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油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里山油菊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菊属 Dendranthema
种:
阿里山油菊 D. arisanense
二名法
Dendranthema arisanense
(Hayata) Ling

阿里山油菊学名Dendranthema arisanense),又名阿里山菊,是菊科菊属的植物,为台湾特有植物。分布在台湾海拔1,600米至3,2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和石缝。目前有国立嘉义大学人工引种在平地做栽培试验,民间种苗行如兴农有少量幼苗贩售。

特征[1][编辑]

:多年生草本,高 25~100 公分。茎基部常匍匐,茎斜升,多分枝,有棱角,且有细柔毛,后变无毛,木质化。

: 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 3~9 公分,宽 1.5~5 公分,羽状深裂,顶裂片大,侧裂片常 2 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表面有腺体及疏柔毛,深绿色,背面毛较多,灰绿色,基部渐狭成有翅的叶柄,假托叶有锯齿。

:头状花序直径约1.2 公分,在枝顶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 3 层,长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外层较狭窄,其膜质边缘向内逐渐变宽,内层全部膜质,外层总苞片背面中部有柔毛;外层总苞片稍短于内层;舌状花雌性,花冠黄色,舌瓣长约 1 公分;管状花两性。花期 11~12 月。

果实: 瘦果全部同型,倒卵形,稍扁压,无毛,有光泽,黑色,有数条纵细肋,无冠毛。

阿里山油菊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茎,茎斜升,多分枝,初生时密被毛,后变无毛,木质化;高约 40 公分,自中部分枝或仅上部有伞房状花序短分枝,茎枝被稠密短柔毛。下部茎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长 3~5 公分,宽 2~3 公分,全形卵形,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或几全裂,侧裂片 1~2 对;二回为浅裂、半裂。末回裂片斜三角形,宽 0.05~0.1 公分。上部茎叶渐小,同形。全部叶有柄,柄长 1~2 公分,上面绿色,被稀疏的短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 1.3 公分,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复伞房花序。总苞半球形,直径约 0.7 公分。总苞片约4层,外层卵形或长卵形,长 0.3~0.4 公分,中层椭圆形、长椭圆形,长 0.4~0.55 公分,内层短,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约 0.3 公分。外层仅中脉及基部有稀疏短柔毛。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 0.6 公分。与野菊(Dendranthema indica (L.) Des Moul.)相似,但叶裂的程度较深,下表面密被毛。

参考文献[编辑]

  1. ^ 阿里山油菊 (htm).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中文(繁体)). 
  • 昆明植物研究所. 阿里山油菊.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