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
三白草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 |
目: | 胡椒目 Piperales |
科: |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
属: | 三白草属 Saururus |
种: | 三白草 S. chinensis
|
二名法 | |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 |
异名 | |
|
三白草(学名:Saururus chinensis),又名白面姑、白舌骨、塘边藕,是被子植物三白草属下的物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100公分,具有强烈腥味。[1]
命名由来
[编辑]三白草始见于《证类本草》云:“叶如水荭,亦似蕺,又似菝 。叶上有三黑点,高尺许。根如芹根,黄白色而粗大。”[2]《新修本草》谓:“此花似旋复花作碧色,又不黄,不似扁豆,其三白草,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陶不见,但闻而传之,谓实白点。”[3]《本草纲目》李时珍曰:“三白草生田泽畔,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如蓼,叶如商陆及青葙。四月其颠三叶面上,三次变作白色,余叶仍青不变。俗云∶一叶白,食小麦;二叶白,食梅杏;三叶白,食黍子。五月开花成穗,如蓼花状,而色白微香。结细实。根长白虚软,有节须,状如泥菖蒲根。”《造化指南》云∶“五月采花及根,可制雄黄。苏恭言似水荭,有三黑点者,乃马蓼,非三白也。藏器所说虽是,但叶亦不似薯蓣。”[4]上述特征与现今的三白草基本上一致,验证了三白草的特性与其形态上的特征。
地理分布
[编辑]三白草为台湾原生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平地至低海拔山区,生长于池潭、水田、沟渠等各类湿地。产于基隆、台北、新竹郊野,平地至低山区或沿岸湿地。中国、韩国、日本、琉球、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尼等也都有分布。[5][6]
形态特征与特性
[编辑]三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30~100公分。快到开花期时,原本著生于植株顶端上的2~3片的绿色叶片会转为白色,或绿色和白色各半,因此被命名为三白草。但过了开花期后白色的叶片会渐渐变成淡绿色。[[花穗]抽出后呈下垂状,但是当位于花序下方的花开始逐渐开放时,花穗会从原先下垂状变成直立性,这是三百草的特征之一。[7]
茎
[编辑]具有粗壮的匍匐根状茎埋植于土壤中,白色,有纵长粗棱和沟槽,茎直立,高约1米。[8]
叶
[编辑]叶互生,纸质,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9~15公分,宽6~8公分,前端短尖或渐尖,叶的边缘无锯齿状呈全缘,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两面无毛,具有明显的叶脉5-7条均自基部发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纤细,斜升约2~2.5公分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 [9],且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具有防水的功能,摸起来叶片薄且光滑;叶柄长1~3公分,无毛,叶基处有一凹陷缺口,叶柄如同姑婆芋的叶柄一样,在叶基凹陷处和叶片连接,基部与托叶合生为鞘状,略抱茎,花序下的2~3片叶,基部常于夏初出现白色块状,外面有一个山脊。[10]
花
[编辑]雌雄同株,白色总状花序,腋生,疏被纤细毛,长12公分,花密生,花序具2~3片乳白色的叶状总苞;总花梗长3~4.5公分,无毛,但花序轴密被短柔毛;花小,无花被,生于苞片腋内;苞片近匙形,上部圆,无毛或有疏缘毛,下部缐形,被柔毛,且贴生于花梗上;雄蕊6~7枚,花丝比[花药]]略长,花药长圆形,纵裂;雌蕊1枚,雌蕊柱头4分支,心皮3~5枚,子房上位;4月~7月为开花期。[9]
果实
[编辑]果实为蒴果,阔卵形,褐色,种子球形,有棱。果实分裂为4个果瓣,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状突起,不开裂;8~9月是结果期。[9]
用途
[编辑]三白草除了可供观赏用水生植物,也是一种药用的植物,其性寒,味辛、甘,为清热解毒药,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脚气、妇女白带过多;外用可治疗疔疮痈肿、皮肤湿疹,毒蛇咬伤。[11]虽然坊间认为三白草有清热消炎之功效,但仍建议若是觉得身体不适,请勿随意相信以上所述,而随意就摘取野外生长的植物回去蒸煮饮用,这样是很危险的,应至医院就诊,对症下药才是正确之道。
文化
[编辑]三白草的日语名为“ハンゲショウ”,转写作汉字可以写作半夏生、半化粧。
日本有名为“半夏生”的杂节,据传因三白草在此时变白而得名[注 1],古代日本定为夏至后的第11天,现代日本采用太阳达到黄经100°的日期作为半夏生的日期,约在每年7月1-2日。
半夏生对日本人民的农业生产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古代日本人民在夏至之后、半夏生之前完成插秧工作,有些地区的农民会从半夏生开始休息5天。[12]半夏生这天所下的雨称为“半夏雨”或“半夏水”,在民间传说中有毒,所以人们会盖好井盖防止生活生产用水被“半夏雨”污染,以避免中毒。许多地区还有要在这天吃某种风俗食品的习俗,例如在赞岐国有吃乌龙面的习俗[13],而在福井县大野市则有吃烤鲭鱼的习俗[14][15]等,部分其他地区也有特别的地方习俗。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失效链接]
- ^ 宋朝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证类本草》,卷第十一
- ^ 唐朝苏敬等20余人编写(公元659年):《新修本草》,玉石、草、木卷三~十四之卷第十一
- ^ 明朝李时珍(公元1578年):《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 ^ ,臺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 ^ [2][永久失效链接]
- ^ 2016年:《丰年杂志》,65卷20期,〈认识有毒植物——三白草〉
- ^ 黄增泉等(1984年):《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第622页,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 ^ 9.0 9.1 9.2 1982年:《中国植物志》,第20(1)卷,006页
- ^ [3]
- ^ [4]
- ^ 仓石忠彦. 民間伝承の分布から見た内陸文化の性格. 内陆文化研究 (信州大学人文学部). 2001, (1): 61–79. ISSN 1346-4108 (日语).
- ^ いろいろなめんの日. 全国制麺协同组合连合会.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日语).
- ^ 藤井雄次. 黄金色で香ばしく 大野で「半夏生サバ」店頭に. 中日新闻. 2014-07-02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日语).
- ^ 越前おおの歴史道 半夏生さば(はげっしょさば). おおのじかん. 平成大野屋事业. [201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日语).
外部链接
[编辑]- 三白草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简体中文)
-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2) (英语).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1) (中文).
- 臺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6) (中文).
- 三白草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1871.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3-26] (中文(台湾)).
- 藥用植物圖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05-28] (中文).
- 三白草. 中国植物志.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通过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中文(中国大陆)).
[在维基数据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三白草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 《植物名实图考·三白草》,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