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古文尚書冤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文尚書冤詞》八卷,清人毛奇齡撰。

東晉豫章內史梅賾獻《古文尚書》五十八篇,自南宋以來,一直被懷疑是偽書,至清朝閻若璩作《尚書古文疏證》,列舉諸多論據而力證其偽,自此,《古文尚書》之偽遂成定論。[1]

毛奇齡有所不滿,作《古文尚書冤詞》加以反駁。全書分總論、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古文之冤始於朱氏、古文之冤成於吳氏、書篇題之冤、書序之冤、書詞之冤、書字之冤等十部分,專為《古文尚書》申「冤」。例如,毛奇齡斷定《道經》是對《尚書》經的尊稱,為了證明其說,他援引漢代緯書《易通卦驗》云:「燧人在伏羲前寘刻《道經》,以開三皇五帝之書。」此說過於遷強,不足以取信於一般學者。[2]四庫館臣高度重視《尚書古文疏證》,認為毛奇齡的《古文尚書冤詞》不過是強詞奪理。

注釋[編輯]

  1. ^ 趙執信〈潛丘先生墓誌並銘〉曰:「少讀《尚書》,多所致疑,謂自孔安國至梅頤幾五百年,中間半出傅會,遂著《疏證》。復為《朱子尚書古文疑》,以申其說。《疏證》迄未成書,而所引類魏、晉以前書,浩然不可窺其涯矣。」(《閻若璩年譜.附錄:潛丘先生 墓誌並銘》,頁147)杭世駿〈閻若璩傳〉曰:「讀《尚書》至《古文》諸篇,以為自孔安國至梅頤,遙遙幾 五百年,使其書果有,不應中間無見者。又讀《朱子》及吳草廬《纂言》,時時有疑,疑即有辨,著《疏證》,蓋自二十歲始。復為《朱子尚書古文疑》以申其說。」(《閻若璩年譜.附錄:閻若璩傳,頁151-152)
  2. ^ 程晉芳《青溪文集.附錄.綿莊先生墓誌銘》曰:「始,先生少時,見毛氏《古文尚書冤詞》袒護梅氏《書》,乃為《古文尚書冤冤詞》以攻之,又著《晚書訂疑》推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