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艾特肯环形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特肯环形山
阿波罗17号从121公里上空拍摄的艾肯环形山。美国宇航局 照片.
纬度16.44°S
经度172.96°E
直径129.69公里
深度2.93公里
余经日出时187°
命名来源罗伯特·艾特肯
阿波罗11号拍摄的艾特肯环形山(上右,位于地平线上)和位于它坑壁上的卫星坑“艾特肯 A”斜视图,艾特肯环形山前左是卫星坑“艾特肯 C”,前右为“艾特肯 D”。
阿波罗17号拍摄的斜视图
月球轨道器2号拍摄的艾特肯环形山

艾特肯环形山Aitk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1],其名称取自专事联星研究的美国天文学家罗伯特·格兰特·艾特肯(1864年-195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描述

[编辑]

该陨坑位于巨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北端,西北毗邻更大、更古老的亥维赛环形山、西南部分坐落在残损的费尔特拉格特环形山上,较小的贝格斯特兰陨石坑位于它的东南,而它的南面则横亘了外形奇特的范德格拉夫环形山[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16°26′S 172°58′E / 16.44°S 172.96°E / -16.44; 172.96,直径129.69公里[3],深度约2.93公里[1]

艾特肯环形山外观轮廓大致圆状,坑壁边缘稍显参差,受侵蚀程度一般,北侧附靠了环绕着一圈高反照率喷发物覆盖层的卫星坑“艾特肯 A”。陨坑内侧壁分布有阶地状结构,坑壁厚度变化较明显,其中西南侧最狭窄,东南侧则相当宽坦,北侧内壁上嵌入了直径33公里的“艾特肯 Z”。该环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1640米[1],内部容积约18088立方千米[1]。坑内地表过去已被熔岩覆盖,尤其是南半部特别平坦,靠东部散布有一些细小的撞击坑,中心点以东延伸着一道弧形山脊,而西半部也分布有一道更小的山脊。

南极-艾特肯盆地就是以它及月球南极—二座位于盆地二端的地貌特征所名称。

艾特肯环形山是阿波罗17号的一个观察目标,阿波罗17号指令舱轨道直接从它的上空飞过。

卫星环形山

[编辑]

按惯例,通过在最靠近艾特肯环形山的卫星陨坑中心点旁放置字母,以在月图上标注出它们。

艾特肯 纬度 经度 直径
A 14.0° S 173.7° E 13 公里
C 14.0° S 175.8° E 74 公里
G 16.8° S 174.2° E 7 公里
N 17.7° S 172.7° E 7 公里
Y 12.0° S 173.2° E 35 公里
Z 15.1° S 173.3° E 33 公里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Lewis on the map LAC-104. (PDF). [2017-05-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0-19).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艾特肯环形山L&PI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