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尼族
肖尼族 Shawnee | |
---|---|
总人口 | |
7,584 注册成员,[1] 14,000 自我认同 | |
分布地区 | |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马里兰州、 南卡罗来纳州、 弗吉尼亚州、 印第安纳州、 伊利诺伊州、 亚拉巴马州、 密苏里州、 堪萨斯州和 奥克拉荷马州);原先在 肯塔基州、 俄亥俄州和 西弗吉尼亚州[1] | |
语言 | |
肖尼语、英语 | |
宗教信仰 | |
传统宗教和基督教 | |
相关族群 | |
迈阿密族、梅诺米尼族[2] |
肖尼族(英语:Shawnee;肖尼语:Shaawanwaki、Ša˙wano˙ki和Shaawanowi lenaweeki)[3]是一个原生于北美洲的阿尔冈昆语民族。在殖民时代,他们是一个半迁徙的美洲原住民民族,主要居住在俄亥俄河谷地区,由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向东延伸至西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西部;南到阿拉巴马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以及向西到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
因为美国白人的压力,肖尼族迁移到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在1830年代,部分人从中西部上游被迁移到印第安领地(现在的俄克拉荷马州)。其他肖尼族没有搬到俄克拉荷马州,直到南北战争结束之后。今天有三个联邦政府认可的肖尼部落,由不同的历史和亲属团体组成,总部全部都设在俄克拉荷马州。他们是: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人的缺席-肖尼部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肖尼部落,以及肖尼部落。
语言
[编辑]肖尼语是一个阿尔冈昆语族的语言,在2002年有200人使用,包括超过100名缺席-肖尼人和12名肖尼部落人。该语言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它有一本字典,有部分圣经被翻译成肖尼语。[4]
历史
[编辑]史前史
[编辑]一些学者认为,肖尼族是俄亥俄州地区接触前的古代要塞文化的人的后裔,尽管这不被普遍接受。[5][6][7]古代要塞文化从公元1000年持续到1650年,在俄亥俄河两岸的土地上居住,即现今的俄亥俄州南部,肯塔基州北部和西弗吉尼亚州西部。他们是“筑墩人”。古代要塞文化曾经被视为密西西比文化的延伸。不过,学者现在相信古代要塞文化是独立发展的,是继承了霍普韦尔文化(公元前100年 - 公元500年),同样是筑墩人民族。
古代要塞文化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最有可能是类似南方的密西西比文化那样,遭到从16世纪第一批西班牙探险家带来的新型传染病重创。[8]1525年后的麦迪逊维尔,在遗址的典型代表中,村落的房屋越缩越小,有证据证明“以园艺为中心,定居生活方式”的衰退。[8][9]
最近的古代要塞遗址和肖尼族最古老的遗址之间的考古记录存在鸿沟。后者被欧洲(法国和英国)考古学家记录为在接触时占据着该区域。学者们普遍认同,物质文化、艺术、神话和肖尼口述历史的相似之处将他们与古代要塞文化联系起来,可以用来支持与古代要塞文化的联系和走向传统肖尼社会的发展。[10]
肖尼族传统上视位于美国东岸中大西洋地区,同样说阿尔冈昆语的莱纳佩人(或特拉华人)为他们的“祖父。”在现代加拿大的阿尔冈昆民族视美国的肖尼族为他们最南端的分支。沿着美国东岸,讲阿尔冈昆语的部落多数位于沿海地区,从魁北克到卡罗来纳两州。
阿尔冈昆语族有字类似古代的shawano(今日的shaawanwa),代表南方。不过šawa-的词根在肖尼语中不是指“南方”,而是“(气候)适中,温暖。”[11]在一个肖尼族故事中,“Sawage”(šaawaki)是南风之神。[12]Sawage可被翻译为'解冻',指的是南方的温暖天气。šaawaki被证明是南方精神或南风,透过查尔斯·F.·沃格林的一个故事的记录,[13]以及一首歌曲。[14]
17世纪
[编辑]据报导,欧洲人在广阔的地理区域遇到肖尼族。其中一个最早对肖尼族的提及可能是1614年荷兰人的地图,显示一些肖尼族位于特拉华河以东。后来17世纪的荷兰人资料也把他们放在这个大概的位置。法国探险家在同一世纪的报告通常把肖尼族定位于俄亥俄河沿岸,法国人在加拿大东部和伊利诺伊郡的土地上遇到过他们。[15]
一个肖尼族城镇或由四十至一百栋树皮覆盖,类似易洛魁人长屋的房屋组成。每条村通常有一栋会面屋或会议屋,或者六十至九十英尺长,公开审议就在这里进行。[16]
根据一个英国传说,部分肖尼族是包哈坦酋长奥普查纳坎奴的派系的后裔。该派定居于雪伦多亚河谷,由奥普查纳坎奴的儿子Sheewa-a-nee领导。[17]探险家爱德华·布兰德在1650年陪着亚伯拉罕·伍德远征时写道,在奥普查纳坎奴日,Chawan酋长和包哈坦的weroance(也是奥普查纳坎奴家族的亲戚)之间发生了争执。他说后者把前者杀死了。[18]肖尼族被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的易洛魁人赶出肯塔基州,因为易洛魁人要索取俄亥俄河谷作为支持其皮草贸易的猎场。[16]1671年有殖民者报导说在那一年肖尼族和易洛魁联盟争夺对雪伦多亚河谷的控制权,肖尼族失败。
在1670年以前的某个时间,有一群肖尼族迁入了萨凡纳河。1674年,在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英国人与这些肖尼族发生接触。他们形成了一个长期的联盟。萨凡纳河肖尼族被卡罗莱纳英国人称为“萨凡纳印第安人”(Savannah Indians)。大约同一时间,其他肖尼族群体迁入了佛罗里达州、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以及俄亥俄州以东和以南的其他地区。伊贝维尔于1699年在日记中写道,肖尼族(或如他所写的Chaouenons)是“一个可怕的单一民族,向密西西比河的方向从卡罗来纳州分散到和弗吉尼亚州。”[19]
有历史学家推测17世纪中后期的肖尼族迁移可能是由1640年代开始的海狸战争驱动的。易洛魁联盟的部落从东面入侵肖尼族以夺得俄亥俄河谷作为支持其皮草贸易的猎场。肖尼族变得著名于星罗棋布的定居点,从宾夕法尼亚州延伸到伊利诺伊州和佐治亚州。[20]他们的语言成为众多部落之间贸易的通用语言。他们成为一众部落中的领导者,发起并维持泛印第安人对欧洲人和白人扩张的抵抗。[21]
18世纪
[编辑]一些肖尼族占领了宾夕法尼亚州中部的地方。因为长期无酋长,在1714年他们邀请奥奈达人的战争酋长Carondawana在宾夕法尼亚省议会代表他们,他接受了这个请求而成为他们的领导人。大约1727年他与他的妻子,一位名叫蒙托尔夫人的著名翻译员,定居于Otstonwakin,位于洛亚尔索克河和萨斯奎哈纳河西部支流交界的西岸。[22]
当白人开始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雪伦多亚河谷时(约1730年),肖尼族占据了河谷的北部。他们被宣称是北方易洛魁联盟的臣属,后者协助部分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亲属民族塔斯卡洛拉人重置到今日西弗吉尼亚州马丁斯堡附近。多数塔斯卡洛拉人迁移到纽约并在奥奈达人附近定居,成为易洛魁联盟的第六个民族;1722年他们宣布迁移完毕。同一时间,北方塞内卡人(一个易洛魁民族)和莱纳佩人的战争党派经常与追赶着的弗吉尼亚州卡托巴族进行激烈的战斗,卡托巴族取代了他们主导了河谷的肖尼族地区。
到了18世纪30年代末,殖民扩张的压力造成了连串冲突。肖尼族社区受到了皮草贸易的影响。他们获取武器和欧洲货的同时,亦都输入了朗姆酒或白兰地,造成了与成员酒精滥用有关的严重社会问题。很多宾夕法尼亚省的肖尼族社群在混血商人彼得·查蒂埃的领头下反对了酒精销售。结果酿成与殖民地总督派崔克·戈登之间的冲突,他受到商人的压力,要允许朗姆酒和白兰地的交易。由于无法保护自己,在1745年有将近400个肖尼族人从宾夕法尼亚移居到俄亥俄州、肯塔基州、阿拉巴马州和伊利诺伊州,以求脱离这些商人的影响。[23]
早于1754年,肖尼族在肖尼泉(今日弗吉尼亚州克罗斯章克申)就拥有一个总部。后来的酋长康史达克的父亲在那里举行了他的议会。其他几个肖尼族村庄就位于雪伦多亚河谷北部:在西弗吉尼亚州莫雷菲尔德和马利兰州坎伯兰。1753年,在俄亥俄谷地赛欧托河的肖尼族派出使者到仍然在雪伦多亚河谷的族人,呼吁他们离开弗吉尼亚并越过阿利根尼山脉与西面的族人会合,他们在次年就这样做了。[24][25]在俄亥俄河的社区Shannoah(下肖尼敦)到了1750年就达到大约1,200人。[26]
从海狸战争开始,易洛魁联盟已经声称按照征服权,对俄亥俄谷地拥有主权,作为他们的猎场。而他们则视肖尼族和莱纳佩人为附庸部落。有部分独立的易洛魁人支派亦都西迁,成为明戈人。肖尼族、莱纳佩人和明戈人这三个部落变得互相紧密,尽管语言有差异。首两个是讲阿尔冈昆语,第三个是讲易洛魁语。
在第一阶段英法北美战争中参与了法国阵营后,[27]肖尼族在1758年选择了换边。他们在《伊斯顿条约》中与英国正式缔结和平,该条约确认了双方以阿利根尼山脉为界。这种和平只持续到1763年庞蒂亚克战争的爆发。
那年晚些时候,英国发表了1763年公告,法律上确认1758年定下的边界作为英国殖民的界限。他们把界外的土地预留给美洲原住民。但是,英国官方难以执行此边界,有大量的英裔白人殖民者依然向西推进。
1768年的《斯坦威克斯堡条约》使边界向西延伸,给予英国在今日西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的主权。肖尼族并不同意这条条约:它只是英国与主张拥有当地主权的易洛魁联盟之间的条约,忽略了同样在当地狩猎的肖尼族和其他美洲原住民部落。
《斯坦威克斯堡条约》签订后,英裔美国人开始涌入俄亥俄河谷定居。定居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暴力冲突演化成1774年的邓摩尔战争。英国在冲突中成功孤立肖尼族:易洛魁人和莱纳佩人保持了中立。肖尼族只有少数明戈人盟友一起面对弗吉尼亚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皇家总督邓摩尔勋爵发起对俄亥俄谷地的双管齐下入侵。肖尼族酋长康史达克攻击其中一翼,但只是在唯一的主要战役波因特普莱森特战役之中取得平手。
战争以《夏洛特营条约》作结(1774年),康史达克和肖尼族被英国人强迫承认与他们的南部边界相同的俄亥俄河边界,即依照1768年《斯坦威克斯堡条约》所定的边界。肖尼族撤销了对俄亥俄河以南,西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的“狩猎场地”的所有主权声索。不过,有很多肖尼族酋长拒绝承认这条边界。有一群肖尼人在1775年袭击了著名拓荒者与探险家丹尼尔·布恩。
美国革命
[编辑]当美国于1776年宣布从英国独立时,肖尼族产生了分裂。他们并不支持美国的反叛事业。康史达克带领了属少数的中立派。在俄亥俄河以北的肖尼族都不喜欢移入肯塔基州的美国人。有历史学家记录称大多数肖尼族与英国一起对抗美国。[28]
酋长布莱克菲什和布卢·杰基特等战争领袖加入了在田纳西河下游和奇卡莫加溪的切罗基人去对抗当地的殖民者。有部分殖民者称他们为“奇克莫加(Chickamauga)”因为他们在切罗基-美国战争期间住在当地。[28]
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的西北印第安战争中,肖尼族和迈阿密人在俄亥俄谷地结合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在1794年福伦廷伯斯战役中战败后,多数肖尼族支派于次年签署了《格林维尔条约》。他们被迫割让大部分的家园给新兴的美国。其他肖尼族支派拒绝这份条约,独自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密苏里州,定居在开普吉拉多附近的苹果溪沿岸。
特库姆塞战争和1812年战争
[编辑]Module:Format_link第141行Lua错误:attempt to index field 'target' (a nil value) 在19世纪初,肖尼族领导人特库姆塞获得声望于组织他的同名特库姆塞联盟去抵抗美国向美洲原住民土地的扩张。最终带来的冲突被称为“特库姆塞战争”。冲突中的两个主要对手,特库姆塞酋长和美国政客威廉·亨利·哈里森,都曾经参与过1794年西北印第安战争结束前的福伦廷伯斯战役。特库姆塞没有签署结束战争的《格林维尔条约》,当时肖尼族和其他美洲原住民割让了多数在今日俄亥俄州的传统土地给美国。不过,很多当地的印第安领袖都接受了《格林维尔条约》的条款,而之后十年泛印第安人对美国霸权的抵抗日渐消失。
1809年9月,时任印第安纳领地总督威廉·亨利·哈里森邀请了波塔瓦托米人、莱纳佩人、鳗河人和迈阿密人于印第安纳州韦恩堡会面。在谈判中,哈里森应承若果他们能割让他指定的土地就重重有赏。[29]经过两周的谈判,波塔瓦托米族领导人说服迈阿密人接受条约作为互惠,因为波塔瓦托米族早前按迈阿密人的要求接受了对他们不利的条约。最后众部落于1809年9月30日签署了《韦恩堡条约》,美国购得了超过3,000,000英亩(约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位于印第安纳州万塞讷以北的沃巴什河沿岸。[29]
特库姆塞对《韦恩堡条约》极其愤怒,他相信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都是所有部落共有的,这是前几年肖尼族酋长布卢·杰基特和莫霍克人酋长约瑟·布兰特提倡的一个想法。[30]因此,特库姆塞开始扩展他的弟弟,先知邓斯克瓦塔瓦的教诲,要求部落回归先祖的生活方式。他开始以泛印第安人联盟的想法将这些教诲联系。特库姆塞广泛地出访,敦促战士放弃妥协主义的酋长并加入在先知镇的抵抗运动。[30]
1810年8月,特库姆塞率领400名武装战士在万塞讷对抗总督哈里森。特库姆塞要求哈里森废除《韦恩堡条约》,威胁说会杀死缔约的酋长。[31]哈里森拒绝了,说迈阿密人是当地的地主而他们想的话就可以出售。[32]特库姆塞和平地离开,但警告哈里森他会寻求英国结盟除非条约获废除。[33]
1811年大彗星和特库姆塞
[编辑]在三月,1811年大彗星出现了。在之后那年,美国殖民者和美洲原住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迅速升温。有四名定居者在密苏里河被杀,而在另一场事件中,土著从一群商人中抢走了一船的货物。哈里森召见特库姆塞到万塞讷去解释他盟友的行为。[33]1811年8月,两位领导人会面,特库姆塞向哈里森保证肖尼族想与美国保持和平共处。
之后特库姆塞去了东南面的文明化五部族里招揽盟友对抗美国。他的名称Tekoomsē指“流星”或“飞越天空的豹”。[34]他告诉乔克托族、奇克索人、克里克人和其他人,1811年3月的大彗星预示他的来临。他亦说他们会见证一个神迹证明是“大灵”派他过来。
当特库姆塞出访时,双方都为蒂珀卡努战役作准备。哈里森组建了一支由常军和民兵组成的小部队,准备对付土著部队。[35]1811年11月6日,哈里森率领大约1000名士兵前往印第安纳州先知镇,希望瓦解特库姆塞联盟。[36]第二天一大早,先知的部队在瓦巴什附近的蒂珀卡努河上贸然地向哈里森的军队发动攻势。哈里森以寡敌众,迫使土著们撤退和放弃先知镇。哈里森的人把该条村烧毁并且回家。[37]
新马德里地震
[编辑]1811年12月11日,新马德里地震震动了克里克人的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虽然各个部落对它的诠释有异,他们都相信这场大地震拥有神圣意义。该地震和它的余震帮助特库姆塞的抵抗运动,因为克里克人和其他美洲原住民部落相信这就是特库姆塞所就的神迹,要给予肖尼族协助。
印第安人充满了恐惧……榭木和棚屋非常地震动;在阿肯色河边缘的冰都四分五裂;而多数的印第安人都认为“大灵”对人类十分愤怒,将会毁灭世界。
——罗杰L.尼科尔斯,The American Indian
1812年战争的部落参与
[编辑]加入了特库姆塞联盟的克里克人被称为“红棍”(Red Sticks)。他们是克里克人之中比较保守和传统的一群,因为他们的社区比较孤立于白人的移民。他们不想被外来人同化。红棍群起对抗下克里克,是为“克里克战争”。当红棍与美军发生公开冲突,这场战争成为1812年战争的一部分。[38]
乔克托酋长普什马塔(左)和特库姆塞的肖像。 —普什马塔,1811年 – Sharing Choctaw History.[39] —特库姆塞,1811年[40][41] |
威廉·赫尔在底特律围城战投降给英国之后,将军威廉·亨利·哈里森指挥了西北军。他获派去重夺底特律,然后受阻于英军和特库姆塞的军队。1813年1月22日,哈里森军队中的一个分队在雷森河沿岸的法国镇被打败。一些囚犯被带到底特律,不过英军把伤得不良于行的人丢低;他们不能阻止他们的原住民盟友袭击和杀害高达60名负伤的美军,其中许多人是肯塔基州的民兵。[42]美国人称之为“雷森河大屠杀”(River Raisin Massacre)。这场大屠杀终结了哈里森的进军,而“记住雷森河!” 成了美国人的口号。
1813年5月,英军和特库姆塞围攻俄亥俄州北部的梅格斯堡。期间增援的美军被土著打败,但是该堡垒守着了。印第安人最终开始分散,迫使英军和特库姆塞返回加拿大。7月的第二次攻击亦失败收场。为了提高印第安人的士气,英军和特库姆塞尝试攻入桑达斯基河上的美国小哨站史蒂芬森堡(Fort Stephenson)。他们在严重损失下被击退后,英国人和特库姆塞结束了他们的俄亥俄战役。
在1813年9月10日的伊利湖,美军在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的领导下在伊利湖战役报捷。他的决定性胜利确保了美国对该湖的控制,重振美军的士气,并收复了底特律。哈里森将军向上加拿大发动另一场入侵,最终于1813年10月5日美国在泰晤士河战役中获胜。特库姆塞在这场战役中阵亡,而他的死亡有效地瓦解底特律地区的北美原住民与英国之间的联盟。美国对伊利湖的控制代表了英国不可以再向印第安盟友提供重要物资。在冲突的剩余时间里,美国人都控制了该地区。
后果
[编辑]密苏里州的肖尼族从美国迁移到墨西哥,西属德克萨斯的东部。他们成为了所谓“缺席-肖尼人。”有部分莱纳佩人(或特拉华人)亦参与其中。虽然他们与切罗基人是紧密盟友,但他们在1839年的切罗基战争中保持中立。[43]
为显示对其中立的赞同,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德克萨斯从墨西哥独立之后,德克萨斯总统米拉波·拉马尔在强迫他们从德克萨斯北部迁往阿肯色领地时,完全辅助和补偿了肖尼族的进步和庄稼。[43]肖尼族定居于今日俄克拉何马州肖尼附近。他们获得被赶出堪萨斯州的肖尼族的加入(参见下面)。
1817年,俄亥俄肖尼族签署了《梅格斯堡条约》,割让了他们剩余的土地并换得俄亥俄州沃帕科内塔(Wapaughkonetta)、霍德溪(莱马附近)和刘易斯敦三块保留地。他们与从纽约州西迁过来的塞内卡人分享这些土地。
在一系列的条约下,包括《刘易斯敦条约》,肖尼族和塞内卡人以俄亥俄州西部的土地与美国换取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1831年,塞内卡-肖尼族的刘易斯敦群体前往了印第安领地(现今的俄克拉荷马州)。
俄亥俄肖尼族的主体跟随着酋长黑蹄,他竭尽全力迫使肖尼族放弃他们的家园。黑蹄死后,其余400名在沃帕科内塔和霍德溪的俄亥俄肖尼族放弃他们的土地并搬入堪萨斯州的保留地。这次搬动主要归功于约瑟夫·帕克斯(Joseph Parks,1793年-1859年),他在刘易斯·卡斯的家庭中成长,是一位领头的肖尼族翻译员。[44]
密苏里州于1821年加入联邦。1825年《圣路易条约》签订后,1,400名肖尼族被迫从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开普吉拉多迁移到堪萨斯州东南部,尼欧肖河附近。
在1833年间,只有Black Bob一派的肖尼族坚拒重置。他们定居于堪萨斯州东南部的奥拉西附近以及沿着堪萨斯河的格姆斯普林斯附近地区。肖尼族循道布道会就在附近建造,为部落服务。大约200名俄亥俄肖尼人跟随先知邓斯克瓦塔瓦并于1826年加入他们的堪萨斯族人。
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两组肖尼族士兵被招募到美军,在佛罗里达州的塞米诺尔战争中作战。其中一组由约瑟夫·帕克斯带领,他被授予队长级别。帕克斯是一位在密苏里州韦斯特波特和堪萨斯州肖尼城很重要的地主。他还是共济会会员和循道公会教会的成员。在堪萨斯州肖尼城,肖尼族墓地开放于19世纪30年代,运作到19世纪70年代。帕克斯是埋葬在那里的最杰出人物之一。[44]
在1853年的印第安拨款法案中,美国国会拨出了64,366美元作为对肖尼族的条约义务,例如年金,教育和其他服务。另外又向肖尼族和塞内卡人额外拨出了2,000美元。[45]
南北战争时间,为了逃避战火,Black Bob的派系逃出堪萨斯州并且加入印第安领地的“缺席-肖尼人”。内战之后,堪萨斯州的肖尼族都被驱逐到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原先在刘易斯敦的肖尼族成为了所谓“东肖尼人”。
原先的堪萨斯肖尼族成为了所谓“忠诚肖尼人”(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南北战争时支持北方军;亦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是最后一群离开他们俄亥俄祖地的)。后者会被美国视为切罗基人的一员,因为他们亦有“切罗基肖尼人”之称,而且还与切罗基人在印第安领地的土地有重叠。
联邦承认
[编辑]2000年,“忠诚”或“切罗基”肖尼人终于获得了独立于切罗基人的联邦认可。他们现在被称为“肖尼部落”。今日,多个在这三个联邦承认肖尼族部落的成员都住在俄克拉荷马州。
社会和亲属团体
[编辑]在与欧洲人接触之前,肖尼部落是一个父系社会,通过这种制度,血统和继承是沿袭父系。这与许多美洲原住民部落有所不同,他们是母系社会。[46]
根据19世纪中期的历史学家亨利·哈维(Henry Harvey),他们的政府由国王,称为sachema或者是sachems,来统治。国王一职共母系继承。例如,国王的子女不能继位。他的兄弟的儿子,母亲的儿子,或他妹妹的儿子(以及她女儿的儿子)将继位。女性不会直接继承这个位置。哈维认为肖尼族依靠这种血统制度,因为女人的儿子总是被认为是合法的。[47]
部落的五个团体或家族是:
- Chillicothe
- Hathawekela
- Kispoko
- Mekoche
- Pekowi
战争酋长一职也是世袭的。他们是在Kispoko的母系中产生的。[16]
1935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肖尼族有五个团体,他们也可根据血缘关系细分为六个氏族。每个氏族都代表着一些精神价值,并在整个联盟中发挥了公认的作用。[48]每个氏族都在五个团体中找到,每个肖尼族人都属于一个氏族。[48]
这六个氏族是:
- Pellewomhsoomi(火鸡氏族)
- Kkahkileewomhsoomi(乌龟氏族)
- Petekoθiteewomhsoomi(圆足氏族)
- Mseewiwomhsoomi(马匹氏族)
- θepatiiwomhsoomi(浣熊氏族)
- Petakineeθiiwomhsoomi(兔子氏族)[48]
每个家族或团体都有一个主村落供该团体的酋长居住。这些村落经常以团体命名。按照传统,每个肖尼族团体和氏族都代表整个部落担任某些角色。当白人以书面形式记录这些亲属关系时,那些强烈的社会传统正在逐渐消失。他们很难理解。由于肖尼族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分散,团体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今天,美国政府承认三个肖尼部落,全部都位于俄克拉荷马州:
- 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人的缺席-肖尼部落,主要由Hathawekela、Kispoko和Pekowi团体组成
- 俄克拉荷马州东部肖尼部落,主要由Mekoche团体组成
- 肖尼部落,以前被视为切罗基人一部分,主要由Chillicothe和Mekoche团体组成
截至2008年,共有7,584名已注册的肖尼族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俄克拉荷马州。[49]
联邦承认部落
[编辑]皮夸肖尼部落是阿拉巴马州一个联邦承认部落,获阿拉巴马州印第安事务委员会根据戴维斯强法案承认。[50]1991年2月26日俄亥俄州参议院第188号决议以及1991年4月3日通过的俄亥俄州众议院第119号大会第83号决议以荣誉方式承认了这一点。[51]1991年8月13日,肯塔基州州长亦宣布承认。[52][53]皮夸肖尼部落于2011年在坎伯兰峡国家历史公园举行了绿玉米仪式。[54]
皮夸肖尼人是宣称是肖尼族后裔的部落之中唯一获联邦承认的。[55]
宣称是肖尼族后裔而不获承认的部落
[编辑]自我认同为肖尼族的群体主要位于俄亥俄州和其他州份。[56]
- Chickamauga Keetoowah Unami Wolf Band of Cherokee Delaware Shawnee of Ohio, West Virginia, and Virginia
- East of the River Shawnee,俄亥俄州[57][58]
- Kispoko Sept of Ohio Shawnee,路易斯安那州
- Kispoko Sept of Ohio Shawnee (Hog Creek Reservation),俄亥俄州
- Lower Eastern Ohio Mekoce Shawnee,俄亥俄州,2012年3月5日呈交了意向书。[59][60][61][62]
- Lower Eastern Ohio Mekojay Shawnee,俄亥俄州
- Morning Star Shawnee Nation,俄亥俄州
- Piqua Sept of Ohio Shawnee Indians,俄亥俄州
- Platform Reservation Remnant Band of the Shawnee Nation [63][64][65][66]
- Shawnee Nation Blue Creek Band, of Adams County,俄亥俄州。1998年8月5日呈交了意向书。[59][67][68]
- Piqua Shawnee Tribe / Piqua Sept of Ohio Shawnee Tribe—1991年4月16日呈交了意向书。[59]
- Ridgetop Shawnee,肯塔基州。在2009年和2010年,肯塔基州议会通过众议院联合决议15或HJR-15和HJR-16承认了Ridgetop Shawnee印第安部落。[69][70]
- Southeastern Kentucky Shawnee,肯塔基州
- United Remnant Band of the Shawnee Nation,俄亥俄州[71][72]
- United Tribe of Shawnee Indians,堪萨斯州
- Upper Kispoko Band of the Shawnee Nation,印第安纳州,20世纪80年代后期获印第安纳州承认。
- Vinyard Indian Settlement of Shawnee Indians,伊利诺伊州
- Youghiogaheny River Band Of Shawnee Indians,马里兰州
这些支派不获联邦承认。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都没有正式程序去承认部落,不过它的立法机关通过决议以荣誉的方式承认了一些团体。[51]
肖尼族旗帜
[编辑]-
俄克拉荷马州东部肖尼部落的国旗
-
肖尼部落的国旗
肖尼部落的硬币
[编辑]著名肖尼族
[编辑]- 布莱克菲什(1729年–1779年),肖尼族Chillicothe团体的酋长。
- 布卢·杰基特(1743年–1810年),西北印第安战争的其中一位领导人以及特库姆塞的重要前任人。
- 特库姆塞(1768年–1813年),肖尼族酋长;与他的弟弟邓斯克瓦塔瓦尝试号召印第安人联合起来对付白人入侵者。
- 邓斯克瓦塔瓦(1775年–1836年),肖尼族先知,特库姆塞的弟弟。
- 林克·雷(1929年–2005年),摇滚吉他手,作曲人和歌手。[73]
注解
[编辑]- ^ 1.0 1.1 Oklahoma Indian Affairs Commission. Oklahoma Indian Nations Pocket Pictoria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February 11, 2009,. 2008.
- ^ Algonquian, Algic. Ethnologue. [2016-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0).
- ^ Shawano was an archaic name for the tribes bearing these generic namesShaawanwa lenaki. Reference: Shawnee Tradi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hawnee. Ethnologue. [2016-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O'Donnell, James H. Ohio's First Peoples, p. 31. Athens,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8214-1525-5 (paperback), ISBN 0-8214-1524-7 (hardcover)
- ^ Howard, James H. Shawnee!: The Ceremonialism of a Native Indian Tribe and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p. 1. Athens,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0-8214-0417-2; ISBN 0-8214-0614-0 (pbk.)
- ^ Schutz, Noel W., Jr.: The Study of Shawnee Myth in an Ethnographic and Ethnohistorical Perspective,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1975.
- ^ 8.0 8.1 Peregrine, Peter Neal; Ember, Melvin (编). Encyclopedia of Prehistory. 6 : North America 1. Springer Publishing: 175–184. 2003. ISBN 0-306-46260-5.
- ^ Drooker 1997a:203
- ^ Clark, Jerry. 存档副本. Tennessee Encyclopedia of Culture and History. [200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article=
和|title=
只需其一 (帮助) - ^ Voegelin, Carl F. 1938–40. "Shawnee Stems and the Jacob P. Dunn Miami Dictionary." Indiana Historical Society Prehistory Research Series Volume 1, No. 8, Part III, p. 318 (October, 1939). Indianapolis.
- ^ "Shawnee Myth. Story of a Year. Old Sawage and her Grandson." MS 3906,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Anthropological Archives. Myth collected by Jeremiah Curtin. 1850s-1880s.
- ^ C. F. Voeglin, fieldwork notebook XII, "Big Sacred Lizard"; fieldwork 1933–34.
- ^ Transcribed by Bruno Neti about 1951 from Shawnee Song cylinders collected by C. F. Voegelin and now in th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Music at Indiana University. Sheet 8, Song 38.
- ^ Charles Augustus Hanna, The Wilderness Trail: Or, The Ventures and Adventures of the Pennsylvania Traders on the Allegheny Path, Volume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Putnam's sons, 1911, esp. chap. IV, "The Shawnees", pp. 119–160.
- ^ 16.0 16.1 16.2 Kleber, John E. The Kentucky Encyclopedia.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2-05-18: 815 [2013-02-17]. ISBN 978-0-8131-288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Carrie Hunter Willis and Etta Belle Walker, Legends of the Skyline Drive and the Great Valley of Virginia, 1937, pp. 15–16; this account also appears in T.K. Cartmell's 1909 Shenandoah Valley Pione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p. 41.
- ^ Edward Bland, The Discoverie of New Brittaine
- ^ McWilliams, Richebourg; Iberville, Pierre. Iberville's Gulf Journals.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1-02-28: 175. ISBN 9780817305390.
- ^ Jerry E. Clark, The Shawne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7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0813128188
- ^ Gallay, Alan. The Indian Slave Trade: The Rise of the English Empire in the American South, 1670–1717, p. 55.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300-10193-7
- ^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nearby French Margaret's Town; see John Franklin Meginness, Otzinachson: A History of the West Branch Valley of the Susquehanna (rev. ed., Williamsport, PA, 1889), 1:94. Ostonwakin is also spelled Otstonwakin.
- ^ Stephen Warren, Worlds the Shawnees Made: Migration and Violence in Early America, UNC Press Books, 2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1469611732
- ^ Legends of the Skyline Drive and the Great Valley of Virginia, pp. 16–17.
- ^ Joseph Doddridge, 1850, A History of the Valley of Virginia, p. 44
- ^ Calloway, Colin. The Shawnees and the War for America. New York: Viking. 2007: 13. ISBN 978-0-670-03862-6.
- ^ Gevinson, Alan. "Which Native American Tribes Allied Themselves with the Fren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achinghistory.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September 23, 2011.
- ^ 28.0 28.1 Colin G. Calloway, "'We Have Always Been the Frontier':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in Shawnee Country,"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1992) 16#1 pp 39-52. in JST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9.0 29.1 Owens, p. 201–203
- ^ 30.0 30.1 Owens, p. 212
- ^ Langguth, p. 164
- ^ Langguth, p. 165
- ^ 33.0 33.1 Langguth, p. 166
- ^ George Blanchard, the Governor of the Absentee Shawnee Tribe of Oklahoma, so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name in the PBS documentary We Shall Remain: Tecumseh's Vis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May 4, 2012,.:
"Well, I've always heard 'Teh-cum-theh'—'Teh-cum-theh'—means, in our culture and our belief, at nights when we see a falling star, it means that this panther is jumping from one mountain to another. And as kids, we saw these falling stars, we'd kind of hesitate about being out in the dark, because we thought there were actually panthers out there walking around. So that's what his name meant: Teh-cum-theh."
- ^ Langguth, p. 168
- ^ Funk, Arville. A Sketchbook of Indiana History. Rochester, Indiana: Christian Book Press. 1983 [1969].
- ^ Langguth, p. 169
- ^ Langguth, p. 167
- ^ Jones, Charile. Sharing Choctaw History. Bishinik. November 1987 [2013-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 ^ Sherman, William Tecumseh. H.B. Cushman, History of the Choctaw, Chickasaw and Natchez Indians (Greenville, Texas: 1899), 310 ff., quoted in "Survival Strategies". Digit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Houston. [2016-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Turner III, Frederick. Poetry and Oratory. The Portable North American Indian Reader. Penguin Book. 1978: 246–247 [1973]. ISBN 0-14-015077-3.
- ^ Kentucky: National Guard History eMuseum – War of 1812. Kynghistory.ky.gov. [200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2).
- ^ 43.0 43.1 线上版《Handbook of Texas》中的 Lipscomb, Carol A.: "Shawnee Indians".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0.
- ^ 44.0 44.1 Society, Kansas State Historical. Collections of the Kansas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The Kansas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2019-03-27 [2019-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通过Google Books.
- ^ Indian Appropriation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853-03-15: 3 [2019-08-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8).
- ^ Harvey, Henry. History of the Shawnee Indians: From the Year 1681 to 1854, Inclusive. Cincinnati: Ephraim Morgan & Sons. 1855: 18.
- ^ Harvey, Henry. 1. History of the Shawnee Indians: From the Year 1681 to 1854, Inclusive. Cincinnati: Ephraim Morgan & Sons. 1855: 18.
- ^ 48.0 48.1 48.2 Voegellin, C.F. and Voegelin, E. W. Shawnee Name Group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35, 37 (4): 617–635. doi:10.1525/aa.1935.37.4.02a00070.
- ^ Oklahoma Indian Commission. Oklahoma Indian Nations Pocket Pictoria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February 11, 2009,. 2008
- ^ Tribes. aiac.state.al.us.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 ^ 51.0 51.1 Watson, Blake A. Indian Gambling in Ohio: What are the Odds? (PDF). Capital University Law Review 237 (2003) (excerpts). [2007-09-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7).
Ohio in any event does not officially recognize Indian tribes.
Watson cites legal opinions that the resolution by the Ohio Legislature recognizing the United Remnant Band of the Shawnee Nation was ceremonial and did not grant legal status as a tribe. But, the tribe noted that confirmation of the Remnant Band's recognition was referred to in official letters and they presented it in 1981 to the Bureau of Indian Affairs and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Koenig, Alexa; Stein, Jonathan. Federalism and the State Recognition of Native American Tribes: A Survey of State-Recognized Tribes and State Recognition Process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Clara Law Review Volume 48 (forthcoming): Section 12. Ohio. [2007-09-30].
Ohio recognizes one state tribe, the United Remnant Band. . . . Ohio does not have a detailed scheme for regulating tribal-state relations.
[失效链接] - ^ Early History. The Piqua Shawnee Tribe of Alabama.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Green Corn Dance to be performed at National Park. The Middlesboro Daily News. 2011 [2013-02-17].[永久失效链接]
- ^ State Recognized Tribes. 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 [201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SHAWNEE TODAY. Big Bear's Den. 2012 [2013-02-17].[永久失效链接]
- ^ Catherine Morris. Local Native Americans Host Cultural Dinner. Cincinnati.com (Cincinnati). 2007-10-09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Shawnee Nation United Remnant Band.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59.0 59.1 59.2 Ohio Indian Tribes. AAANativeArts.com.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4).
- ^ Native American Peace Tree Ceremony guest is former Shawnee Chief. Eberl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2009-10-07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 ^ Lower Eastern Ohio Mekoce Shawnee in Wilmington, Ohio (OH). faqs.org, Tax-Exempt Organizations. 2013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The Inter Tribal Learning Circle. Fort Ancient.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 ^ Platform Reservation Remnant Band.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 ^ Platform Reservation Remnant Band Church Of The Shawnee Inc. - Indiana Company Profile. Bizapedia. 2012-04-26 [2013-02-17].
- ^ Patricia Lowry. Places: Near Fort Necessity, a National Road inn is reclaiming 1830s interior.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06-06-26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 ^ Paul Johnson. Native American Tribe Works Toward National Recognition. TheLedger.com. 2008-01-22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 ^ Shawnee Nation - Ohio Blue Creek Band, Inc. - Ohio Company Profile. Bizapedia. 2011-11-28 [2013-02-17].
- ^ Re: [NA-SHAWNEE] the Indiana Blue Creek Shawnee roll. RootsWeb: NA-SHAWNEE-L.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There was no Blue Creek Band in Indiana...that's our Band here indigenous to Ohio...documented as late as 1870.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Blue River Band.
- ^ Kentucky General Assembly 2010 Regular Session HJR-16. kentucky.gov, updated 9-2-2010.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Kentucky General Assembly 2009 Regular Session HJR-15. kentucky.gov, updated 5-2-2009.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American Indians in Ohio"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August 13, 2007,., Ohio Memory: An Online Scrapbook of Ohio History, The Shawnee Nation United Remnant Band, The Ohio Historical Society, retrieved September 30, 2007
- ^ "Joint Resolution to recognize the Shawnee Nation United Remnant Band" as adopted by the [Ohio] Senate, 113th General Assembly, Regular Session, Am. Sub. H.J.R. No. 8, 1979–1980
- ^ Kara Briggs, "Link Wray's Native roots, family were the power source behind his chords" American Indian News Service. [2019-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参考资料
[编辑]- Callender, Charles. "Shawnee", in Northeast: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Indians, vol. 15, ed. Bruce Trigger.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78. ISBN 0-16-072300-0
- Clifton, James A. Star Woman and Other Shawnee Tales.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4. ISBN 0-8191-3712-X; ISBN 0-8191-3713-8 (pbk.)
- Edmunds, R. David. The Shawnee Prophet. Lincoln,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3. ISBN 0-8032-1850-8.
- Edmunds, R. David. Tecumseh and the Quest for Indian Leadership. Originally published 1984. 2nd edition, New York: Pearson Longman, 2006. ISBN 0-321-04371-5
- Edmunds, R. David. "Forgotten Allies: The Loyal Shawnees and the War of 1812" in David Curtis Skaggs and Larry L. Nelson, eds., The Sixty Years' War for the Great Lakes, 1754–1814, pp. 337–51. 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87013-569-4.
- Langguth, A. J. Union 1812: The Americans Who Fought the Second War of Independenc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6. ISBN 0-7432-2618-6.
- Howard, James H. Shawnee!: The Ceremonialism of a Native Indian Tribe and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Athens,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0-8214-0417-2; ISBN 0-8214-0614-0 (pbk.)
- Lakomäki, Sami. Gathering Together: The Shawnee People through Diaspora and Nationhood, 1600-1870.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4.
- O'Donnell, James H. Ohio's First Peoples. Athens, Ohio: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8214-1525-5 (paperback), ISBN 0-8214-1524-7 (hardcover).
- Sugden, John. Tecumseh: A Life. New York: Holt, 1997. ISBN 0-8050-4138-9 (hardcover); ISBN 0-8050-6121-5 (1999 paperback).
- Sugden, John. Blue Jacket: Warrior of the Shawnees. Lincol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0. ISBN 0-8032-4288-3.
外部链接
[编辑]关于肖尼族 的图书馆资源 |
- Shawne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4 (第11版). London. 1911.
联邦承认的肖尼部落
[编辑]- 俄克拉荷马州缺席-肖尼部落(Absentee Shawnee Tribe of Oklaho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官方网站
- 俄克拉荷马州东部肖尼部落(Eastern Shawnee Tribe of Oklaho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官方网站
- 肖尼部落(Shawnee Tribe of Oklaho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官方网站
肖尼族历史
[编辑]- Shawnee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hawnee Indian Mis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hawnee Indian Trib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 Genealogy
- Treaty of Fort Meigs, 18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entral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BlueJack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