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岩助太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千千岩助太郎
千千岩 助太郎(ちぢいわ すけたろう)
千千岩助太郎,约摄于1970年
出生(1897-09-25)1897年9月25日
 大日本帝国佐贺县三养基郡
逝世1991年4月5日(1991岁—04—05)(93岁)
 日本福冈县福冈市家中
国籍 日本
母校日本九州大学工学博士(1962)
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
知名于台湾原住民住屋之研究
配偶千千岩 好子(-2006)
儿女千千岩 力(长子/1935年生于台湾台北)
千千岩 玄(-1972、死于登山)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建筑
机构日本九州产业大学学长(1966-)
日本熊本大学工学部(1961-)
台南工业专门学校(1943.8-1947.4)
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1942.8-)
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1925-1940)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千々岩 助太郎
假名ちぢいわ すけた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Chijiiwa Suketarō

千千岩助太郎(1897年9月25日—1991年),日本北部九州佐贺县三养基郡人,为台湾日治时期建筑教育家。他1960年在日本初版、1988年在台湾复刻出版《台湾高砂族之住家》一书,被公认为台湾原住民住屋之研究泰斗[1]

生平[编辑]

千千岩助太郎毕业于日本中部地方爱知县名古屋市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日语名古屋高等工業学校建筑科,来台前曾任教于广岛宫崎名古屋等工业学校教谕。1925年4月来台,任教于台北州台北工业学校(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科。1930年加入台湾建筑会,并担任《台湾建筑会志》编辑,是会长井手薰的重要助手。

1940年担任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代理校长(事务取扱),但仅担任三个月。随后任职于台湾总督府营缮课,又曾短暂担任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校址在今台湾师范大学)兼任讲师,教授“住居学”课程,曾教过李登辉等多位当年学生。

千千岩助太郎1940年花莲阿美族太巴塱社祖屋考察记录

1943年8月南下主持台南赤崁楼整修并担任台南工业专门学校建筑学科教授至1947年4月,于1945年3月至1945年8月之间担任台南工业专门学校(今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科长,创办了台湾第一个大学等级的建筑科系[1];1945年8月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留用至1947年4月,1946年主持台湾省立台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南大学)红楼本馆因太平洋战争美军炸毁之战后复原工程;1947年5月二二八事件后遣返归国[2]

千千岩助太郎除了考察记录台湾原住民聚落建筑及平地传统建筑外,也是极为活跃的登山家[1];曾于1932年创办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山岳部,自任部长,带领师生登山;并担任台湾山岳会干事、理事、常务理事,是会长沼井铁太郎的重要助手。因为千千岩助太郎能写,能编辑,又能摄影(有一台专业徕卡相机相机及自宅设暗房),故负责《台湾山岳会志》期刊、特刊的编辑。

千千岩助太郎引扬归国后,起初任职文部省教育施设部九州出张所所长,负责九州地区国立大学校舍设计。1960年在日本出版《台湾高砂族之住家》( 丸善雄松堂日语丸善雄松堂出版),1962年以此书获九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66年担任九州产业大学学长(校长);直到退休前在日本九州地区多所大学任教,担任职位如建筑学科长(建筑系主任)、工学部长(工学院长)、学长(校长)等。

1983年应台湾南投县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之邀请,主持园区内台湾原住民住屋样本之兴建,提供日治时期拍摄写真、测绘资料,并专程来台湾指导多次。这批资料,在1947年引扬归国时因行李限制无法带走,故托当时同事好友,台湾前辈画家颜水龙暂时收存十一年,一直到1958年台湾开放日本人来台观光才取回。1986年,九族文化村完工开幕。1988年,在台湾南天书局复刻出版1960年的《台湾高砂族之住家》。

1991年4月5日(平成三年),在日本福冈市家中逝世。

千千岩助太郎长子千千岩 力博士(1935年生于台湾台北),任教于日本高冈法科大学日语高岡法科大学,目前担任日本国台湾原住民交流会会长,继承父志,推动台日两国台湾原住民研究交流。

2006年,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二十周年庆,并举办千千岩助太郎纪念特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年,国立台北科技大学,为老校长成立千千岩助太郎数位博物馆,将千千岩助太郎家属捐赠在台湾21年的手稿、照片、测绘记录图稿数位化并公开。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注释[编辑]

  1. ^ 1.0 1.1 1.2 陈凯劭,《台湾本土建筑研究的先驱者:千千岩助太郎》,中华民国建筑学会第十六届第二次建筑研究成果发表会论文集,2004年12月
  2. ^ 注:引扬是由日文“引き扬げ”直译而来,指战争结束“非军人”被“遣返”原居地或祖国;军人则称“复员”。在台日本人在1946年时仍有三万技术人员、教师、医师被陈仪的行政长官公署留用。1947是留用日人遣返的高峰,迟至1949年才全数遣返归国。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