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群玉(?—约862年),字文山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

性情旷逸[1],早年“幽沉江介,分托渔樵”[2],名气远播京城。[3]杜牧游澧州时,专访李群玉,并劝他参加科举。后前往应考[4],终不第[5]。有诗才,风格“诗笔妍丽,才力遒健”[6]。会昌三年(843年),裴休任湖南观察使,群玉前往投奔。裴休后来担任宰相,更器重他[7]大中八年(854年)由裴休推荐,向宣宗献诗三百首,宣宗以其歌诗“异常高雅”,赐以“锦彩器物”,后授弘文馆校书郎[8]。曾考察过长沙窑[9]。但因不适应晚唐官场[10],大中十三年(859年)告归。晚年飘泊四海,患有严重消渴(糖尿病)。[11]咸通三年(862年)前后客死江西洪州[12]昭宗光化三年(900年),经韦庄奏请,追赠为进士出身。[13]全唐诗》录其诗263首。有一女,早夭。[14]

注释[编辑]

  1. ^ 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
  2. ^ 全唐文》卷793 载李群玉《进诗表》
  3. ^ 令狐绹《荐处士李群玉状》称他“苦心歌篇,屏迹林壑,佳句流传于众口, 芳声籍甚于一时”。
  4. ^ 杜牧《送李群玉赴举》:“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
  5. ^ 全唐诗·李群玉小传》:“性旷逸,赴举一上而止,惟以吟咏自适。”又孙光宪在《北梦琐言》卷六“李群玉轻薄事”亦载说“散逸不乐应举,亲友强之,一上而已”云云,意思是李群玉只考过一次,落第后就再没应举。但据方干《题赠李校书》诗曰:“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攀到手边”,明确指出李群玉赴举应不止一次。
  6. ^ 《湖南通志·李群玉传》
  7. ^ 《新唐书》卷六十:“李群玉《后集五卷》”有小注:“裴休观察湖南,厚延致之,及为相,以诗论荐,授校书郎。”
  8. ^ 全唐文》卷七九三收有郑处约撰《李群玉守弘文馆校书郎制》;又周朴《吊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穷有幽兰隔岸香。”
  9. ^ 李群玉《石渚》:“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10. ^ 方干《过李群玉故居》诗有“讦直上书难遇主,衔冤下世未成翁”之句。
  11. ^ 李群玉在《辱绵州于中丞书信》中自注说自己“渴疾渐加,酒户日减”,可知群玉长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
  12. ^ 段成式有《哭李群玉》,段成式本人卒于咸通四年(863年)六月,李群玉卒年必不晚于此年。《太平广记》卷四九八引《云溪友议》卷六:“群玉题诗后二年,乃逝于洪井。”,并改洪井为洪州,据此,李群玉在大中十三年(859年)归里,次年(860年)出游长沙,在写《题黄陵庙》诗后两年死于洪州,卒年则为862年。傅璇琮主编《唐才子傅校笺》考定李群玉卒于咸通二年(861)。大中八年(854年)李群玉在《进诗表》讲自己“年逾不惑”,刚过四十岁,其生年应在811年以后,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元和八年(813)出生,毛丽珠定为元和五年(810)出生,享年约五十三岁。更多说法详见毛丽珠《李群玉诗歌探微》。
  13. ^ 唐摭言》卷一〇《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条:“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珪、罗邺、方干,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见存唯罗隐一人,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署。”
  14. ^ 李群玉:《伤小女痴儿》

参考书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