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的社会,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之后的发展阶段,主要以资本主义为发展手段。有时又称为现代社会。
在社会学中,工业社会是一个由工业科技技术驱动的社会,以实现专业化大规模生产,支持具有高分工能力的大量人口。这样的结构发展在工业革命之后,并取代了前工业时代。工业社会通常是群众社会,经常形成对比传统的、以血缘和地缘来互相连结的社会。十八世纪中,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和纺织机。之后工业革命散播至西欧大陆,在一百多年内,更由欧陆蔓延到北美、东欧,乃至东亚各国,不久全世界的大都市都渐渐发展为发达的工商业社会,所谓工业社会(Industrial Society)也就于焉诞生。[1]
工业社会使用外部能源,如化石燃料,来提高生产的速度和规模。食品的生产转移到大型商业农场,工业产品,如联合收割机和化石燃料肥,用于减少所需的人力,同时增加产量。不再需要生产的食品,剩馀劳动力被转移到这些工厂,其中机械化被利用来进一步提高效率。随著人口的增长,机械化进一步完善,往往达到自动化水平,许多工人转向扩张服务业。工业社会使都市化趋势渐进,部分原因在于工人可以更接近生产中心,增进了第二级产业的发展,同时服务业也可以为工人和从中获利的人提供劳动力,以换取他们可以购买商品的生产利润。这导致了都会带和周边郊区的崛起,经济活动率也较以往增加。[2]
一些学者,如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和曼纽卡斯提尔斯认为,我们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或过渡的过程中。从农业组织转变为工业组织的转捩点是蒸汽动力的发明,使得人们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并减少必要的农业工作。因此,许多工业城市都是围绕河流建造的。被确定为向后现代或信息社会过渡的关键则是全球资讯系统。但也有学者对工业发展抱持著不乐见的态度,像西奥多尔·卡克钦斯基认为,工业化社会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公民必须积极努力回归更原始的社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