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
在量测或观察上,肉眼是指在没有配合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或显微镜)的情形下进行的视觉观察或检测。在天文学上,肉眼可以观察一些较显著的,不需配合天文仪器的现象,例如彗星经过或是流星雨。
基本的精准度
[编辑]肉眼的精准度如下:
- 快速自动对焦,焦距从10公分(年轻人)或50公分(大部分50岁以上的老人)到无限大[来源请求]。
- 角分辨率:约4 角分,或约0.07°[1],约对应1公里距离外的,1.2 米对应的角度。
- 视野(FOV):同步的视野可以到160° × 175°的大小[2]。
- 在全黑的天空下,可以看到视星等+8的暗星[3]。
- 可以无意识的识别其他物体运动(这是警示系统及反射的结果)[来源请求]
视觉的认知可以让人对身边的环境有更多的资讯:
- 周围的人及物,以及其距离
- 平面物体的垂直及其斜率
- 亮度及颜色,以及其变化时的时间及方向
天文学中的肉眼观察
[编辑]肉眼观察星体的能见度明显的会受到光害的影响。即使是在都市数百公里外,上空的夜空看似漆黑,但仍然有残余的光害会使能见度下降。对大部分的人而言,这可能是他们可以找到最好的观测地点。在这种“典型”的夜空条件下,肉眼可以看到视星等到+6m的星体。若是完美没有空害的夜空,即使视星等到+8m m的暗星还是可以看到[4]。
肉眼的角分辨率自4角分到1角分不等,不过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到更小的星体,例如在望远镜发明前就有人观测到伽利略卫星(木星的卫星中最大的四个)即可证明[6]。天王星及灶神星也可能可以看到,但是因为其亮度很低,即使亮度最高时,仍然很难识别其运行。当1871年首次发现天王星时,就是配合望远镜,而不只是用肉眼观测。
若在典型的夜空下,若已适应黑暗的肉眼可以看到星等较+6m亮的星,约5,600颗[7],若是完全黑暗的夜空,可以看到45,000颗星等较+8m亮的星星[4]。实际上,大气的消光及灰尘会让看到的星星数量变少。在城市中央,肉眼只能看到比+4m亮的星,数量只有200至500颗。此时可看到颜色,不过因为此时是用感光细胞(而不是锥状细胞)来观测较暗的星星,不一定可以看出其颜色。
当星团及银河系之类的漫射星体,其可见度更容易受到光害的影响。在一般的夜空条件下,只能看到少部分的星团,例如昴宿星团、英仙座h和χ、仙女座星系、船底座星云、猎户座大星云、半人马座ω、杜鹃座47、天蝎座尾部的托勒密星团,以及武仙座的M13。三角座星系(M33)是即使用侧向视觉都很不容易观测的星体,只有在天空纬度高于50度时才看的到。猎犬座的球状星团M3及武仙座的球状星团92也要在类似条件下才能用肉眼看到。不过若在完全黑暗的夜空,不用侧视还是很容易可以看到M33球状星团,此情形也可以看到许多其他的星体[4]肉眼可以看到最远的星体是距离较近、较明亮的星系,像半人马座A[9]、波德星系[10][11][12]、玉夫座星系[12]及南风车星系[13]。
古典行星是在地球上用肉眼可以识别的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及土星。在一般的夜空条件下,可利用侧向视觉的方式看到天王星(视星等+5.8)。有时也会将太阳及月亮加入古典行星中。在白天只能可以清楚的看到太阳及月亮,有时可以在白天看到金星,偶尔也会看到木星。若明确知道一些亮星(如天狼星或老人星)的位置,在靠近日出或日落时也可以观测的到。在历史上,肉眼观测天文的顶点是第谷·布拉赫(1546–1601)的工作,他制作了一个昂贵的天文台,在不用放大装置的情形下可以进行精密的量测。1610年时伽利略·伽利莱将望远镜对准天空,立刻就发现了伽利略卫星、金星的相位及其他天文资讯。
观看流星雨时,肉眼会比双筒望远镜要合适,例如英仙座流星雨(八月10至12日)及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有时一晚会有一百颗流星。国际空间站及银河是其他较常见可用肉眼观测的天体[14]。
环境污染
[编辑]大气的干净程度可以由是否可以看到银河来识别。比较天顶和地平线,其蓝色的程度和空气污染和其中灰尘的数量有关。星星的闪烁是空气中紊流的结果。这些对气象学及视宁度(天文目标受大气湍流的影响而变得模糊和闪烁程度的物理量)都非常重要。
光害是业余天文观测者常见的问题,不过到了深夜,许多灯光熄灭,情形就会好转。空气中灰尘会反射城市的光,即使在远处仍会受到影响。
文献
[编辑]- Davidson, N.: Sky Phenomena: A Guide to Naked Eye Observation of the Heavens. FlorisBooks (208p), ISBN 0-86315-168-X, Edinburgh 1993.
- Gerstbach G.: Auge und Sehen — der lange Weg zu digitalem Erkennen. Astro Journal Sternenbote, 20p., Vol.2000/8, Vienna 2000.
- Kahmen H. (Ed.): Geodesy for 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Eisenstadt 1999.
参考资料
[编辑]- ^ Rao, Calyampudi Radhakrishna; Wegman, Edward J.; Solka, Jeffrey L. (编). Data Mining and Data Visualization. Handbook Of Statistics. Data Mining and Data Visualization (Elsevier). 2005: 8 [2015-07-20]. ISBN 0444511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 ^ Wandell, B. (1995). "Foundations of Vision." Sinauer, Sunderland, MA as cited in Neurobiology of Attention. (2005). Eds. Laurent Itti, Geraint Rees, and John K., Tsotos. Chapter 102, Elder, J.H. et al. Elsevier, Inc.
- ^ Light Pollution and Astronomy: How Dark Are Your Night Skies?. Sky & Telescope. 2006-07-18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 ^ 4.0 4.1 4.2 John E. Bortle. The Bortle Dark-Sky Scale. Sky & Telescope. February 2001 [200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3).
- ^ Telescopes and Instrumentation. ESO.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7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3).
- ^ Zezong, Xi, "The Discovery of Jupiter's Satellite Made by Gan De 2000 years Before Galileo", Chinese Physics 2 (3) (1982): 664–67.
- ^ Vmag<6. SIMBAD Astronomical Database. [2009-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The Moon and the Arc of the Milky Way. ESO Picture of the Week. [24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存档副本.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 ^ SEDS, Messier 8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 J. O'Meara. The Messier Obje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8. ISBN 0-521-55332-6.
- ^ 12.0 12.1 存档副本.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 ^ 存档副本. [2015-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 存档副本. [2013-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Mars, 2099?. ESO Picture of the Week. [25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外部链接
[编辑]- Naked Eye Observ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Astronomy
- Naked-Eye Stargaz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arning the Sky and its constellations
- Naked Eye Navigation, Polynesia Voyages
- Detection of weak optical signals by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Perspectives in Neuroscience and in Quantum Physics[永久失效链接]
- The Naked-eye Planets in the Night Sky (and how to identify the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