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丰斯·穆夏
阿尔丰斯·穆夏 Alfons Mucha | |
---|---|
出生 | Alfons Maria Mucha 1860年7月24日 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伊万契采 |
逝世 | 1939年7月14日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布拉格 | (78岁)
国籍 | 捷克 |
教育程度 | 慕尼黑美术学院 朱利安学院 克拉罗西学院 |
知名于 | 绘画,插画,装饰艺术 |
知名作品 | 《吉斯梦妲》之宣传画 《斯拉夫史诗》 |
运动 | 新艺术运动 |
赞助人 | 米库洛夫的卡尔·库恩(Karl Khuen)伯爵 |
影响于
|
阿尔丰斯·穆夏(法语:Alphonse Mucha,捷克语:Alfons Maria Mucha,捷克语:[ˈalfons ˈmuxa]( 聆听),1860年7月24日—1939年7月14日),捷克插画家、平面艺术家、装饰品艺术家[1],其姓氏或依捷克语发音译为“慕哈”。早年留学法国,并在巴黎成名,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海报作品以端庄优雅的女性人物形象和唯美的线条闻名,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50岁时,他选择返回家乡波西米亚,用十五年时间,创作巨幅系列油画《斯拉夫史诗》,并在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十周年之际,将画作献予首都布拉格。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1860年7月24日,穆夏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伊万契采,父亲是一位司法执达员。他自幼有音乐天赋,高中时进入布尔诺圣多默隐修院的合唱团。同时他也尝试画画,他在莫拉维亚从事画装饰物品的工作,大多是在画剧场使用的风景图。
1879年穆夏进入了维也纳最重要的剧场设计公司工作,同时继续他的非正式艺术教育,不过一场大火结束了他这份工作。
1881年,因生计所迫,他来到摩拉维亚南部的米库洛夫,成为自由接案的装饰画及人物画家。
1883年,受雇于当地贵族克恩·贝拉西(Egon Khuen-Belasi)伯爵,创作艾玛霍夫梨树(Hrušovany Emmahof)城堡的壁画。伯爵本身也略通艺术,对穆夏的作品非常欣赏,于是资助他到慕尼黑美术学院接受正式的艺术教育。
留法
[编辑]1888年,穆夏来到法国巴黎,进入朱利安学院学习,次年又进入克拉罗西学院继续学业[2]。在此期间,他也为杂志及广告提供插画。1894年圣诞夜,穆夏为当时巴黎著名明星莎拉·伯恩哈特主演的新年歌舞剧《吉斯蒙达》(Gismonda)设计海报,因此声名大噪,并获得公司的赏识,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机会。因为他的卓越成就,奥匈皇帝授予其骑士封号,法国政府也授予其骑士荣誉勋章[3]。
旅美
[编辑]穆夏在1906至1910年造访美国,为上流社会的女性创作肖像画,并在这里遇到美国的企业家克莱恩。
归国
[编辑]1910年,50岁的穆夏放弃了靠商业绘画得来的声誉和安逸,携家人返回布拉格。在那里,他为这座城市的地标及剧场增添了许多装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穆夏为这个新生的国家设计了邮票、钞票以及其他官方文件。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创作出《斯拉夫史诗》,那是一系列描绘斯拉夫人民历史的巨大绘画;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想要完成这个颂扬斯拉夫历史的梦想[4]。
1930年代,德国纳粹崛起。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捷克斯洛伐克为英法出卖。次年,捷克为德国吞并。穆夏的斯拉夫史诗被报纸指责为反动派[来源请求]。他的犹太血统和[来源请求]的斯拉夫主义热情使他成为盖世太保的眼中钉[5]。当德军进入布拉格之际,穆夏是第一个被盖世太保逮捕的艺术家。在一连串的审问中,他得了肺炎,1939年7月14日,穆夏因肺部感染逝世,埋葬于高堡公墓[1]。
艺术创作
[编辑]艺术风格
[编辑]穆夏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也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他创作了大量的画、海报、广告和书的插画,同时从事珠宝、地毯、壁纸及剧场摆设等设计。在画中常出现美丽的女人穿着带有新古典主义的长袍,四周围绕着丰富的花草藻饰,且在女人的头后方常会有光环。
他的新艺术风格常被模仿,然而,这是穆夏终生不想尝试的风格;他总是坚持着一种信念,那就是与其依附着任何一种流行的设计型式,他的设计是从内心而生。他声称艺术的存在只是为了传递精神上的讯息,如此而已;因此他对他在商业艺术界得到的声名感到挫折,而希望专注于那些更为崇高的艺术,及使他的出生地更为尊贵的计划。他用淡淡的粉彩做画
重要作品
[编辑]《吉斯梦妲》和与莎拉·伯恩哈特的合作
[编辑]1894年底,穆夏为莎拉·伯恩哈特主演的戏剧《吉斯梦妲》创作了宣传海报,一举成名。
穆夏后来说到,当时是12月26号,伯恩哈特打电话给莫里斯·德·布伦霍夫(她的海报出版商勒梅西耶的经理),要为她的戏剧《吉斯梦妲》的续演制作一张新海报。由于当时正值圣诞节放假,伯恩哈特又要求在1月1日前制作好,勒梅西耶的其他艺术家们都无法完成任务。当时穆夏正好在出版社校稿,便被委以重任。[6]
不过,穆夏对伯恩哈特并不陌生。此前就曾在1890年在《戏剧服装》杂志(Le Costume au Théâtre)绘制过她在《埃及艳后》中的演出插图[7],1894年10月《吉斯梦妲》在文艺复兴剧院首演时,也受邀为《高卢人》杂志(Le Gaulois)圣诞节特刊绘制了一系列角色插图[8]。
接下任务后,穆夏迅速设计了一张高约两米的海报。海报中,伯恩哈特身穿拜占庭贵族服饰,头戴兰花头饰,手持棕榈枝。海报的一大创新之处在于背景中的华丽彩虹形拱,像是一个光环,突出了角色的面容,这一设计风格成为穆夏日后所有剧院海报的标志。由于时间紧迫,穆夏没有像往常一样在背景中添加大量装饰,仅在头后画了拜占庭马赛克瓷砖。海报以细腻的绘画和柔和的色彩为特色,不同于当时常见的亮色海报。海报顶部的标题装饰华丽,而底部的剧院信息简洁明了,形成了良好的平衡。[6]
1895年1月1日,穆夏的海报一贴出来就立刻引起轰动。伯恩哈特非常满意,在两年间订购了四千张海报,并与穆夏签订了一份六年的合同,让他创作更多作品。穆夏的海报遍布全城,他也因此一夜成名。[6][9][10]
之后伯恩哈特的海报出版商换成了尚佩诺瓦(Ferdinand Champenois),和穆夏一样,也签了六年的合同。尚佩诺瓦在圣米歇尔大道上有一家大型印刷厂,雇佣了三百名工人,拥有二十台蒸汽印刷机。他为穆夏提供高薪,换取了出版穆夏所有作品的权利。穆夏收入增加后,搬到了圣宠谷路6号,一座弗朗索瓦·芒萨尔建造的历史悠久的大宅。穆夏在这里拥有一间三居室的公寓和一个大工作室。[6][9]
伯恩哈特之后的每部新戏都由穆夏设计了海报,从她早期的成功作品《茶花女》的再演(1896年9月)开始,接着是《罗朗萨丘》(1896年)、《美狄亚》(1898年)、《托斯卡》(1898年)和《哈姆雷特》(1899年)。除了海报,他还为伯恩哈特设计了戏剧节目单、布景、服装和首饰,伯恩哈特还会预留一定数量的印刷海报出售给收藏家。[11]
-
莎拉·伯恩哈特身着《吉斯梦妲》服装 (1896年)
-
《茶花女》(1896年)
-
《罗朗萨丘》(1896年)
-
纪念莎拉·伯恩哈特的戏剧晚会海报(1896年)
-
《托斯卡》(1898年)
-
《米蒂亚》(1898年)
-
《哈姆雷特》(1899年)
其他商业艺术和海报
[编辑]- 1896年-《四季》组画出版。
- 1896年-《黄道十二宫》新艺术代表作品。
-
《春》 1896年
-
《夏》 1896年
-
《秋》 1896年
-
《冬》 1896年
-
《绮思》 1897年
-
《圣女贞德》 1909年
-
《风信子公主》 1911年
装饰板画
[编辑]1900年万国博览会
[编辑]《斯拉夫史诗》系列
[编辑]1928年-《斯拉夫史诗》组画完成。他和赞助人将此作品全部无偿献给了捷克。《斯拉夫史诗》系列共二十幅大型作品,穆夏在此系列作品也将他擅长的装饰手法用于其中。内容描绘斯拉夫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此作品格局跨越国界,范围包括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波斯尼亚、苏俄,甚至存在争议的小国。穆夏完成此系列共耗时十八年。
-
斯拉夫史诗一《发源地的斯拉夫人》
-
斯拉夫史诗二《庆典》
-
斯拉夫史诗三《大摩拉维亚礼仪》
-
斯拉夫史诗四《保加利亚沙皇西蒙》
-
斯拉夫史诗五《波西米亚国王奥塔卡尔二世 》
-
斯拉夫史诗六《塞尔维亚沙皇斯捷潘·杜尚作为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
-
斯拉夫史诗七《克罗梅日什的说道》
-
斯拉夫史诗八《大师扬·胡斯在伯利恒教堂讲道 》
-
斯拉夫史诗九《集会》
-
斯拉夫史诗十《格鲁内瓦尔德战后》
-
斯拉夫史诗十一《维特克夫战后》
-
斯拉夫史诗十二《切赫》
-
斯拉夫史诗十三《斯胡王》
-
斯拉夫史诗十四《西盖特城防》
-
斯拉夫史诗十五《印刷圣经》
-
斯拉夫史诗十六《扬·阿莫斯·科曼斯基》
-
斯拉夫史诗十七《神圣的阿索斯山》
-
斯拉夫史诗十八《斯拉维亚的誓言》
-
斯拉夫史诗十九《莫斯科废除农奴制》
-
斯拉夫史诗二十《斯拉夫人的典范》
装饰面板
[编辑]参考
[编辑]- ^ 1.0 1.1 Mucha, Noted Artist, Dropped First Name; Death Due To Shock Caused By Germans' Seizure Of Prague.. New York Times. 18 July 1939 [20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英语).
The artist Mucha—he always signed his work without his given name, which he preferred to ignore—died here...
- ^ (fr) Patrick Bade, Much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王欢. 《阿尔丰斯·穆夏》.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538621167.
- ^ Jiřičná, Klára. Slav Epic finally on display [《斯拉夫史诗》终于出展]. 布拉格邮报. 16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July 2014).
- ^ Who owns Alphonse Mucha’s Slav Epic?. The Economist. 6 December 2016 [8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 ^ 6.0 6.1 6.2 6.3 Thiébaut, Philippe. Mucha et l'art nouveau. Paris: Éditions du Chêne. 2018. ISBN 9782812318061 (法语).
- ^ Alfons Maria Mucha / Le Costume au Théâtre. richet.christian.free.fr. [2024-06-01].
- ^ Alfons Maria Mucha / Le Gaulois - Gismonda. richet.christian.free.fr. [2024-06-01].
- ^ 9.0 9.1 Sato, Tomoko. Alphonse Mucha 1860-1939: the artist as visionary. Cologne: Taschen. 2015. ISBN 978-3-8365-5009-3.
-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Alphonse Mucha and Art Nouveau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6 April 2016., lecture by Ian Johnston of Malaspina University-College, Nanaimo, BC (March 2004). This document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and may be used by anyone,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and without charge, provided the source is acknowledged
- ^ Tierchant, Hélène. Sarah Bernhardt: madame "Quand même". Paris: SW Télémaque. 2009. ISBN 978-2-7533-0092-7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