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仁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仁寿
Tè Jîn-siū
戴仁寿与儿童
原文名George Gushue-Taylor
出生George Gushue Taylor
(1883-12-06)1883年12月6日
 英国纽芬兰岛
墓地台湾乐山教养院纪念园
国籍 加拿大
别名戴土公、“提拉博士”、“提罗氏”
母校伦敦医院附设医学院英语Barts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职业医师传教士
组织皇家外科医师学院英语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知名于创设乐山园及参与编写白话字教科书《内外科看护学》
家乡加拿大纽芬兰
信仰基督新教卫礼公会[1]
学历
  • 伦敦医院附设医学院医学士及理学学士

戴仁寿白话字Tè Jîn-siū;英语:George Gushue-Taylor,1883年12月6日—1954年4月23日),绰号戴土公,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纽芬兰的医师兼传教士。他是台湾痳疯病疗养院乐山园的创建者,亦是白话字教科书《内外科看护学》(Lāi-gōa-kho Khàn-hō͘-ha̍k)的作者之一。

行医生平[编辑]

1911年至1918年,戴仁寿医生服务于台湾台南新楼医院。1924年,担任台北马偕医院院长。在台行医期间,发现台湾痳疯病的问题,并求助于美国癞病救治会(American Mission To Lepers),致力于成立专门防治机构,1924年在伦敦癫病救治会(The Mission to Lepers)的帮助下,马偕医院的癞病专门诊疗所于1927年正式启用[2]

在多年考查与明有德(Hugh MacMillan)和郭水龙牧师的协助下,戴仁寿医生成立的癞病疗养院乐山园,于1934年3月于台北州淡水郡八里庄启用[2] ,强调“自治”与“自养”的癞病园生活型态。[3]

归乡[编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戴仁寿夫妇于1940年年底与其他传教士离开台湾[2]。战后,1946年,乐山疗养院重新设立。

1953年,由于乐山园所属土地将被国民政府“公地放领”,戴仁寿夫妇回台奔走,与国民政府交涉以保住乐山园产权,并在孙理莲宣教士陪同下访问新北回龙的乐生疗养院,共同放下圣望教堂的奠基石。同年9月,戴仁寿夫人病逝。[4][5]

1954年4月23日,戴仁寿牧师搭船返加拿大途中因急性盲肠炎辞世,遗骸运回台湾,夫妇两人安葬于乐山疗养院纪念园中。

著作[编辑]

内外科看护学》(Lāi-gōa-kho Khàn-hō͘-ha̍k)1917年10月5日在日本横滨印刷。同年10月8日在台湾发行。部份章节有拉丁字母华文英文对照。全书676页,500多张图。内容包括小儿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精神卫生、解剖学等等。[6]

注释[编辑]

  1. ^ 朱真一.Dr. George Gushue-Taylor(戴仁壽醫師): 1. 生涯及對台灣的貢獻.臺灣醫界Vol.51 No.6 : 59.2008 (PDF). [2016-11-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1-27). 
  2. ^ 2.0 2.1 2.2 生活方式的移植-戴仁寿、癞病防治与医疗宣教 - 《台湾医疗400年》经典杂志社出版 ISBN 9868141958
  3. ^ 朱真一.Dr. George Gushue-Taylor(戴仁壽醫師): 2. 生涯及對台灣的貢獻.臺灣醫界Vol.51 No.8 : 59.2008 (PDF). [2016-11-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1-27). 
  4. ^ 董英义.陈秀丽,<台湾癞病患者的守护天使>,台湾教会公报社,2010,页179-181。
  5. ^ 孙理莲(Lillian Dickson)著.芥菜种会编译小组译,<爱在乐生:一位母亲历经艰难,照顾一千个绝望病人的故事>,宇宙光出版社,2016。
  6. ^ On the trail of a humanitarian legacy - Taipei Times. www.taipeitimes.com. [2016-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