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文尚书冤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文尚书冤词》八卷,清人毛奇龄撰。

东晋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自南宋以来,一直被怀疑是伪书,至清朝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列举诸多论据而力证其伪,自此,《古文尚书》之伪遂成定论。[1]

毛奇龄有所不满,作《古文尚书冤词》加以反驳。全书分总论、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古文之冤始于朱氏、古文之冤成于吴氏、书篇题之冤、书序之冤、书词之冤、书字之冤等十部分,专为《古文尚书》申“冤”。例如,毛奇龄断定《道经》是对《尚书》经的尊称,为了证明其说,他援引汉代纬书《易通卦验》云:“燧人在伏羲前寘刻《道经》,以开三皇五帝之书。”此说过于迁强,不足以取信于一般学者。[2]四库馆臣高度重视《尚书古文疏证》,认为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不过是强词夺理。

注释[编辑]

  1. ^ 赵执信〈潜丘先生墓志并铭〉曰:“少读《尚书》,多所致疑,谓自孔安国至梅颐几五百年,中间半出傅会,遂著《疏证》。复为《朱子尚书古文疑》,以申其说。《疏证》迄未成书,而所引类魏、晋以前书,浩然不可窥其涯矣。”(《阎若璩年谱.附录:潜丘先生 墓志并铭》,页147)杭世骏〈阎若璩传〉曰:“读《尚书》至《古文》诸篇,以为自孔安国至梅颐,遥遥几 五百年,使其书果有,不应中间无见者。又读《朱子》及吴草庐《纂言》,时时有疑,疑即有辨,著《疏证》,盖自二十岁始。复为《朱子尚书古文疑》以申其说。”(《阎若璩年谱.附录:阎若璩传,页151-152)
  2. ^ 程晋芳《青溪文集.附录.绵庄先生墓志铭》曰:“始,先生少时,见毛氏《古文尚书冤词》袒护梅氏《书》,乃为《古文尚书冤冤词》以攻之,又著《晚书订疑》推拓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