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群玉(?—約862年),字文山唐朝澧州(今湖南澧縣)人。

性情曠逸[1],早年「幽沉江介,分托漁樵」[2],名氣遠播京城。[3]杜牧游澧州時,專訪李群玉,並勸他參加科舉。後前往應考[4],終不第[5]。有詩才,風格「詩筆妍麗,才力遒健」[6]。會昌三年(843年),裴休任湖南觀察使,群玉前往投奔。裴休後來擔任宰相,更器重他[7]大中八年(854年)由裴休推薦,向宣宗獻詩三百首,宣宗以其歌詩「異常高雅」,賜以「錦彩器物」,後授弘文館校書郎[8]。曾考察過長沙窯[9]。但因不適應晚唐官場[10],大中十三年(859年)告歸。晚年飄泊四海,患有嚴重消渴(糖尿病)。[11]咸通三年(862年)前後客死江西洪州[12]昭宗光化三年(900年),經韋莊奏請,追贈為進士出身。[13]全唐詩》錄其詩263首。有一女,早夭。[14]

註釋[編輯]

  1. ^ 唐才子傳》稱他「清才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詩筆遒麗,文體豐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謝子弟,別有一種風流。」
  2. ^ 全唐文》卷793 載李群玉《進詩表》
  3. ^ 令狐綯《薦處士李群玉狀》稱他「苦心歌篇,屏跡林壑,佳句流傳於眾口, 芳聲籍甚於一時」。
  4. ^ 杜牧《送李群玉赴舉》:「故人別來面如雪,一榻拂雲秋影中。玉白花紅三百首,五陵誰唱與春風?」
  5. ^ 全唐詩·李群玉小傳》:「性曠逸,赴舉一上而止,惟以吟詠自適。」又孫光憲在《北夢瑣言》卷六「李群玉輕薄事」亦載說「散逸不樂應舉,親友強之,一上而已」云云,意思是李群玉只考過一次,落第後就再沒應舉。但據方干《題贈李校書》詩曰:「名場失手一年年,月桂嘗攀到手邊」,明確指出李群玉赴舉應不止一次。
  6. ^ 《湖南通志·李群玉傳》
  7. ^ 《新唐書》卷六十:「李群玉《後集五卷》」有小註:「裴休觀察湖南,厚延致之,及為相,以詩論薦,授校書郎。」
  8. ^ 全唐文》卷七九三收有鄭處約撰《李群玉守弘文館校書郎制》;又周朴《弔李群玉》詩讚道:「群玉詩名冠李唐,投書換得校書郎。吟魂醉魄歸何處,窮有幽蘭隔岸香。」
  9. ^ 李群玉《石渚》:「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回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
  10. ^ 方干《過李群玉故居》詩有「訐直上書難遇主,銜冤下世未成翁」之句。
  11. ^ 李群玉在《辱綿州於中丞書信》中自注說自己「渴疾漸加,酒戶日減」,可知群玉長期患有嚴重的糖尿病
  12. ^ 段成式有《哭李群玉》,段成式本人卒於咸通四年(863年)六月,李群玉卒年必不晚於此年。《太平廣記》卷四九八引《雲溪友議》卷六:「群玉題詩後二年,乃逝於洪井。」,並改洪井為洪州,據此,李群玉在大中十三年(859年)歸里,次年(860年)出遊長沙,在寫《題黃陵廟》詩後兩年死於洪州,卒年則為862年。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傅校箋》考定李群玉卒於咸通二年(861)。大中八年(854年)李群玉在《進詩表》講自己「年逾不惑」,剛過四十歲,其生年應在811年以後,聞一多《唐詩大繫》定為元和八年(813)出生,毛麗珠定為元和五年(810)出生,享年約五十三歲。更多說法詳見毛麗珠《李群玉詩歌探微》。
  13. ^ 唐摭言》卷一〇《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條:「詞人才子,時有遺賢,不沾一命於聖明,沒作千年之恨骨。據臣所知,則有李賀、皇甫松、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德仁、陸逵、傅錫、平曾、賈島、劉稚珪、羅鄴、方干,俱無顯遇,皆有奇才,麗句清詞,遍在詞人之口,銜冤抱恨,竟為冥路之塵。伏望追賜進士及第,各贈補闕、拾遺。見存唯羅隱一人,亦乞特賜科名,錄升三署。」
  14. ^ 李群玉:《傷小女癡兒》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