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霖
甘为霖 The Rev. Dr William Campbell | |
---|---|
出生 | 1841年4月11日 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 |
逝世 | 1921年9月7日 英国多塞特郡伯恩茅斯 |
国籍 | 英国 |
母校 | 格拉斯哥大学 |
头衔 | 神学博士[注 1] |
签名 | |
甘为霖 | |
汉字 | 甘為霖 |
---|---|
白话字 | Kam Ûi-lîm |
台语罗马字 | Kam Uî-lîm |
甘为霖(英语:William Campbell,1841年4月11日—1921年9月7日)全名威廉·坎贝尔,生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长老教会牧师与传教士,19世纪后期在台湾南部传教,1891年10月于台南创立全台第一所盲人学校,因此被称为台湾盲人教育的开创者。他在台湾时间是1871至1917年,共46年。由于他的贡献,他获日本政府颁发旭日章[注 2]与瑞宝章[注 3],以及诺克斯神学院名誉博士。
生平
[编辑]1841年4月,甘为霖生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在格拉斯哥大学求学期间,甘为霖便开始对神学感到兴趣,因此大学毕业后,在苏格兰自由教会神学院格拉斯哥分校(Free Church College, Glasgow)修读四年的神学课程。1871年7月19日,甘为霖在戴维森牧师(Rev. Dr. Thain Davidson)所带领的艾灵顿(Islington)教会中,由伦敦中会册封为第一位海外宣教士。[1]
首次在台宣教
[编辑]1871年12月20日-1878年11月25日,他第一次在台湾宣教,当时是台湾清治时期。
台湾府城
[编辑]甘为霖从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那里习得一些当地语言后,1871年9月7日,从利物浦搭船出发,前往台湾府(新竹)传教。10月底到达香港,改搭小型汽船前往厦门,再改搭小帆船前往打狗(当时厦门到台湾没有汽船)。12月10日,他抵达打狗,隔日,由英国皇家海军“侏儒号”(H.M.S Dwarf)的巴克船长协助,载甘为霖前往台湾府城(台南)[2],由安平港上岸。当时马雅各刚于几个月前离开台湾,府城只有德马太医生一位宣教士。
南部教区
[编辑]1872年3月多,甘为霖进行打狗地区第一次布道之旅:台湾府→打狗(和李庥会合)→东港→竹仔脚(今屏东林边)→打狗。回到打狗后,厦门叶汉章牧师士(美国归正会)来访。叶汉章加入第二次布道之旅:打狗→埤头→阿里港→木栅(今高雄市内门区)→柑仔林(今高雄市内门区沟坪村)→木栅→拔马(今台南市左镇区左镇村)→岗仔林(今台南市左镇区岗仔林村)→台湾府。在布道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的信仰认知的人,才能接受洗礼,因为“洗礼无法救赎,而是。受洗是公开信服祂,逐渐了解要译。要信仰主,且以靠他的工作才会得救”。
中部教区
[编辑]1872年10月14日,甘为霖在德马太医师(Dr Matter Dickson. M.B.)和大社、内社之信徒陪同下,第一次前往中部山地教会巡回,经由大社(今台中市神冈区岗大社村)→内社(今苗栗县三义乡鲤鱼潭)→埔里社(今南投县埔里)之乌牛栏(今埔里镇爱兰里)、牛眠山(今埔里镇牛眠里)、大湳(今埔里镇大湳里)。埔里平原虽然住了约六千名熟蕃,但分布在33个小村庄和部落中,沿路可能会受到猎人头的原住民攻击,非常危险。他们一行在牛困山接触到埔社东方的生芜蕃族(Sediq赛德克族)。埔里上一次传道师到访是当年3月,由李庥、德马太、马偕一同造访。回程乌牛栏→大社→嘉义→白水溪(今台南市白河区)→番子田(今台南市官田区隆田村)→吉贝耍(今台南市东山区东山村),在吉贝耍设立教会后返回台南府府城。
北部教区
[编辑]1873年3月中旬,甘为霖搭乘挪威帆船达芬妮号(Daphne)从安平港出发,绕道台湾南岬(鹅銮鼻),沿东岸上行,到淡水拜访马偕。他访问五股坑教会及艋舺教会,再由马偕陪同步行南下,由淡水→中坜→竹堑(新竹)→新港。在新港,甘为霖和马偕辞别,马偕返回北部淡水,甘为霖继续南下,他巡视了内社、大社、埔里各地教会后,他前往水社湖(日月潭),拜访了水蕃四社(水社、活兰、北库、头社),才经由巡回南部教会回到台南府城,期间并设立了嘉义教会。
1873年秋。甘为霖由打狗的英国领事普勒克(Mr. T.L.Bullock)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博物学者史蒂瑞(J.B. Steere)教授陪同,第三次前往埔社视察教会,再访水社湖(日月潭),并探险埔社东方的生番地带。当时因交易问题,熟番与生番之间发生摩擦,致使芜番族人拒绝甘为霖等人再访,且受到该族60名勇士的包围,险些丧命,幸好美国史蒂瑞教授机智救了大家。这个事件过后,甘为霖还是继续多次巡回中部教会。
白水溪教会
[编辑]甘为霖先前往嘉义南方的白水溪(今白河境内)设立教堂,1875年1月28日白水溪事件,当甘为霖巡访白水溪教会时,白河店仔口斗六都司吴志高 因为信徒在白水溪盖礼拜堂,非常生气,就找了许多人前往骚扰;半夜,吴志高数十名手下放火欲烧毁礼拜堂及宿舍,并要杀害甘为霖。危难中,甘为霖巧智将棉被捆起丢出窗外,转移歹徒的注意力,得以脱险逃到山中藏匿,幸免于难(白水溪教会外有立纪念碑)。隔日他报官,但官方办理不严,于是就将教会迁移至岩前聚会[3]。
教堂遭人烧毁后,以台南府城为中心,拓展传教工作。直到1878年9月3日,甘为霖到嘉义见知县,针对1875年在岩前举行公审的白水溪事件、温旺谋杀案、烧毁吉贝耍礼拜堂和其他迫害信徒等案件的结果,甘为霖向知县表示谢意。
1878年3月,美船“森林美人”(Forest Belle)号为诈领保险金及清廷官方钜额赔款,乃在恒春南湾自沉,宣称货物遭排湾人劫掠,向官府施压。但甘为霖牧师当时恰巧路过,遂挺身作证解决此诈骗案,并将美国船长送监。
1878年10月上旬,甘为霖一行人由内社北上,经过4天之后,到达淡水,与马偕巡视北部诸教会。
1878年11月25日,甘为霖第一次例假返回英国。
第二次在台宣教
[编辑]1880年12月20日-1887年1月31日,他第二次在台湾宣教。
1880年12月20日,甘为霖与夫人及新任宣教师涂为霖(Rev. William THow, M.A.)返台,到达台湾府。
1881年1月1日,甘为霖到淡水,由马偕陪同巡视北部教会。
1885年9月25日,甘为霖在牛挑湾设立教会。
1886年5月31日,甘为霖和高长前往澎湖宣教。7月上旬,他报告已经在马宫租到一个房子作为布道之用,却突然生病,只好前往厦门医病,只有高长留在马宫工作。7月上旬,甘为霖由淡水回到大社。他回到台湾后,向教会报告澎湖宣教的情况,受到信徒对离岛宣教事工的支持,中部巴宰族大社教会群起响应,终于兴起了澎湖教会。
1886年,甘为霖在大社教会会友的援助下,在彰化西门创设教会。
第三次在台宣教
[编辑]1887年1月31日-1895年3月4日,他第三次在台湾宣教。
甘为霖估计全台约有一万七千名盲人,这些盲人大多以乞食或算命为生,还有一些是劳动者。他目睹台湾盲胞求生的悲惨现象,决定帮助他们改造他们的生活品质。
1887年,甘为霖趁返回英国之际,向格拉斯哥的宣导会募得资金500英镑,同时刊印盲人使用的凸版书。1889年返台,他开始着手计划建盲人学校事宜。1891年10月,租用台南府城洪公祠,期限5年,开设盲人学校青盲学,这是台湾第一间盲人学校。1897年3月洪公祠租约到期,青盲学关闭。
日治时期
[编辑]甘为霖数度劝请日本政府成立官办的盲校,儿玉源太郎总督下令在台南慈惠院接办盲人学校,并聘用秋山珩三为该校第一任校长。
1897年,甘为霖出版《中国的盲人》。
1898年2月19日,甘为霖担任长荣中学代理校长。
退休
[编辑]1917年2月,甘为霖返回英国。
1921年9月7日甘为霖于伯恩茅斯过世,享年80岁。
身后
[编辑]甘为霖的夫人Janet Hervey Alston则于1932年过世,和甘为霖两人均安葬于 Wimborne Road 的墓园 。[4]
著作
[编辑]熟悉台湾历史、教会史的人,都知道甘为霖是学界公认所有来过台湾的西方传教士当中,学术贡献最大的一位,也是当时对早期台湾史拥有最广泛智识的学者。
甘为霖传教的足迹遍及全台湾及澎湖,又精通台语,宣教之外,他也潜心著述。在“Sketches From Formosa”(《素描福尔摩沙:甘为霖台湾笔记》)一书中,他以五十则或长或短的笔记,记载他在台湾宣教46年各地传教的实况,他的所思所见、所悲所喜。当中,有吃老鼠肉当早餐、喝猴子汤当晚餐、以马铃薯配虫的澎湖餐、倒栽葱跌落深沟等趣事,也有汉学老师偷蜡烛、嘉义城掷石大战、取国姓爷“圣水”反日、溪边捡到人脑糕等怪事。更重要的是,甘为霖的笔墨触及广泛的社会现象、舆论、谣言,同时也带有深厚的历史感。他对台湾的满清官员、日本官员、地方士绅豪强、教徒、非教徒等有着长久深刻的观察,也有极丰富的互动往来。借由甘为霖所见所闻所写,我们得以清楚不偏地看见台湾社会的剧变过程。
宣教之外,甘为霖出版众多以台湾为主题的作品。在早期台湾史方面,有翻译自荷兰文的《荷据下的福尔摩莎》,重印荷治时期的《新港语马太福音》、《虎尾垄基督教教导》,以及《台湾布教之成功》。在教会罗马字方面,有名著《厦门音新字典》(甘字典)、《圣诗歌》以及《治理教会》。在教会史料方面,则有经典的《台南教士会议事录》。另有专著《中国的盲人》、《辟邪归正》、《播道论》等。
甘为霖由荷兰文翻译的“Formosa under the Dutch”(《荷兰统治下的台湾》)一书,提到台湾分11个区,其中七个区讲的是新竹、苗栗等地的平埔族,有四个区讲的是原住民。他提到排湾族有一位女王,她所在的Cardeman区叫做加洛堂(加禄堂)。[5]
著作列表如下:
- The Gospel of St. Matthew in Formosan (Sinkang Dialect) with corresponding versions in Dutch and English. London: Trübner & Co. 1888.
- An Account of Missionary Success in Island of Formosa(臺灣宣教之成功). London: Trübner & Co. 1889.
- George Psalmanazar, Jacobus Vertrecht, Gilbert Happart (Editor: William Campbell),"The articles of Christian instruction in Favorlang-Formosan, Dutch and English: from Vertrecht's manuscript of 1650"(虎尾壟基督教教導),K. Paul, Trench. London: Trübner & co. 1896.
- Past and Future of Formosa: With a New Map of the Island. 1896.
- Notes on a visit to the Taichu prefecture of Formosa. 1902.
-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Described from Contemporary Records(荷蘭統治下的福爾摩沙). 1903.
- Memorandum on Printing Missionary Books in the So-called South Formosa Dialect. 1906.
- Handbook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south Formosa. 1910.
- Sketches from Formosa(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 London: Marshall Brothers. 1915.
-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Tainan: Taiwan Church Press. 1913 (英语).
注释
[编辑]- ^ 神学博士,英语:Divinity Doctor
- ^ 双光旭日章,勲五等,日语:そうこうきょくじつしょう
- ^ 瑞宝章,勲四等,日语:ずいほうしょう
参考资料
[编辑]- ^ 甘为霖: 素描福尔摩沙-甘为霖台湾笔记 (前卫出版,2009).
- ^ 赖永祥: 教会史话 538 - 英舰侏儒号的访台
- ^ 白水溪教會簡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官方網站. [2016-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 ^ 邱大昕 (2019年10月14日)〈我自己要見祂--甘為霖牧師生平考略〉,《臺灣教會公報》3529期21版. [2024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7月28日).
- ^ 打造一座原住民族文献馆──“原住民族文献现况”座谈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原住民族文献会电子期刊 , 2012年2月一期
- 1864年至1945年英国长老教会驻台宣教师名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ampbell, William. Sketches from Formosa. London: Marshall Brothers. 1913.
- Chang, Teresa. Taiwan's Medical Pioneers. Tzu Chi.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0).
- Covell, Ralph. Pentecost of the Hills in Taiwan. 1997. ISBN 9780932727909.
- Otness, Harold M. One Thousand Westerners in Taiwan, to 1945: A Biograph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Dictionary. Academica Sinica. 1999. ISBN 957-671-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