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守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守拙
George Alexander Kennedy
性别男性
出生(1901-05-17)1901年5月17日
 大清浙江省莫干山
逝世1960年8月15日(1960岁—08—15)(59岁)
海上
国籍 美国
职业汉学家
学术背景
母校柏林大学 (Ph.D.)
纽约协和神学院

乔治·亚历山大·肯尼迪(英语:George Alexander Kennedy;1901年5月17日—1960年8月15日),汉名“金守拙”,是美国汉学学者。知名于在美国所做的中文教育和中文书面文法研究。

生平

[编辑]

金守拙的父母皆为基督新教传教士,金守拙出生于浙江省莫干山(今湖州市境内)的教会,在塘栖镇(今杭州市余杭区境内)成长。从上海美童公学毕业后,1918年赴美就读伍斯特学院。毕业后,他去匹兹堡的西方神学院与纽约协和神学院学习神学,但在1925年中途退学。

1926年,金守拙回到中国,在上海教英文和中文。他又于1932年就读柏林大学研习中文与日文,其博士论文主题是关于唐律自首的角色作用(艾利希·海尼士指导)[1]。他回到美国后,1937年正式获得博士学位。

归国后,金守拙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参与《清代名人传略》的编纂。1935年,他获得耶鲁大学中文学、文学讲师的职位。并于1938年成为教授,直到过世[2]。在耶鲁,他向爱德华·萨丕尔伦纳德·布龙菲尔德学习语言学。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耶鲁大学由于军事目的而成为外语短期教育中心,金守拙负责中文与日文[3]的集中教育。为此金守拙自己设计一套中文罗马字的表记法──耶鲁拼音罗马字──用作教材。耶鲁式拼音在战后亦长时间用于美国的中文教育上。

战后1948年,北京大学邀请他做客座教授,但因为国共内战而中断,最后归国。

学术上,金守拙著名于他中文书面文法方面的论文,其研究涉及中文的他动词自动词的区别、否定辞、代名词(我、吾)等。另外,他认为中文为单音节语言是迷思,主张中文自古以来并非单音节语言。他的论文集于死后的1964年由耶鲁大学出版。

1959年,金守拙得到古根海姆奖学金,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进行研究,于日本往美国的船上,因为心脏病发作病逝。

参考文献

[编辑]
  1. ^ Die Rolle des Geständnisses im chinesischen Gesetz. 柏林: Tiefenbach u. Mittelhäuser. 1939. 
  2. ^ Guide to the George A. Kennedy Papers MS 308. 耶鲁大学图书馆.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英语). 
  3. ^ Professor George Kennedy teaching Japanese class(金守拙教授教日文班). 耶鲁大学图书馆. 2010-06 [2018-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内有1945年时金守拙教日文照。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