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組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iaon98留言 | 贡献2016年6月28日 (二) 14:07 (修改內文才是不尊重的做法,也與字詞轉換TA模板用異相悖。tw在資訊科技上譯multicast就是群播而非多播,亦收錄在國家研究院翻譯裡。多播也許是香港之類的用詞,因而保留)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路由形式

单播

任播

組播

广播

地域性广播

組播(英语:multicast,台湾常译作多点传输多点广播群播[1],中国大陆常译作组播)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给一组目的地址。它使用策略是最高效的,因为消息在每条网络链路上只需传递一次,而且只有在链路分叉的时候,消息才会被复制。与組播相比,常规的点到单点的传递被称作单播。当以单播的形式把消息传递给多个接收方时,必须向每个接收者都发送一份数据副本。由此产生的多余副本将导致发送方效率低下,且缺乏可扩展性。不过,许多流行的协议——例如XMPP——用限制接收者数量的方法弥补了这一不足。

互联网上的組播技术

“組播”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IP組播。IP組播是一种通过使用一个組播地址将数据在同一时间以高效的方式发往处于TCP/IP网络上的多个接收者的协议。此外,它还常用来与RTP等音视频协议相结合。

然而,互联网上一些其他的协议也实现了組播的概念。一些面向连接的链路层协议——例如异步传输模式——内置了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的连接机制。这种模型一般都假定参与通信的站点是事先就已确定好的,这样,网络组件就可以在实际的数据流量开始之前生成分发树并同时分配资源。与之相反,互联网架构师戴夫·克拉克是这样描述IP組播的:“你把数据包从一头放进去,网络就会试图将它们传递到想要得到它们的人那里。”

尽管IP組播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概念模型,但它对于网络内部的状态需求要比仅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IP单播模型大得多——这一点已经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更糟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IP組播模型可以被扩展到足以容纳数以百万计的发送者和組播组的地步,而这往往又是使完全通用的組播应用成为商用互联网中的实际应用的必要条件。到2003年为止,人们为扩展組播以适应大型网络所作的努力还是只集中在较为简单的、只存在单个源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计算貌似更加简单一些。

由于以上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IP組播在商用互联网上用得并不多。其他一些不基于IP組播的組播技术——例如互联网中继交谈PSYC——却反而很受欢迎。尽管它们可能不如IP組播设计得那么精巧,但它们更为实用,而且在存在大量小规模的组的情况下更具有可扩展性。

IP組播

然而,公共互联网中的一些团体经常会用到IP組播(IP MulticastMbone就是一个例子),此外IP組播还被用于Internet2等私有IP网络中的一些特殊应用。

链路本地組播是指将IP組播包发往处于同一物理的或虚拟的数据链路层的若干主机组。由于这种組播不需要复杂的路由,因此其应用要广泛得多。在IPv6中,它被用于地址解析,而在零配置网络中,它取代了低效的广播协议,完成服务发现、名字解析和地址冲突解析的功能。

IP組播会议的第一次大规模演示是在1992年3月的第23届IETF大会上,当时它被用于向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和感兴趣的观察员们广播一些会议。之后,IETF的一些会议就被有选择地继续在MBONE和一些私有組播网络上組播。

組播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标准的、实用的通信安全解决方案一般采用的是对称加密。但是将其应用于IP組播流量可能会使任何一个接收方都拥有冒充发送方的能力。这显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IETF的MSEC工作组正在开发用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安全协议,这些协议大多都是在IPsec协议集的体系框架内开发的。

IPsec不能被用于組播方案,这是因为IPsec安全关联是被绑定到两个而非多个主机的。IETF提出了一个新的协议——TESLA,就組播安全性而言,这个协议是灵活且令人信服的。

IP組播有三种基本的传递方式:

现在的組播算法往往具备结合前两种模式的能力。

IP組播协议:

参见

注释

  1. ^ Google搜索:
    • 关于"多点传输"大约有2,750 页繁体中文搜索结果
    • 关于"多点广播"大约有1,180 页繁体中文搜索结果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