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康
မင်းခေါင်
阿瓦王朝
统治1400年–1422年
前任德勒帕耶
继任底哈都
首相温秦明耶沙
出生1373年
加尊嫩(Gazun Neint)
逝世1422年
阿瓦
配偶欣绍英语Shin Saw of Ava
绍奎英语Saw Khway of Ava
敏边英语Min Pyan of Ava
信弥奴
信菩弥
子嗣明耶觉苏瓦
修毕占他英语Saw Pyei Chantha
底哈都
敏耶觉丁英语Minye Kyawhtin of Pakhan
绍南达
父亲明基苏瓦绍盖
母亲绍贝扎英语Saw Beza
宗教信仰上座部佛教

明康[1]缅甸语မင်းခေါင်发音:[mɪ́ɴɡàʊɴ],1373年—1422年),旧译明恭[1],或称明康一世,本名敏瑞မင်းဆွေ发音:[mɪ́ɴ sʰwè]),《明史》作那罗塔。他是缅甸阿瓦王朝君主,1400年至1422年间在位。明康是前任国王德勒帕耶的弟弟。明康以其与宿敌勃固国王罗娑陀利间的战争而闻名。[2][3][4]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阿瓦国王明基苏瓦绍盖在一次对孟养的征战中邂逅了敏瑞的母亲绍贝扎英语Saw Beza。1373年,敏瑞出生于一个名叫加尊嫩(Gazun Neint)的小村。不久,绍贝扎带著孩子来到阿瓦王宫,被明基苏瓦绍盖立为妃子。明基苏瓦绍盖与绍贝扎还生有一子一女帝陀杜巴巴代维英语Thupaba Dewi[5][6]

敏瑞在阿瓦长大,他的童年并不顺遂,长期面临长兄德勒帕耶的霸凌。1381年(或1382年),明基苏瓦绍盖不得不将8岁的敏瑞与其弟帝陀送往宾里英语Pinle附近的僧院,以隔离孩子的纷争。敏瑞与帝陀跟随院里的高僧学习、四处游历,足迹曾达东敦枝敏巫额贝、勃登(Padein)。[7]1385年,德勒帕耶被立为王储,敏瑞则受封为宾齐(Pyinzi)小镇的长官。[8]

1385年至1386年,敏瑞与德勒帕耶受命各领一路军南征勃固(德勒帕耶军约七千兵、500骑兵、20战象,敏瑞军约六千兵、500骑兵、20战象),以德勒帕耶为全军统帅,名将梯罗伐英语Thilawa of Yamethin登卡杜绍南英语Theinkhathu Saw Hnaung随军辅佐。[9]阿瓦军攻占勃固许多领地,但苦战五个月也无法攻破勃固的防御。勃固年轻的国王罗娑陀利曾出城进攻被阿瓦占领的堡垒盘郊英语Pyu Township,被德勒帕耶军击退,敏瑞军当时正处在罗娑陀利撤退的路线上。德勒帕耶作为统帅,遣信使命敏瑞军原地待命,等候德勒帕耶军抵达后再同时进攻罗娑陀利。然而,敏瑞无视了德勒帕耶的指令,随即接敌作战。敏瑞军大败,罗娑陀利成功回到勃固。五天后,鉴于雨季即将来临,阿瓦军班师回朝。[10][11]

1386年至1387年,明基苏瓦绍盖决定亲征,与德勒帕耶各领一军南征勃固,敏瑞则被分配留守阿瓦。罗娑陀利这次坚守不出,阿瓦军无法攻破勃固的防御,在雨季到来前撤军。[12][13]1390年至1391年的战事中,敏瑞再次得到领军出征的机会,然而这次他隶属于兄长德勒帕耶的麾下、受其节度。德勒帕耶军无法攻破盘郊堡垒,明基苏瓦绍盖军则在古图英语Myanaung Township地区陷入苦战,此次战事以双方签订和约告终。[14]

1389年(或1390年),敏瑞与孟卯诏法思伦发之女信弥奴婚配,作为两方关系改善的象征。[13][15]然而和平并不长久,三年后双方即再启战事。[16]。敏瑞与信弥奴育有四子女,明耶觉苏瓦修毕占他英语Saw Pyei Chantha底哈都敏耶觉丁英语Minye Kyawhtin of Pakhan[17][18]

1400年,明基苏瓦绍盖崩逝,德勒帕耶继位为王。敏瑞与帝陀受到冷落,德勒帕耶只让二人接触较少的军权。德勒帕耶在统治五个月后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许多王位觊觎者逐渐显露,敏瑞的实力甚至不足以与这些人并称。1400年11月,太公英语Tagaung, Mandalay总督梯诃波帝暗杀了德勒帕耶,试图篡夺王位。然而以首相温秦明耶沙为首的阿瓦廷臣拒绝接受梯诃波帝、并处死了他,转而拥戴敏瑞继位。[19]但敏瑞没有接受,他推荐手握重兵的央米丁总督马哈标英语Maha Pyauk of Yamethin即位。敏瑞的弟弟帝陀再三恳求敏瑞接受王位,都被敏瑞断然拒绝。随后,在马哈标率军前往阿瓦的路上,帝陀率众伏击并杀死了毫无防备的马哈标。[20]1400年11月25日,敏瑞以明康为称号即位为王,明康意为“至高无上的王”。[21]

统治与征战

[编辑]

勃固

[编辑]
阿瓦王国形势图

明康即位后,任命帝陀为实皆总督、并续用温秦明耶沙为首相。[22]阿瓦王国的王位纷争让周边国家有机可乘,阿腊干人出兵劫掠了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城镇,勃固国王罗娑陀利则认为阿瓦新王刚登基、权力尚不稳,正好出兵报复阿瓦在其统治早年对其的军事打击,自己扶植一位阿瓦国王。[23]

1401年,罗娑陀利准备了足以乘载勃固军士、战马、战象的运输船队,在旱季来临时即沿伊洛瓦底江北征,勃固军攻击了所有江岸的城镇,并重点攻击卑谬城与阿瓦城。这是自1391年双方停战、签订和约以来的第一起战事,四十年战争再启新篇章。罗娑陀利发动攻势后,阿瓦对勃固水师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拒守江岸城市、堡垒。[24]勃固水师完全掌控了北抵太公英语Tagaung, Mandalay城的伊洛瓦底江。但这不足以使阿瓦屈服,在勃固对古都蒲甘城的进攻作战失败后,明康以僧侣为说客与罗娑陀利协商休战。漫长的休战协商自1402年4月起至约6月(或7月)。雨季的到来则使罗娑陀利不得不撤回阿瓦境内的水师。[25][26]

明康逐渐召集了足够的军队,在雨季结束后南征以解卑谬之围。1402年12月,阿瓦军在卑谬南方大败勃固军,十天后,勃固方要求和谈。[27]明康派遣首相温秦明耶沙至勃固商议和约。五个月后,双方签订和约,以卑谬稍南之处划定疆界,勃固同意向阿瓦提供每年30头象、以及勃生地区的部分关税收入。明康则以其唯一的妹妹杜巴巴代维英语Thupaba Dewi与罗娑陀利和亲。[28][29]

掸邦

[编辑]

缅甸史书记载,明康派首相温秦明耶沙率领使节团取得锡箔英语Hsipaw State(1404年至1405年)、洋桧英语Yawnghwe(1405年至1406年)、孟养(1406年至1407年)诏法的臣服。[30][31]明朝史书则记载,明康自1403年(永乐元年)起开始入贡明朝。[32]1406年(永乐四年),明康出兵攻打孟养,杀孟养诏法刀木旦后占据其地。明成祖朱棣遣使谕责明康,明康随后归还孟养土地、并遣使至明朝谢罪。1408年(永乐六年),明康遣人入贡时再次谢罪。[33][34][35][36]1409年(永乐七年),明康煽动木邦诏法罕宾发反明,罕宾发没有答应。[34][37]

阿腊干

[编辑]

1406年,明康以阿腊干英语Arakan数次出兵劫掠阿瓦王国西部领地为由,派长子明耶觉苏瓦率军(约一万人)攻打。1406年11月,明耶觉苏瓦攻破阿腊干首都隆邑英语Launggyet,阿腊干王弥修牟英语Min Saw Mon逃至孟加拉,受到苏丹贾拉鲁丁·穆罕默德·沙英语Jalaluddin Muhammad Shah的庇护。明耶觉苏瓦立戛里英语Kalay总督阿奴律陀为阿腊干王。[38][39][40]

立储

[编辑]

明康很满意明耶觉苏瓦的表现,打算立其为王储。他听从首相温秦明耶沙的建议,将前王德勒帕耶的长子格礼杰当纽派遣至偏远的戛里任职总督,并尝试安抚王弟实皆总督帝陀、授与其北方骑兵的管辖权。随后,明康正式以明耶觉苏瓦为王储,以绍敏拉英语Saw Min Hla为其妃。[41][42]帝陀感到被背叛,他向明康诉说如果没有他的贡献,明康不可能登上王位,连首相温秦明耶沙也无法安抚帝陀。后来,明康逮补了帝陀,但在温秦明耶沙的介入下又释放了他。1407年,帝陀逃往勃固[43][44]

再战勃固

[编辑]

勃固国王罗娑陀利对阿瓦的军事扩张保持警戒,他庇护了帝陀,即使这可能被视为对阿瓦的宣战。[45]罗娑陀利废弃了与阿瓦的1403年和约,停止供给约定的勃生关税与30头大象。[43]同时,明康则试图巩固与阿腊干的关系,他以长女修毕占他英语Saw Pyei Chantha嫁与阿腊干王阿奴律陀,并派遣资深大臣前往辅佐。[46]明康还派遣使节前往兰纳,据《罗娑陀利起义史英语Razadarit Ayedawbon》记载,罗娑陀利视此次使节为阿瓦试图稳固其后方,双方开战将不可避免。[47]

1408年3月,罗娑陀利决定先发制人,派军攻打阿腊干。阿瓦廷臣完全没意料到勃固竟首先发难,更没想到竟以阿腊干为目标,阿瓦军队此时皆部署于北方。勃固军于3月底(或4月初)攻破隆邑城,罗娑陀利处死了明康的女婿、阿腊干王阿奴律陀,并将明康的女儿修毕占他纳为己妃。明康大怒,下令即刻南征勃固,无视雨季将于一个月后来临、与首相及大臣们待旱季再行出征的建言。[48]

1408年5月,明康亲率大军(两万六千兵、2200骑兵、100战象)南征。阿瓦军经东吁南下,后在盘郊遭遇勃固军、筑寨防守,然而此时下缅甸已大雨滂沱。罗娑陀利遣军袭击阿瓦的补给线,不久阿瓦军粮食渐尽。[49][50]罗娑陀利还曾策划两次对明康的暗杀,第一次为对明康的伏击,因有明康之弟帝陀的相助,勃固部队几乎就要拿下明康,然而帝陀临阵后悔,大呼以警示明康,明康才得以逃逸,帝陀则因此被罗娑陀利处死。[51][52]第二次则是罗娑陀利以手下大将罗求尼因英语Lagun Ein率领暗杀队潜入阿瓦军营,罗求尼因顺利进入明康的大帐,明康正在熟睡,罗求尼因取得明康的红宝刀与荖叶盒,将行刺时却被明康的妃子看到,她惊叫呼救引来侍卫,罗求尼因等人惊险逃回。明康的女儿修毕占他认出父王的物品,罗娑陀利因此饶了罗求尼因一命。[53][54]1408年8月,明康撤军,罗娑陀利出兵追击,击溃阿瓦军、并拿获了明康的妃子信弥奴。罗娑陀利将信弥奴收入后宫,与其女修毕占他为伴。[55]11月,罗娑陀利随后进攻卑谬,然却未能攻下此城。[56]

1409年12月,明康再次率军(一万四千兵、1400骑兵、100战象)南征,却依然陷入苦战。1410年5月,罗娑陀利率军反击,在沙耶瓦底附近,罗娑陀利与明康单挑象战,罗娑陀利击退了明康,随后勃固军击溃了阿瓦军,擒获众多俘虏、军马、战象。[57]明康在两次惨败后陷入消沉,将军权交予王储明耶觉苏瓦,委其南征。因罗娑陀利将明耶觉苏瓦的母亲与妹妹都夺入后宫,明耶觉苏瓦对罗娑陀利恨之入骨。[58][59]

1410年末,明耶觉苏瓦率水路两军(水师载七千兵;陆路七千兵、600骑兵、40战象)南征勃固,阿瓦军进围重镇勃生苗妙。久攻不利后明耶觉苏瓦回师卑谬、于1411年初进攻阿腊干。明耶觉苏瓦成功赶走了勃固扶植的阿腊干王,并任命阿瓦的将军为当地总督。[60][61]

两线作战

[编辑]

罗娑陀利则遣使木邦寻求同盟以共同进攻阿瓦。1411年的雨季过后,罗娑陀利派两军进攻阿腊干。[62][63]丹兑被勃固军攻陷后,明耶觉苏瓦率领的阿瓦援军(八千兵、300骑兵、30战象)才赶至,阿瓦军随后围城三月。后来,木邦从北境入侵,明康不得不召回明耶觉苏瓦,以应付北方的新敌人。阿瓦军北撤后,勃固军于1412年攻占了隆邑。[64]

木邦自1406年明康攻占孟养后就有意出兵讨伐阿瓦。1412年(或1413年),木邦进攻阿瓦,多所杀获,并将部分俘虏、战利品献往明朝。后明耶觉苏瓦率领的阿瓦军反击,在眉苗附近的韦温(Wetwin)击败木邦军,随后进围木邦,至1412年雨季结束、勃固军大举进攻卑谬后,明耶觉苏瓦才被明康调往南线解救卑谬之围。[65][66][67][68]一说木邦是受明朝的命令进攻阿瓦[69],在阿瓦军攻打木邦时,云南曾派军(两万兵、2000骑兵)前往救援,阿瓦军伏击并击退了明军,俘虏了五位明将、2000明兵、1000战马。[68][70]

南下的阿瓦军在卑谬陷入苦战,直至四个月后,勃固失去两员大将裴沙英语Byat Za(自然死亡)[71]罗求尼因英语Lagun Ein(死于战场)[72]后,罗娑陀利才下令撤军。[73]1413年4月,明耶觉苏瓦率军攻下端迪德贡茂比之战中,阿瓦将领莱亚边奇英语Letya Pyanchi of Prome战死,明康下令停战撤军,但明耶觉苏瓦抗命不从,继续进攻勃固。[74][75]然而,阿瓦的攻势被挡在达拉丹林的坚固城防外,于1413年雨季时撤军。[76]罗娑陀利再次遣使至兰纳掸族地区寻求联盟。[77]

1413年(或1414年),在罗娑陀利的煽动下,木邦与木基(Mawke)、木登(Mawdon)再度进攻阿瓦。明康召回南方的明耶觉苏瓦,令其北讨掸军,并以另一位王子底哈都代为镇守南方。明耶觉苏瓦在眉都英语Myedu击败掸军,追讨至明朝边境。[65][66][42][78]

1414年10月,明耶觉苏瓦再次率领大军(水师载一万三千兵、1800艘船;陆路军八千兵、200骑兵、80战象)南征勃固。[79]至12月底,阿瓦军完全占领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迫使罗娑陀利从勃固撤往马都八,阿瓦军继而计画由东吁与达拉夹击勃固。[80]然而,北方再度遭到袭击,掸军进围阿瓦城,明康随后调回明耶觉苏瓦击退了掸军。[66][81]一说袭来的是明军,双方将领骑马单挑决胜,明将败后撤军。[82]

罗娑陀利获得短暂的修整时机,1415年2月他回到勃固城、并谋划反击。1415年3月,罗娑陀利率军抵达达拉前线,双方于3月15日交战,这是缅甸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事之一。[83]罗娑陀利诱使明耶觉苏瓦孤军深入,随后亲率30副将乘象对其冲锋,明耶觉苏瓦之象受创狂跳,使其从象背摔落重伤,他拒绝了罗娑陀利提供的治疗,并谩骂不停。明耶觉苏瓦死于当天晚上,罗娑陀利厚葬了他。[84]明康闻讯,南下取回了明耶觉苏瓦的遗体,撤军北上。[85]

晚年

[编辑]

明康因明耶觉苏瓦的死而伤心欲绝,他召回了镇守卑谬的王子底哈都,以其为王储。[86][87]1416年至1417年,罗娑陀利进攻东吁,被阿瓦军击退。随后的旱季,明康以底哈都为统帅南征勃固,阿瓦军再次占领了三角洲地区,罗娑陀利又一次被迫退至马都八,但阿瓦军依然无法攻破勃固的防御,于一年后撤军。[88][89]明康在晚年虔诚佛事,崩逝于1422年初。明康的宿敌罗娑陀利则早其一年逝世(或晚其两个月)。[86][90][9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 1.0 1.1 琉璃宫史(下卷).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1126. 
  2. ^ 《缅甸史》,180页、240页、602页.
  3.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
  4.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10页–第二卷52页.
  5.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10页.
  6. ^ Maha Yazawin,第一卷,285页.
  7.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39–440页.
  8.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35页、439–440页.
  9.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18页、435页.
  10. ^ Maha Yazawin,第一卷,290–293页.
  11. ^ Yazawin Thit,第一卷,195–197页.
  12. ^ Maha Yazawin,第一卷,295–296页.
  13. ^ 13.0 13.1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24页.
  14.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29–431页.
  15. ^ Yazawin Thit,第一卷,199–200页.
  16.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32–433页.
  17.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1页.
  18. ^ 《缅甸史》,第180–181页.
  19.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38页.
  20.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39页.
  21.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0页.
  22.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1–443页.
  23. ^ Fernquest Spring,第10页.
  24.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6–447页.
  25.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7–456页.
  26. ^ 《缅甸史》,第182–183页.
  27. ^ Yazawin Thit,第一卷,219–221页.
  28.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69–470页.
  29. ^ 《缅甸史》,第185页.
  30.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5–446页、467页.
  31. ^ Yazawin Thit,第一卷,224–225页.
  32.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永乐元年,缅酋那罗塔遣使入贡。因言缅虽遐裔,愿臣属中国,而道经木邦、孟养,多阻遏。乞命以职,赐冠服、印章,庶免欺陵。诏设缅甸宣慰使司,以那罗塔为宣慰使,遣内臣张勤往赐冠带、印章。于是缅有二宣慰使,皆入贡不绝。.
  33. ^ 《缅甸史》,181–182页、240–241页.
  34. ^ 34.0 34.1 Fernquest Autumn,第51–52页.
  35. ^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十七:(永乐四年闰七月己巳)云南守臣言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那罗搭檀加兵孟养,杀其宣慰使刀木旦父子,请发兵讨之,遂遣行人司行人张洪赍敕谕曰:“人君受命⋯⋯必加悔将无及。”.
  36.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永乐)五年,那罗塔遣使贡方物,谢罪。先是,孟养宣慰使刀木旦与戛里相攻,那罗塔乘衅袭之,杀刀木旦及其长子,遂据其地。事闻,诏行人张洪等赍敕谕责。那罗塔惧,归其境土,而遣人诣阙谢罪。帝谕礼部曰:“蛮既服辜,其释不问。”仍给以信符,令三年一朝贡。初,卜剌浪分其地,使长子那罗塔管大甸,次子马者速管小甸。卜剌浪死,那罗塔尽收其弟土地人民。已而其弟复入小甸,遣人来朝,且诉其情。敕谕那罗塔兄弟和好如初,毋干天讨。六年,那罗塔复遣人入贡,谢罪,并谢赐金牌、信符,劳赐遣之。.
  37. ^ 《明史》,卷三百一十五:(罕宾发)七年遣使谢恩。又遣人奏缅甸宣慰使那罗塔数诱宾发叛,宾发不敢从逆,若天兵下临,誓当效命。帝嘉其忠,⋯⋯。.
  38. ^ 《缅甸史》,181页、266页、607页.
  39.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5页.
  40. ^ Rakhine Razawin Thit,第二卷,9–11页.
  41. ^ Yazawin Thit,第一卷,225页.
  42. ^ 42.0 42.1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1页.
  43. ^ 43.0 43.1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73–474页.
  44. ^ Yazawin Thit,第一卷,227页.
  45. ^ Htin Aung,第91页.
  46. ^ Yazawin Thit,第一卷,226页.
  47. ^ Razadarit Ayedawbon,第237–238页.
  48. ^ Yazawin Thit,第一卷,229页.
  49. ^ 《缅甸史》,第187页.
  50.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76–477页.
  51. ^ 《缅甸史》,第188页.
  52.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81–483页.
  53. ^ 《缅甸史》,第188–189页.
  54. ^ Razadarit Ayedawbon,第260–261页.
  55.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84–485页.
  56. ^ Razadarit Ayedawbon,第278页.
  57.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3页.
  58. ^ 《缅甸史》,第190–191页.
  59. ^ Maha Yazawin,第二卷,27页.
  60. ^ Maha Yazawin,第二卷,29页.
  61. ^ Yazawin Thit,第一卷,237–238页.
  62. ^ Maha Yazawin,第二卷,30页.
  63. ^ Razadarit Ayedawbon,第274页.
  64.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7–8页.
  65. ^ 65.0 65.1 《缅甸史》,第182页.
  66. ^ 66.0 66.1 66.2 《东南亚史》,第209页.
  67. ^ 《明史》,卷:卷三百一十五:(永乐)十一年,宾发遣使献缅甸俘。时木邦攻破缅甸城寨二十馀,多所杀获,献于京师。⋯⋯木邦宣慰使罕宾法以那罗塔侵据孟养,请自率兵讨,遂破缅甸城寨二十馀,获其象、马献京师。⋯⋯十二年,缅人来言为木邦侵掠。帝以那罗塔素强横,遣人谕之,使修好邻封,各守疆界。.
  68. ^ 68.0 68.1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9页.
  69. ^ Fernquest Autumn,第53–54页.
  70. ^ Goh,第24页.
  71.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2页.
  72.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2页.
  73.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3–14页.
  74.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4页.
  75.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5–16页.
  76.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4–246页.
  77.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6页.
  78.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6–247页.
  79.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2页.
  80.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7页.
  81. ^ 《缅甸史》,182页、241页.
  82.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8–29页.
  83.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42–43页.
  84. ^ 《缅甸史》,第192页.
  85.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48–49页.
  86. ^ 86.0 86.1 《缅甸史》,第192–193页.
  87.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50页.
  88.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51页.
  89. ^ Yazawin Thit,第一卷,264页.
  90. ^ Razadarit Ayedawbon,第356页.
  91.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52页.
书籍
  • 戈·埃·哈威著; 姚梓良译. 《緬甸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3年. 
  • D·G·E·霍尔著; 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 《東南亞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 张廷玉等主撰. 《明史》. 1739年. 
  • 《明實錄》. 
  •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3 2003. Yang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Myanmar. 1832 (缅甸语). 
  • Kala, U. Maha Yazawin 1–3 2006, 4th printing. Yangon: Ya-Pyei Publishing. 1724 (缅甸语). 
  • Maha Sithu. Myint Swe (1st ed.); Kyaw Win, Ph.D. and Thein Hlaing (2nd ed.) , 编. Yazawin Thit 1–3 2012, 2nd printing. Yangon: Ya-Pyei Publishing. 1798 (缅甸语). 
  • Fernquest, Jon. Rajadhirat’s Mask of Command: Military Leadership in Burma (c. 1348–1421) (PDF). SBBR. Spring 2006, 4 (1)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 Fernquest, Jon. Crucible of War: Burma and the Ming in the Tai Frontier Zone (1382–1454) (PDF). SOAS Bulletin of Burma Research. Autumn 2006, 4 (2)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5). 
  • Sandamala Linkara, Ashin. Rakhine Razawin Thit 1–2 1997–1999. Yangon: Tetlan Sarpay. 1931 (缅甸语). 
  • Htin Aung, Maung. A History of Burma. New York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 Pan Hla, Nai. Razadarit Ayedawbon 8th printing, 2005. Yangon: Armanthit Sarpay. 1968 (缅甸语). 
  • Goh, Geok Yian. Connecting and Distancing: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2009. ISBN 9789812308566. 
前任:
德勒帕耶
缅甸阿瓦王朝君主
1400年–1422年
继任:
底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