (中文(台湾)).
- ^ 張木養告別式14日舉行. 联合报. 1998-11-05 (中文(台湾)).
- ^ 胡茵梦. 胡因梦自传. 现代快报. 2006-10-02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