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颶風奇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fd|关注度不足, 已挂模版30天|date=2017/09/21}}

{{notability|time=2017-08-21T04:23:13+00:00}} {{noteUTC+8}} {{NoteTA |G1=TyphoonNew |G2=TyphoonOld |G3=Weather |T=zh:飓风基洛; zh-cn:飓风基洛; zh-hk:飓风基洛; zh-tw:飓风奇罗; zh-mo:飓风基洛 |1=zh:基洛; zh-cn:基洛; zh-hk:基洛; zh-tw:奇罗; zh-mo:基洛 |2=zh:(台风); zh-cn:(超强台风); zh-tw:(中度台风); zh-hk:(台风); zh-mo:(台风) |3=zh:伊格纳西奥; zh-cn:伊格纳西奥; zh-hk:伊格纳西奥; zh-tw:伊纳休; zh-mo:伊格纳西奥 |4=zh:希梅纳; zh-cn:希梅纳; zh-hk:希梅纳; zh-tw:吉梅那; zh-mo:希梅纳 |5=zh:洛克; zh-cn:洛克; zh-hk:洛克; zh-tw:罗克; zh-mo:洛克 |6=zh:台风艾莎尼; zh-cn:超强台风艾莎尼; zh-hk:超强台风艾莎尼; zh-tw:强烈台风闪电; zh-mo:台风艾莎尼 |7=zh-hans:乌娜拉; zh-hk:乌娜拉; zh-tw:尤娜拉 |8=zh-hans:艾利; zh-hk:艾利; zh-tw:伊利 |9=zh-hans:乔治特; zh-hk:乔治特; zh-tw:乔琪特 |skin=typhoon }} {{台风基础资讯 |台风名称 = 飓风(台风)基洛 |外文名称 = Hurricane/Typhoon Kilo |外文语言 = 英文 |代表图像 = Kilo 2015-08-29 2220Z.jpg |代表图像名称 = 8月29日的飓风基洛 |形成日期 = 2015年8月20日 |转化日期 = 2015年9月11日 |消散日期 = 2015年9月16日 |十分钟平均风速JMA = 80|JMA=knot |十分钟平均风速CWB = 48|CWB=m/s |十分钟平均风速KMA = 45|KMA=m/s |十分钟平均风速HKO = 155 |十分钟平均风速SMG = 92 |十分钟平均风速PAGASA = |十分钟平均风速NCHMF = |十分钟平均风速TMD = 95|TMD=knot |二分钟平均风速 = 55|NMC=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 90|SSHS=knot |一分钟平均风速NHC = 120|NHC=knot |瞬间最大阵风 = 215 |最低气压 = 950 |气旋能量指数 = |财产损失 = |死伤人数 = |影响地区 = {{UMI}}
{{JPN}}
{{RUS}} |备注 = 基洛于开始减弱后才进入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责任范围,因此目前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提供的数据并不完整。 |台风路径图 = Kilo 2015 track.png |热带气旋季2 = 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 |及 |热带气旋季3 = 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 }} 飓风(台风)基洛({{lang-en|Hurricane/Typhoon Kilo}},‎国际编号:1517中太平洋飓风中心03C)为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三个、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七个被命名的风暴被命名的风暴,亦是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亦是自2000年来,继2002年台风伊利台风胡高、2006年台风伊欧凯、2013年强烈热带风暴佩娃热带风暴乌娜拉、2014年台风金娜薇、2015年台风哈洛拉后,第八个以热带风暴以上强度从中北太平洋跨区至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发展过程[编辑]

于中北太平洋上生成[编辑]

HST)2015年8月18日,一个低压区夏威夷群岛东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C,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HC)认为该系统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级为“低”。{{#tag:ref|当有2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某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低”。除非环境异常优良,否则该系统在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甚微。[1]|group="注"}}。下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中”。{{#tag:ref|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中”。一般而言,即使发展机会增大,系统过了24小时之后发展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才较高;但如果环境良好,系统亦可以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1]|group="注"}}

(HST)8月20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高”,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该系统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ag:ref|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此时该系统于24小时之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极高,若气象因素特别有利,该系统更可于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低气压[1]|group="注"}}上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3C。

(HST)8月21日上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基洛(Kilo)。下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HST)8月26日上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HST)8月28日下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HST)8月29日,该气旋快速增强。上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HST)8月30日上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下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HST)8月31日下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其后,奇罗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并改由日本气象厅发报。

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后[编辑]

9月1日下午2时,位于中北太平洋的基洛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2]。下午2时,中央气象局(CWB)将其评定为中度台风。同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将其评定为超强台风。下午3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评定为台风,沿用中太平洋名称基洛。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定为台风。

9月2日上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9月3日上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台风。

9月4日,因缺乏明显导引气流,基洛呈现停滞,而对流受干区影响,结构较差。翌日基洛结构转好,威力增强,并再度成功打开风眼。但于9月7日,基洛再度受到干区影响,结构遭到破坏而逐渐减弱。9月9日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9月10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上午8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11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的警报。下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对其停止编号。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基洛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基洛继续北上,直至移入白令海及登陆阿拉斯加洲才减弱消散。

释义[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reflist|2}}

参见[编辑]

{{Commons category|Hurricane Kilo}} {{portal phs}} 同期出现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同期出现的东、中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由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由东北太平洋跨越至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外部链接[编辑]

{{2015_Pacific_typhoon_season_buttons}} {{2015_Pacific_hurricane_season_buttons}} Category: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 Category: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

  1. ^ 1.0 1.1 1.2 {{cite web|url=http://agora.ex.nii.ac.jp/digital-typhoon/feedback/ja/0067.html.ja%7Ctitle=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7Cauthor=Digital Typhoon|date=2011-07-13}}{{ja}}
  2. ^ {{cite web|title=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url=http://www.prh.noaa.gov/cphc/tcpages/archive/2015/TCDCP1.CP032015.046.201509010251%7Cwebsite=CPHC%7Cpublisher=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accessdate=31 Augus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