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额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额雁
白额雁太平洋亚种
Anser albifrons frontali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鸭科 Anatidae
属: 雁属 Anser
种:
白额雁 A. albifrons
二名法
Anser albifrons
(Scopoli, 1769)[2]
亚种
  • 白额雁指名亚种
    A. a. albifrons (Scopoli, 1769)
  • 白额雁太平洋亚种
    A. a. frontalis (Baird, 1858)
  • 白额雁甘伯尔亚种
    A. a. gambeli (Hartlaub, 1852)
  • 白额雁阿拉斯加亚种
    A. a. elgasi (Delacour & Ripley, 1975)
  • 白额雁格陵兰亚种
    A. a. flavirostris (Dalgety & (Scott, 1948)
白额雁各亚种的分布图
异名

Branta albifrons (Scopoli, 1769)

白额雁的蛋
Anser albifrons

白额雁学名Anser albifrons)为鸭科雁属鸟类,俗名花斑雁明斑雁大雁。是一种与较小的小白额雁A. erythropus)密切相关的物种。白额雁是迁徙侯鸟,在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格陵兰和俄罗斯繁殖,冬季则迁徙到北美、欧洲和亚洲更南的地区。[1] 在英国和爱尔兰,它被称为白额雁(white-fronted goose); 在北美,它被称为大白额雁(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或 "greater whitefront"),这个名称也越来越多地被国际上采用。[1] 成鸟胸部的盐和胡椒色斑点更为显著,因此在北美它被俗称为 "specklebelly"。

此种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

分类

[编辑]

它因其喙基部周围的一圈白色羽毛而得名:albifrons 来自拉丁语的 albus "白色" 和 frons "额头"。[3]

亚种

[编辑]

白额雁分为五个亚种

  • 白额雁指名亚种学名Anser albifrons albifrons)。分布于西伯利亚、北美洲、欧亚大陆、墨西哥、日本以及中国各地,多见于湖泊。在俄罗斯远北地区繁殖,并在欧洲和亚洲南部及西部过冬。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北部[4]

北美北部有三个分布范围有限的亚种:

  • 白额雁甘伯尔亚种学名Anser albifrons gambeli)在加拿大西北部内陆繁殖并在墨西哥湾沿岸过冬,比指名亚种略大。
  • 白额雁太平洋亚种学名Anser albifrons frontalis
  • 白额雁阿拉斯加亚种学名Anser albifrons elgasi

太平洋亚种跟阿拉斯加亚种都在阿拉斯加西南部繁殖,是所有亚种中体型最大、喙最长的,这两个亚种都在加利福尼亚州过冬。这些亚种在羽毛上非常相似,只在体型上有所不同。[5]

  • 白额雁格陵兰亚种学名Anser albifrons flavirostris)是非常独特的白额雁,在格陵兰西部繁殖,全身颜色更深,尾巴仅有非常狭窄的白色尖端(其他亚种的白色更宽),腹部有更多黑色条纹,通常具有橙色(而不是粉红色)的喙。它在爱尔兰苏格兰西部过冬。

西伯利亚最东端到北极加拿大繁殖,在美国和日本过冬的白额雁,根据它们略大的体型和稍长的喙被描述为A. a. frontalis。另一个假定的东亚亚种(A. a. albicans)也已被描述。一项2012年的研究发现frontalisalbicans不值得亚种地位,前者被与gambeli同义化,后者与指名亚种同义化;这项研究发现这些形态是在过冬地从未知繁殖地的标本中命名的。[6]

2002年进行的生态研究表明,格陵兰白额雁应该与A. albifrons分开考虑为一个独立的物种。[7] 特别有趣的是其异常长的亲代照顾和关联期,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包括祖父母的照顾,这在雁形目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特征

[编辑]

白额雁长度为64—81 cm(25—32英寸),翼展为130—165 cm(51—65英寸),重1.93—3.31千克(4 磅 4 oz—7 磅 5 oz)。[8][9] 它们比灰雁小。除了比小白额雁大外,白额雁还缺少该物种的黄色眼圈,且白色面斑不像小白额雁那样向上延伸得那么高。[10]

雄性通常体型较大,雌雄外观相似——灰褐色的鸟类,两性嘴基前额有白色横纹,头、颈和背部羽毛棕黑色,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分布有不规则的黑斑,但该雁幼时无此黑斑,嘴基也无白纹。雌雄都有粉红色的喙和橙色的腿和脚。[11]

白额雁会发出多种声音,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模仿 "he-he" 声音的高音嘎嘎声。从第一声嘎嘎声到第二声之间有明显的音调变化。

欧洲和格陵兰鸟类的差异

[编辑]

欧洲或俄罗斯白额雁的外观(亚种albifrons)和格陵兰白额雁的外观(亚种flavirostris)(在不列颠群岛越冬,有时会到达西北欧洲大陆),在多方面有所不同。无论在休息时还是飞行时,格陵兰白额雁在所有羽毛状态下看起来都比欧洲和亚洲白额雁更深色且更具“油性”。[12]

以下是适用于第一冬羽的差异:[12][13]

  • flavirostris的背部和肩胛骨有狭窄而模糊的浅色边缘,使鸟的上部看起来呈现统一的外观,而albifrons有明显的白色边缘,形成明显的条纹上部
  • flavirostris的三级飞羽有模糊的浅色边缘,而albifrons的这些浅色边缘更明显
  • flavirostris的次级和中级上翼覆羽有狭窄、模糊的浅色边缘,使翅膀看起来比较统一,而albifrons的这些边缘显著而宽阔,形成翼条
  • flavirostris的大覆羽是深灰色,边缘有狭窄的白色尖端,形成狭窄的翼条;而albifrons是蓝灰色,边缘有显著的白色尖端,形成明显的翼条
  • flavirostris的胁线狭窄且为白色,而albifrons则宽且明亮的白色
  • flavirostris的尾巴是深褐色,边缘有非常狭窄的白色尖端和侧边;而albifrons是深灰色,白色尖端和侧边至少是相应部分宽度的两倍
  • flavirostris的喙是橙黄色,带有黑色指甲,而albifrons的喙是鲜粉色,仅有一点黑色在指甲上;此外,flavirostris的喙较长,看起来比albifrons的更细

成鸟的腹部条纹在flavirostris上比在albifrons上平均更多,但两种形式的个体变异使这一特征作为识别特征的用途有限。[12]

成鸟格陵兰白额雁的喙基部也是橙黄色的,但外半部可能更接近粉黄色,因此在颜色上与欧洲白额雁相近;在阴暗、平淡的光线下更容易辨别颜色差异,而不是在明亮的阳光下。[12]

格陵兰白额雁是保育关注对象。虽然大多数种群数量在增加,但格陵兰种群在2000年代的前二十年中持续下降(在此之前的二十年中一直在增加)。这一下降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更极端的天气条件有关。[14]

Anser albifrons – 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 – XC96532

分布

[编辑]

分布于西伯利亚、北美洲极北部、欧洲、格陵兰岛、日本、印度、缅甸、里海、黑海、地中海、西至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南以及中国黑龙江辽宁新疆西藏、东部沿海各省至台湾、西至湖北、湖南等地,多栖息于湖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北部[2]

Egg, Collection Museum Wiesbaden

北美洲中部的白额雁甘伯尔亚种(A. a. gambeli)(2010 年秋季族群数量约 71 万只),在阿拉斯加北坡到加拿大西部和中部北极地区繁殖。[来源请求] 2010年美国太平洋海岸的太平洋白额雁约有65万只,[来源请求] 而估计约有1万只的阿拉斯加亚种在阿拉斯加西部筑巢。中部种群在秋初聚集于西部萨斯喀彻温省和东部亚伯达省的草原,花数周时间觅食,然后前往墨西哥湾附近的过冬区域,进入北部墨西哥。[11] 太平洋种群沿太平洋海岸南下迁徙,主要在俄勒冈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克拉马斯盆地停留,最终在加利福尼亚的中央谷地过冬。[11] 阿拉斯加亚种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一直相对稀有,[15] 可能受到人类定居点破坏其过冬栖地的影响。[5]

不列颠群岛,有两个亚种在冬季过冬:格陵兰种群在苏格兰和爱尔兰,俄罗斯种群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它们聚集在传统的农田上,著名的一群聚集在英格兰格洛斯特郡WWT斯林布里奇[16] 格陵兰种群也在爱尔兰过冬,从九月下旬到冬季,爱尔兰是几乎50%的格陵兰白额雁种群的家。[17]

A. a. albifronsA. a. flavirostis非洲-欧亚水鸟协议适用的分类单元之一。

行为和生态

[编辑]

天气条件是影响白额雁年度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北极,筑巢、孵蛋和抚育雏鸟至会飞行状态的机会窗口很短,约三个月。白额雁在五月底或六月初到达,九月初开始离开去秋季停留区域。因此,延迟的融雪或晚春风暴会显著降低鸟类的繁殖成功率。[11]

迁徙的起源

[编辑]

北美中部白额雁在许多繁殖区有很多繁殖地,每个繁殖地的每个群体在迁徙时间和过冬地点上都有所不同。有六个繁殖地,包括内陆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北坡、西部西北地区、西部努纳武特地区、中部努纳武特地区和东部努纳武特地区。这些空间差异导致白额雁在离开繁殖地时有不同的出发时间。内陆阿拉斯加的鸟类在秋季较早开始迁徙,飞得更南去过冬。[18] 由于它们的迁徙,白额雁在全国各地都被水鸟猎人追捕。

追踪技术

[编辑]

一种使用同位素识别个体迁徙飞行路径的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19] 单只迁徙鸟类上生长的不同类型羽毛可以用来追溯感染禽流感的个体鸟类的迁徙路径,从而帮助找到可能感染的地区。这允许测量和标记受影响的区域。鸟羽的生长可以用作迁徙飞行期间营养摄入的时间表,了解感染的鸟类所经历的路线,并确定该特定禽流感影响的区域。在迁徙飞行过程中,白额雁的羽毛会逐渐脱落,新羽毛生长(这一过程称为换羽)。每个鸟类访问的地点都有其独特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包括碳、氢、氮和硫),可以被迁徙鸟类通过摄入该地区的食物而吸收。这些同位素可以通过收集羽毛并进行热燃烧分析来研究。由于不同类型的羽毛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可以用来确定每个同位素信号被吸收的大致时间。每个同位素信号反过来可以与雁可能觅食的不同环境中的特征进行比较。

图库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ser albifron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679881A85980652 [12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79881A85980652.en可免费查阅.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白额雁.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38, 48. ISBN 978-1-4081-2501-4. 
  4.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白额雁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 ^ 5.0 5.1 Carboneras, Carles. Family Anatidae (Ducks, Geese and Swans).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Sargatal, Jordi (编). 1: Ostrich to Ducks. 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1992: 536–629, plates 40–50. ISBN 84-87334-10-5. 
  6. ^ Banks, R.C. Taxonomy of Greater White-fronted Geese (Aves: Anatidae). Proceedings of the Bi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2011, 124 (3): 226–233. S2CID 85077293. doi:10.2988/11-14.1. 
  7. ^ Fox, A.D.; Stroud, D.A. Greenland White-fronted Goose. Birds of the Western Palearctic Update. 2002, 4 (2): 65–88. 
  8. ^ Template:Cite AllAboutBirds
  9. ^ Dunning, John B. Jr. (编). CRC Handbook of Avian Body Masses. CRC Press. 1992. ISBN 978-0-8493-4258-5. 
  10. ^ Perrins, Christopher M.; Attenborough, David. New Generation Guide to the Birds of Britain and Europe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7: 76–77. ISBN 0-292-75532-5. 
  11. ^ 11.0 11.1 11.2 11.3 Ducks Unlimited, July/August 2011. Ducks.org. [27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9). 
  12. ^ 12.0 12.1 12.2 12.3 Kemp, John. Identification of Greenland White-fronted Goose. Birding World. 2001, 14 (3): 103–105. 
  13. ^ Birds and Wildlife-always discove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Greenland and Russian birds.. 11 July 2021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14. ^ Weegman, Mitch D.; Walsh, Alyn J.; Ogilvie, Malcolm A.; Bearhop, Stuart; Hilton, Geoff M.; Hodgson, David J.; Fox, Anthony David. Adult survival and per‐capita production of young explain dynamics of a long‐lived goose population. Ibis. April 2022, 164 (2): 574–580 [2024-08-08]. ISSN 0019-1019. doi:10.1111/ibi.13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英语). 
  15. ^ Littlejohn, Chase. Some unusual records for San Mateo County, California. Minutes of Cooper Club Meetings. Condor. 1916, 18 (1): 38–40. JSTOR 1362896. doi:10.2307/1362896. 
  16. ^ Slimbrdge Seasonal Birding Guide – Winter, January – March. Wildfowl & Wetlands Trust Limited. 2011 [25 February 2012]. [永久失效链接]
  17. ^ Peatlands. Peatlandsni.gov.uk. 12 January 2011 [27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October 2010). 
  18. ^ Ely, Craig R.; Nieman, Daniel J.; Alisauskas, Ray T.; Schmutz, Joel A.; Hines, James E.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migration chronology and winter distribution of midcontinent greater white-fronted geese.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2013, 77 (6): 1182–1191 [2024-08-08]. doi:10.1002/jwmg.5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19. ^ Horacek, Micha. Backtracking the movements of a migratory bird: a case study of a white-fronted goose (Anser albifrons).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11, 25 (20): 3146–3150. Bibcode:2011RCMS...25.3146H. PMID 21953970. doi:10.1002/rcm.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