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中华民国山岳协会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2023年8月8日[编辑]

由于近期编辑意见冲突,在此提供一些对于条目改进的意见,请各位先进指教。

1. “登山会”与“台湾登山会”之间应不存在继承关系。

2. 文中多处不中立或非维基语调,如“战后初期风雨飘摇、百废待举”、“被改组”,或是将“指导”一语以引号匡注,相信可以用更中立的方式表示相同的意思,并辅以多人或官方的来源,以示公正,避免误导读者。

3. “五岳”的繁简转换中,日本人使用“五岳”乃日本汉字没有“嶽”字之故,当以繁体中文书写时,将原日文翻译为“五嶽”应为正,但此点为个人意见,有待更多来源佐证。--Happywikier2023年8月8日 (二) 08:33 (UTC)[回复]

另外,可以理解提及“会内自称为台湾山岳会/台湾山岳协会”的原因,但是否太过于强调此事?Happywikier2023年8月8日 (二) 08:37 (UTC)[回复]

条目可以改进, 但请不要随意完全回退, 你可以改进需改进的部分
1. 我也同意, 建议你可以尝试改为像是 (依 "台湾登山一百年") "台湾 (如果你怀疑日治以前可能也有登山组织, 你也可以用 '日治时') 最早具规模的登山组织的是 '登山会', 但不久后...无疾而终"... 把后面 "改组" 拿掉.
2. 依照台湾官方不同时期不同的政策改变, 做这些事的就是官方, 官方哪会有 "公正" 的来源? "台湾登山一百年" 是学者写的, 已算很公正了. "战后初期风雨飘摇、百废待举": 台湾在战后初期史学界都如此描述, 杨南郡文章也是这样写; "指导" 和 "被改组" 是一起的, "指导" 两字就写在文献原文里, 引号是我加的, 引号你不满也可以拿掉, 那么 "改组" "被改组" 差在哪里 (为何文献原文要写 "指导" "领导")?
3. "五嶽" vs "五岳" 在参考来源 "台湾登山一百年" "台湾百岳全集" 原文都是这样写, 旧版的 "五岳" 和新版的 "五嶽" 原文用的字就是 "岳" 和 "嶽" 是不同的字. 如果不做手动转换, 在简体页两者都会自动显示 "五岳", 在繁体页两者都会自动显示 "五嶽", 读者会被混淆根本无法区分, 和原始文献使用不同的 "岳" 和 "嶽" 两字不符.
它会刊就是这样写, 不然难道要原创研究吗?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09:31 (UTC)[回复]
另外补充一些
  • "台湾登山一百年" 88页写改组后会名是 "台灣山岳會, 而非台灣省山岳會", 106页刊登一张山岳会1946年举办登山比赛的奖状照片, 上面写 "台灣山岳會", 而不是 "台灣省山岳會" (原文用 "台" "岳"), 所以也可佐证你原来的编辑是错误的.
  • 同书99页提到 "五岳", 是旧版的五岳, "五岳俱乐部", 用的字都是 "岳"; "台湾百岳全集" 有同时介绍旧版 "五岳" 和新版 "五嶽", 用的字各是 "岳" 和 "嶽", 你的编辑变成 "五嶽俱乐部", 和文献原文不符. 另外, 上河文化百岳一览表 也有旧版 "五岳" 的图章附图, 用的是 "岳" "台灣五岳登峰紀念" "台灣省山岳協會" 等字样, 而不是 "嶽".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10:16 (UTC)[回复]
另外歪楼讨论一下隔壁楼 台灣山岳會, 它附了一个内政部营建署台湾国家公园官方参考来源 [1]
观察其内容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1937年5月間,臺北市參議會(現今為市議會)議長周延壽及蔡禮樂、周百鍊、黃春生、謝永河、雷樹水等熱愛大自然登山活動的一群人,發起組織「臺灣省山岳會」並接管日人因大戰而停頓中之「臺灣山岳會」,啟動推行登山運動。"
明显在改编历史, 1937年哪来的 "台湾省"? 如果1937是1946年的笔误, 那么怎么会办一个公开登山比赛, 奖状却写由 "台灣山岳會" 颁发? 这种明显不合常理的来源能引用吗?
而且, 如果用这个来源, 这两者的断代 (我个人是主张应合并, 因为连山协官网的会长任次都是战前战后通算的, 但如果真要分) 放在1950年合理吗?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11:12 (UTC)[回复]
阁下对此主题的了解我没有意见,感谢编辑,但阁下的编辑还请自行更改,我不再“随意”更动,以表达我的尊重。也希望阁下同样尊重条目创建者,我从以上文中感觉不到善意的讨论。条目未改进前,我不会支持撤下POV模板。Happywikier2023年8月8日 (二) 16:16 (UTC)[回复]
提醒,请注意此人加入的来源都为第一手来源,需要一一检视,不要被假来源给误导,此人是惯犯,利用来源发表原创研究。--2403:C300:4A52:F5B8:2D16:EF47:EF62:9FD9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17:55 (UTC)[回复]
@2403:C300:4A52:F5B8:2D16:EF47:EF62:9FD9
请指出哪一项是 "假来源"? 不然无法讨论.
2023年8月9日 (三) 06:26 (UTC)--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06:26 (UTC)[回复]
1946年的改组 "不是台灣省山岳會": 除了林玫君 "台湾登山一百年" 明确写出这句, 另外还有
  • 山协官网的旁证, 山协官网从未提到这个词, 而其网页 "历任理事长简介" 这样写: "第五任 周延壽(1946-1959年)◎戰後「臺灣山岳會」會長。(1946-1950)◎「臺灣體育會山岳協會」會長。(1950-1959)" 没有提到 "台灣省山岳會".
  • 台湾省体育会 "改组" 于1946年6月1日 (google 来的, 我不知是否可靠); 内政部营建署台湾国家公园官方网页说周延寿等人发起组织, 要接管日人臺灣山岳會; "台湾登山一百年" 说这个组织是 1946年5月16日召开委员会推选周延寿, 此前日人5月4日就已开会移交会务, 而这些都在台湾省体育会改组以前.
2023年8月9日 (三) 05:56 (UTC)--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05:56 (UTC)[回复]
我补充说明有关“战后初期风雨飘摇、百废待举”还有入山管制的问题, 本条目参考来源林玫君 "台湾登山一百年" 90页以后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历经战争的摧残... 在一切建设尚属过度的时期, 登山活动受挫愈发严重... 当时要进入高山, 可是件困难的事..." 然后书中继续介绍了1946年当时的入山管制措施, 以及要爬山的困难....
"风雨飘摇... 入山管制" ("风雨飘摇" 等语, 目前的条目已被回退), 我认为这里要有与原文 "历经战争的摧残... 一切建设尚属过度..." 的等同义词列在这里, 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山协初期只能进行郊山活动; 另外本楼楼主的编辑也提到 "入山管制", 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要加入特许协会才能爬山. 这里的重复是因为文章被编辑切割移动排版后而不得不的. (因为原始来源这两件事是接着写的, 而不是像目前条目是分开的)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11日 (五) 03:14 (UTC)[回复]
@Happywikier君,210这个IP和180.214.186.148为同一人,交错支援编辑可视为使用傀儡,目前先恢复到较为稳定版本,再请阁下抽空检查内容是否有误,谢谢您。--Mafalda4144留言2023年9月6日 (三) 13:23 (UTC)[回复]
感谢您!--Happywikier2023年9月7日 (四) 14:30 (UTC)[回复]

"中华全国山岳委员会" 与 "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 的关系[编辑]

目前条目是写成 "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 改组成 "中华全国山岳委员会". 不过我仔细再阅读林玫君 "台湾登山一百年", 发现她描述 "中华全国山岳委员会" 成立时, "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 还是存在的, 只是两者 "会员泰半相同, 重大活动两会共同推动", 而 "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于是劝导会员加入中华全国山岳委员会". 在戒严时代的这种隐晦描写法, 看起来就很有冤情. 先不管这种不能写进条目的事, "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 改组成 "中华全国山岳委员会" 须要根据此文献改写吗? 要怎么改?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15:58 (UTC)[回复]

这个问题, 我看错了, 当我没问吧~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16:0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