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Waylon1104/埃米尔·法约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帅
埃米尔·法约勒
Émile Fayolle
出生(1858-05-15)1858年5月15日
法兰西第二帝国沃莱勒皮
逝世1928年8月27日(1928岁—08—27)(70岁)
墓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荣军院
效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陆军
服役年份1873年–1919年
军衔师级将军
统率
获得勋章荣誉集团军勋章

马里-埃米尔·法约勒(法语:Marie-Émile Fayolle;1858年5月15日—1928年8月27日)是一位法国陆军将领,曾获封法国元帅,以担任索姆河战役中法军的主要指挥官,与在1918年指挥法国预备集团军群击败德军而闻名,被视为是战争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1]

法约勒出身传统天主教家庭,在著名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修习炮兵科目。1897年他开始在高等战争学院教授炮兵科目,其同事包含日后的两位元帅——费迪南·福煦菲利普·贝当。1914年,刚退休的法约勒因战争爆发被召回军队,因在领军上表现出色,其指挥的部队规模迅速扩大。

1916年,法约勒晋升为集团军司令,在索姆河战役中领导第六集团军作战,相比于英军“幼稚的战术”[2],法约勒的指挥取得显著的成功。1917年4月,法约勒晋升为集团军群司令,指挥控制香槟凡尔登地段的中央集团军群。1918年3月,法约勒调任至预备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为协约国规模最大的部队,是1918年协约国战略的主力。

早年[编辑]

家庭与求学[编辑]

法约勒于1858年5月15日出生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勒皮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让·皮埃尔·奥古斯特·法约勒(Jean Pierre Auguste Fayolle)是一名颇具名望的蕾丝商人,还长期担任勒皮地区的商业组织主席[3][4],母亲玛丽·罗西纳·巴迪乌(Marie Rosine Badiou)来自塞文山脉的一个古老家族[5]。法约勒的家族拥有浓厚的天主教氛围,两位叔叔都是牧师,他本人的信仰也贯彻其的一生,面对紧要情况时相信上帝与圣母马利亚的庇佑[3]。法约勒青年时期在当地的神学院学校就学,在学科上表现出色,并拥有坚实的拉丁文基础[6]。1873年他考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两年后以出色的成绩毕业,加入了炮兵部队[7][3]

军事生涯初期[编辑]

法约勒加入第十六炮兵团,在突尼斯进行一场为期九个月的小规模战役。1882年他晋升为上尉,后在第36炮兵团担任了六年的骑术教官与两年的炮兵连指挥官[8]。他在这段时期里,与来自克莱蒙费朗的姑娘玛丽·路易丝·奥古斯蒂娜·科朗热特(Marie Louise Augustine Collangettes)结婚。1889年11月,他进入高等战争学院就读,后被派往陆军总部培训[9]。1895年,他回到第16炮兵团担任中队长[10]。1897年,法约勒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成为战争学院教授皮埃尔·吕费上校(日后的第三集团军司令)的炮兵战术助理教授,他的同事有教导整体战术的费迪南·福煦教授(日后的协约国总司令)、教导步兵战术的菲利普·贝当教授(日后的法国总司令)与路易·德·莫迪教授(日后的第十集团军司令)[11]。他在1900年至1907年担任正式教授,被视为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提倡炮兵火力优先的战术,大量一战法军炮兵军官都曾在他的课堂中学习[12]。1908年11月,法约勒成为第36炮兵团的团长,1910年他晋升为旅级将军[a]。1913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集中火力的手段》的书,在其中探讨他设想的炮兵战术与运用[13]。1914年5月14日,达到退休年龄的法约勒转为预备役,开始在克莱蒙费朗享受退休生活[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辑]

战争前期[编辑]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西线战事爆发。退休不久的法约勒被召回军队,指挥第70预备师下辖的第139旅[7]。8月13日,他升任为第70预备师的师长,该师在日后绰号“法约勒师”[15]。8月14日,爱德华·德·卡施泰尔诺将军指挥的第二集团军对洛林进攻[16],于19日推进至萨尔堡,但因形势不利开始撤退,法约勒的部队被赋予掩护第20军右翼的责任[17]。8月24日法德两军开始在莫尔塔涅河交战,法约勒的部队当天在库尔贝索损失惨重,超过4,000人伤亡,但以火炮阻止了德军的进攻[18]。8月25日,法约勒用炮兵发动凶猛的反击,对德军的打击被形容为“屠杀”[19]。他的部队与福煦的第20军被视为是此战胜利的关键。法约勒在随后的战斗中研究出流畅的步兵-炮兵协同[20],在格朗库罗内战役后调离第二集团军时,受到卡施泰尔诺将军的公开表彰[21]

法约勒的第70师加入了路易·德·莫迪将军的第十集团军。该师在奔向大海期间于阿拉斯作战[22],在维米领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以一个师的兵力阻挡德军一个四天的进攻[23]。法约勒在此期间的出色领导受到上级肯定,于1914年10月11日受获荣誉集团军司令勋章[7]

1915年4月2日,第33军司令维克托·德于尔巴将军接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将法约勒所属的第33军交接菲利普·贝当将军指挥[24]。----这段有问题,贝当接任的时间部队

5月9日第70师开始对阿图瓦地区的德军进攻[25],突入德军错综复杂的防线,占领了阿布兰卡朗西[26]。法约勒的战术取得成功,利用稳定推进与火炮掩护,以2,500人死亡或负伤的代价突破坚固的防线,将64名德国军官与2,979名德国士兵俘虏[27][28]。他在战斗后晋升为临时的师级将军[b],并在贝当离任后接管第33军[29]。1915年9月至10月,法约勒对苏谢维米领发动一次作战,并开始构想破解德军纵深防御的方法[30]。1916年2月26日,他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并在3月晋升为正式的师级将军[7][31]

索姆河战役[编辑]

备战[编辑]

法军统帅约瑟夫·霞飞在1915年12月6日的尚蒂伊会议中提出1916年对德作战的作战方针,协约国将协同战线向同盟国进攻[32]。法军与英军将于仲夏时对索姆河地区发动攻势;同时俄军将在东线击败德军,占领奥匈帝国[33]。霞飞并不信任英军的作战,在一次会议中直言:“充分的经验显示,说服英军离开自身控制区出击远比德军将他们赶出控制区困难……假如英军真决定出击,他们一定会迟到[34]。”按照原计划,三个法军集团军(第十集团军、中央军[c]第六集团军[35])将与绰号“基奇纳的新军”的两个英军集团军共同作战[36]。联军预定在拉西尼到埃比泰恩70公里长的正面上突破,并将西线百分之五十的重炮与百分之四十的航空兵调至战场协同作战。作为主力的法军将在佩罗讷圣康坦拉昂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在“努瓦永突出部”与埃纳河地带的主要部队;英军则在巴波姆康布雷瓦朗谢讷实施突击,击败在阿拉斯利斯河地带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36]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费迪南·福煦负责指挥索姆河地带的法军部队,他在4月14日提出详细指示:米歇勒的第十集团军将在南部防御;中央军将向东推进渡过索姆河;法约勒的第六集团军则需向北突破夺取马里库尔利翁间的德军防线,继续前行占领阿瑟维莱尔皮佐弗洛库尔高地,最终与英军一同向巴波姆-佩罗讷公路推进[35]。但凡尔登局势的恶化导致法军将部队转移至凡尔登,索姆河的作战宽度与目标大幅缩小,第一波攻势的法军作战部队仅剩法约勒的第六集团军[37]。当高级将领调度时,联军基层也在积极备战,他们采取了步炮协同战术,并对进攻地带进行针对性训练[38]。6月24日至30日,英法联军不断对德军阵地轰击,消耗超过100万发炮弹,意图摧毁德军防线与掩体以求快速突破[39]

作战[编辑]

索姆河战役中的法军士兵

结果[编辑]

集团军群司令[编辑]

法军总司令罗贝尔·尼维尔被解除职务后,菲利普·贝当成为新任总指挥,法约勒在1917年5月4日接任贝当的原部队──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权[40][41]。他上任后将多个下属单位的司令替换,并仔细关注小规模的作战[42]。同年8月,其麾下的第二集团军凡尔登地区发动一次非常成功的攻势,集中与延长炮火后,利用步兵渗透夺回多个重要高地[43]。法军在这次小规模攻势中损失4,470人,俘虏11,000名德军[44]卡波雷托战役后,法约勒被派遣去指挥驻扎在意大利的法军部队,但由于意大利军队在皮亚韦河重建了防线,法军更多地作为预备队而不是作战部队[43]。他接下来都致力于训练与教导意大利部队,并得到意大利陆军司令阿尔曼多·迪亚兹的尊敬[45][46]

1918年2月8日,法约勒被召回法国,负责指挥新成立的预备集团军群[47][48]

晚年与去世[编辑]

法约勒在战争结束后成为驻德法军司令,并对凡尔赛条约未能伤害到德国的战争潜力而感到不安[49]。1921年2月21日,法约勒被亚历山大·米勒兰总统授与法国元帅的头衔,成为第五位出身自沃莱地区的元帅[50]。他进入法国战争理事会,并担任法国在国际联盟的军事代表。1928年8月27日,76岁的法约勒去世,被葬于巴黎荣军院[51]

评价[编辑]

法约勒被视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出色的战地指挥官[52],精通新式战争的战术与战略[3]。他身材魁梧、具男子气概、性格正直,拥有因信仰造就的极度果断与自信,并十分热爱战争[53]。他注重火炮对战术的影响,将自身的理念概括为:“我将谨慎的进攻,利用所有的炮兵与最少的步兵”[54][55]。他在索姆河战役期间结合费迪南·福煦推崇的“科学攻势”与自身的理解,透过精心组织、密集火力与有限进攻,以可接受的伤亡数字稳定地攻占德军的阵地[54]。作战时,法约勒时常亲自研究战场与情报,制定军队的作战计划,尽力于降低部队的伤亡[54]。历史学家约翰·莫热英语John Mosier在其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迷思:新一战军事史》中尖锐的评断:“法约勒、贝当布鲁西洛夫是盟军(协约国)中唯三有真正才能的将军。[56]”他的参谋长杜瓦尔于回忆录中评价法约勒为“在战场上成长的真正军人。[52]

荣誉[编辑]

注解[编辑]

  1. ^ 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准将
  2. ^ 名义上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少将,但在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法国的最高军衔
  3. ^ 尚未选定作战集团军

注脚[编辑]

  1.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06页.
  2. ^ Tucker 2018,第248页.
  3. ^ 3.0 3.1 3.2 3.3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07页.
  4. ^ Bordeaux 1921,第9-10页.
  5. ^ Bordeaux 1921,第10页.
  6. ^ Bordeaux 1921,第12页.
  7. ^ 7.0 7.1 7.2 7.3 Chisholm 1922.
  8. ^ Bordeaux 1921,第13页.
  9. ^ Tucker 2018,第247页.
  10. ^ Bordeaux 1921,第14页.
  11. ^ Bordeaux 1921,第15页.
  12.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08-109页.
  13. ^ Bordeaux 1921,第18页.
  14. ^ Bordeaux 1921,第23页.
  15. ^ Bordeaux 1921,第25-26页.
  16. ^ 罗斯图诺夫 1982,第309页.
  17. ^ Bordeaux 1921,第27页.
  18.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10页.
  19. ^ Bordeaux 1921,第28页.
  20.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11页.
  21. ^ Bordeaux 1921,第29页.
  22. ^ 罗斯图诺夫 1982,第333页.
  23. ^ Bordeaux 1921,第40页.
  24. ^ Bordeaux 1921,第42页.
  25. ^ 罗斯图诺夫 1982,第552页.
  26. ^ Greenhalgh 2014,第92页.
  27. ^ Bordeaux 1921,第43页.
  28.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13页.
  29. ^ Greenhalgh 2011,第121页.
  30. ^ Greenhalgh 2011,第135页.
  31. ^ Bordeaux 1921,第47页.
  32. ^ 罗斯图诺夫 1982,第636页.
  33. ^ Stevens 2014,第77页.
  34. ^ Greenhalgh 2005,第43页.
  35. ^ 35.0 35.1 Philpott 2010,第115页.
  36. ^ 36.0 36.1 罗斯图诺夫 1982,第656页.
  37. ^ 罗斯图诺夫 1982,第657页.
  38. ^ 胡烨 2015,第56页.
  39. ^ Keegan 2014,第253页.
  40. ^ Doughty 2008,第379页.
  41. ^ Bordeaux 1921,第71页.
  42.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21页.
  43. ^ 43.0 43.1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22页.
  44. ^ Greenhalgh 2014,第238-239页.
  45. ^ Bordeaux 1921,第78页.
  46.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23页.
  47. ^ Bordeaux 1921,第84页.
  48. ^ Greenhalgh 2014,第270页.
  49. ^ Jackson 2013,第212页.
  50. ^ Bordeaux 1921,第126页.
  51.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27页.
  52. ^ 52.0 52.1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29页.
  53. ^ Krause & Philpott 2023,第128页.
  54. ^ 54.0 54.1 54.2 Philpott 2022.
  55. ^ Tucker 2018.
  56. ^ Mosier 2001,第250页.

参考文献[编辑]

  • (法文)Bordeaux, Henry. Le Maréchal Fayolle. FeniXX réédition numérique. 1921. ISBN 978-2307280460. 
  • (中文)Carver, Michael (编). 二十世紀名將評傳. 麦田出版. 1996. ISBN 978-9577084224. 
  • (英文)Doughty, Robert A. Pyrrhic Vic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674034310. 
  • (英文)Greenhalgh, Elizabeth. The French Army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107012356. 
  • (英文)Greenhalgh, Elizabeth. Foch in Comm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1139496094. 
  • (英文)Greenhalgh, Elizabeth. Victory Through Coal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1139448475. 
  • (英文)Jackson, Peter. Beyond the Balance of Pow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1107039940. 
  • (英文)Krause, Jonathan; Philpott, William. French Generals of the Great War. Pen and Sword. 2023. ISBN 978-1526709462. 
  • (英文)Philpott, William. Bloody Victory The Sacrifice on the Somme. Abacus. 2010. ISBN 978-0349120041. 
  • (英文)Philpott, William. Fayolle, Émile. 1914-1918-onlin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2022. 
  • (英文)Philpott, William. Battles of Somme. 1914-1918-onlin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2014. 
  • (中文)Stevens, Philip.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38746389. 
  • (中文)Toland, John.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3964016. 
  • (英文)Tucker, Spencer (编). European Power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Taylor & Francis. 2018. ISBN 978-1135684259. 
  • (中文)罗斯图诺夫 (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