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邦佐
外观
高邦佐(?—1622年),字以道,山西襄陵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授寿光知县,招抚流民三千户。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后出守永平知府,修筑运河等。后在天津训兵,担任陕西参政。后被弹劾归乡。天启元年,辽阳被清军攻破,高邦佐被重新启用并担任参政,分守广宁。其以家母年八十有余,哭泣不肯离去,其母指责其应当以大义,于是赴任。当时熊廷弼、王化贞两人关系紧张,高邦佐料到辽宁战事必败,于是屡次请求回乡。而当请求经允许时,王化贞已经弃广宁逃跑。众人对高邦佐说,既然已经请辞得准,就当然可撤退到山海关了。高邦佐呵斥道:“我一日没有离开,就还是封疆大臣。”晚上修书至老母诀别,并派遣士兵到熊廷弼处,说“虽然广宁城乱,但是清军尚不得知。请务必带兵进入斩杀几人,人心自然平定。如果您不来,就请授兵于我去赴难。”熊廷弼不采纳,却和王化贞一同逃跑了。高邦佐仰天大叹,对属下哭道:“巡抚经略都逃走了,大势已去了。松山是我的守地,我应当死于此。你们离开告诉我母亲吧。”于是向西拜谒朝廷,再南拜谒母亲,随后自尽。其仆人高永说:“主人死了,怎么可以没有随从呢?”于是在旁边也一同自尽。后赠公光禄寺卿,再赠大理寺卿,谥忠节,赐祭葬[1][2]。
高邦佐与张铨、何廷魁都是山西人,后诏书在宣武门外建造祠堂,命名“三忠”[3]。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史》(卷291):“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寿光知县,教民垦荒,招集流亡三千家。历户部主事、员外郎。迁永平知府,浚泺河,筑长堤。裁抑税使高淮,不敢大横。迁天津兵备副使,平巨盗董时耀。转神木参政,屡破套寇沙计。以嫡母忧归,补蓟州道,坐调兵忤主者意,被劾归。天启元年,辽阳破,起参政,分守广宁。以母年八十余,涕泣不忍去,母责以大义乃行。熊廷弼、王化贞构隙,邦佐知辽事必败,累乞归。方报允,而化贞弃广宁逃。众谓邦佐既请告,可入关。邦佐叱曰:“吾一日未去,则一日封疆臣也,将安之!”夜作书诀母,策骑趋右屯谒廷弼,言:“城中虽乱,敌尚未知。亟提兵入城,斩一二人,人心自定。公即不行,请授邦佐兵赴难。”廷弼不纳,偕化贞并走。邦佐仰天长叹,泣语从者曰:“经、抚俱逃,事去矣。松山吾守地,当死此。汝归报太夫人。”遂西向拜阙,复拜母,解印缓自经官舍。仆高永曰:“主死,安可无从者。”亦自经于侧。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再赠太仆卿,谥忠节,世荫锦衣百户。”
- ^ 《明季北略》(卷2):“高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人。万历己未进士,授寿光知县,招抚流移,为山东循良第一。入为户部主事,出守永平,升副使备兵天津,升陕西参政。丁艰归,服阕备兵蓟州,寻乞义归。会辽事孔棘,奉命以参政兼佥事,分巡东宁,顾经、抚不和,西酋内讧,势且莫支。公不得已,具文请告,已得允,而正月二十日大兵渡三坌河矣。广宁官吏皆遁,人多劝公西走,且谓请告之身,可以无死。公曰:吾一日在事,则一日臣子也。若偷生入关,何面目见天下士?乃作书与母太淑人杨氏诀。以匹马二仆走松山,乞援于经略。公知必不可为,乃亲书一纸,令家童持信入关。其略曰:本道奉命分巡广宁,家有九旬之母,绝裾出山,抵任以来,饮食具废,意图肃清迅扫,仰报君父。不意天不厌乱,三坌失守,惟有一死以殉封疆耳。除西向叩阙、南向拜母,自经公署,以明臣节外,所有随任家童二名,遣还原籍报信。诚恐关津阻滞,合给印批。遂整冠束带再拜,以印绶自经。二仆高永、高厚谓不忍主人独去,无给使令地下者,恸哭争死,永遂以书付厚,抱公尸呼号抢地,仰就其绶尾自缢。时,大兵且迫,经略命举火并二尸及公署焚之,未及以马票给厚。厚年仅十九,有武弁卢科,感公德,弃家护厚入关。有旨赠公光禄寺卿,再赠大理寺卿,谥忠节,赐祭葬,荫一子锦衣世百户,立祠。义仆高永优恤银二十两。”
- ^ 《明史》(卷291):“邦佐与张铨、何廷魁皆山西人,诏建祠宣武门外,颜曰三忠。”
官衔 | ||
---|---|---|
前任: 程朝京 |
明朝永平府知府 万历年间 |
继任: 史文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