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齐
陈伯齐 Chen Boqi | |
---|---|
出生 | 1903年7月 大清广东省台山 |
逝世 | 1973年10月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职业 | 大学教授 |
陈伯齐(1903年7月—1973年10月),广东台山人。教授、建筑学家。
生平
[编辑]1903年出生于台山汶村北拱一侨工家庭[1][2][3]。早年就读于文海书院[4]。
1924年毕业于广州高师附属师范学校,在广州教小学[5]。
1931年考取广东省公费留学,赴日东京工业大学学习预科[3][5]。
1934年转入柏林工业大学[6]。1939年毕业获得Dilpom-Ingenieur(等同于工程硕士)学位,期间考察了欧洲各国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1940年初回国,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授[5]。随即倡议创办重庆大学建筑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在陈的影响下,该系不同于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学院派”(由巴黎美术学院开创,侧重艺术训练、绘图,不注重技术,强调图画表现、古典美学构图[3])作风,教学课程侧重技术类、工程类训练、提倡现代风格、注重建筑的功能和技术因素[3]。这种风格一部分是因为战时应用工程人才的需要,一部分是因于陈受到的日德教育、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
1940年代,任重庆都市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建筑组组长[2]。
1942年(一说1943年[7]),重庆大学学生对本系教学不满,发生“驱逐陈伯齐”运动,陈伯齐、夏昌世、龙庆忠等最终在次年[3]离开重大。
1944年3月1日,陈担任总工程师建造的浮图关下的陪都体育场建成[9]。
1945年11月,遭受排斥的陈伯齐、夏昌世、龙庆忠教授加入回迁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5][8]。后来,三人被称为华工建筑系三老。陈任建筑工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8]。
1953年,三人共同创办了民族建筑研究所,研究南方传统民居[3]。
1958年,主持创立华南工学院亚热带建筑研究室(今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高校唯一一个建筑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习惯民居典型特点是“小面宽、大进深、多天井”,利于通风防潮、遮阳散热。[3]
1958年-1959年,作为广东建筑学会代表之一,两度参加北京十大建筑设计组工作,期间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四个设计者之一[10]。
1962年,陈伯齐兼任全国高等工业学校建筑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杨廷宝教授等人共同筹划了全国建筑学教材。中国建筑学教材体系及教学大纲的完成,其中陈伯齐功不可没。[3]
文革期间,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但陈在病榻上仍然坚持着翻译德文著作《新建筑在非洲》。[3]有报道[3]指陈去世时将所有书籍捐赠予重庆大学而非华南理工大学即是因为文革时的经历。
1973年10月4日在广州病世,葬于出生地汶村镇大陂头马山[12]。
作品
[编辑]家庭
[编辑]趣闻
[编辑]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陈伯齐性格和蔼,平易近人。设计师袁培煌195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据他回忆,当年在华工有人把陈伯齐名字中的“齐”字错读成“斋”,后来按广东称呼,大家都叫他“斋叔”。这个称呼被叫开来以后,久而久之,陈伯齐也欣然接受,不以为意。[3][13]
在陈伯齐严格的教学要求下,学成毕业的学子被分配到各地的建筑设计院,他们优异的表现令华工建筑系日渐声名远扬。据袁培煌回忆,1955年,大学毕业的他刚一进入中南建筑设计院,就接到了一项艰难的任务:画出华中师大物理楼的屋面与地面伸缩缝大样图。没有通用构件图作为参考,袁培煌凭着学校所学的构造知识完成了任务。这令设计院的副总建筑师王秉忱颇为赞赏,他对袁培煌说:“你们学生能画出来也算不错了。”后来,历届华工分来设计院的学生都得到了上级的好评。袁培煌回忆称,学生们扎实的建筑技术知识功底,乃是受益于陈伯齐的全面施教。[3]
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陈伯齐7杜彦耿 中国百年建筑_Array_文库9. www.wenku9.net.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2.0 2.1 2.2 【台山名人】陈伯齐(人民大会堂设计者之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南方日报双版报道:陈伯齐 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寻梦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陈素敏. 文海书院 旧时书香仍飘散 育桃栽李志不渝. 江门日报. 2011 年 3 月 31 日 星期 四.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5.0 5.1 5.2 5.3 5.4 风雨同舟50年.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 ^ 6.0 6.1 潘小娴. 《建筑家陈伯齐》于2012年11月出版.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 ^ 龙灏 李世熠. 抗戰時期的中國建築教育”初探: 一場同名學術研討會的記錄與述評. 时代建筑.
- ^ 8.0 8.1 8.2 8.3 8.4 彭长歆. 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 ^ 陪都军事委员会、中央训练团、青年军总部旧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5).
- ^ 中国百年建筑.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1965年,广州建成中国华侨第一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潘小娴. 建筑家陈伯齐 后记.
- ^ 袁培煌. 《怀念陈伯齐、夏昌世、谭天宋、龙庆忠四位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