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宴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宴芳(1910年1月10日—1985年6月6日),俊贤法名达明[1]诨名拿掉五分”或“A那美露”等,是一位出身台湾苗栗铜锣的艺术教育家。他曾在新竹中学长年担任美术教师(1948-1970),并于退休后投入于佛学研究。[2]

生平[编辑]

1910年,李宴芳出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厅苗栗支厅苗栗一堡铜锣湾庄。1923年,他在毕业于铜锣公学校(今苗栗县铜锣国民小学前身)后考入台湾总督府台北师范学校就读,并于1929年毕业于该校演习科。随后,他先后在苗栗第一公学校(今苗栗县苗栗市建功国民小学前身)、大湖公学校(今苗栗县大湖国民小学前身)、后龙公学校、富士公学校/铜锣国校等处担任教员、教头、及铜锣国校(1945-6)四湖国校(1946-7)任校长职位。[3][4]

战后,1947他辞去四湖国校校长[5]职位,并应聘为私立建台中学美术及算术教师。1948年8月,他转任台湾省立新竹中学美术教师,并于后来兼任该校训育组长,直至1970年[6]自愿退休为止。 [3][4] 妻沈招弟妹,新竹高女毕业,婚后生三子六女,长子彦慧台大医学士及美加州大学UCLA药理博士,精消化药理/血液/癌科,次子彦毅基隆海专/海洋学院航运管理学士,任职日商兼松江商羊毛部,三子宗潢中正理工学院机械学士,于中山科学院主理国防科技计划。

晚年,他潜心钻研佛法,并谱撰佛化歌曲,又将《释迦牟尼画传》全部上色且制成幻灯片,携至各地放映弘法。1976年,他同净海法师、吕绳安将《佛陀画传》[7]美国出版。1973年春,他与同好捐款兴建佛教无量寿图书馆,并亲自担任馆长。[4][3]

受影响于[编辑]

艺术风格[编辑]

  • 他的水彩画完全采用不透明画法,其各色颜料皆渗用白色颜料调色。
  • 其画风浓厚鲜丽。
  • 其写生作品必按照实景绘制。[2]

教育观点[编辑]

  • 他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并非在于训练每一位学生成为画家,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获得文化艺术气质,以使其练习出审美能力。
  •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创作力,他严格禁止学生模仿或临摹他人作品。
  • 他在评审学生作品时一律依照“构图”、“线条”、“颜色”、“明暗”等项目考察。
  • 他严格要求学生于画架摆置、汲水倒水、图钉数量位置、课后收拾等事项,若有违反则以“拿掉五分”作惩罚。
  • 若遇学生触犯辛志平校长时期“考试作弊、打架、偷窃者一律退学”的规定时,他会好言相劝并私下另行处罚。
  • 他在每年新竹县运动会举办时总是尽情奔放的编唱歌曲,以期激发学生的精神。[2]

主要作品[编辑]

【注】

李宴芳主要参展入选及受邀作品

【日治时代】

  • 1秋之大湖 -新竹州学校美术展览会(新竹) 1929
  • 2真夏之面影-台湾水彩画会展(台北)1928
  • 3郊外-台湾美术展览会(台北)1937
  • 4南国之夏-日本文部省大潮会展(东京)1939
  • 5春之台湾-同上 1940
  • 6台湾之农村-同上 1941
  • 7古刹春光-同上 1942
  • 8秋光-台湾总督府展第一回(台北)1938
  • 9午后之里街-台湾总督府展第二回(台北)1939

【战后】

  • 10池边秋色-台湾全省美展(台北)1948
  • 11斜阳-同上 1949
  • 12晴日-同上 1950
  • 13小镇-台北市第9届美展(台北)1981
  • 14晓/田园春色/左营春秋阁-中国水彩画展(台北)1965
  • 15青草湖畔秋色浓/礁溪瀑布-同上 1966
  • 16城隍庙-日本水彩连盟展(东京)1959
  • 17新竹东山风景-同上 1962
  • 18小镇-同上 1964
  • 19初春-同上 1965
  • 20野柳风光-台湾全省美展(台北)1966
  • 21晓春-中日联合水彩画展(东京)1964
  • 22风景-全国水彩画家作品特展(台北)1967
  • 23鹅銮鼻-中华民国千人美展(台南)1982
  • 24丰收-七十年文艺季当代美术家作品联展(新竹)1982
  • 25台湾横贯公路-天祥-美国费城中华文化经济展览会(费城)1972
  • 26风景-省立台北师专庆祝创校八十及新制十五周年校庆教师暨校友书画大展(台北)1976
  • 27晓秋-华冈博物馆美展(台北)1973
  • 29风景-金门县现代名画家作品集展(金门)1966

荣誉榜:

  • 1932.11.26 台湾水彩画会赏
  • 1932.11.26 日本嘎利巴呀赏
  • 1940.12.8 南洲书画协会 全国书画大展览会 银赏
  • 1972.4.24 国立台湾艺术馆荣誉纪念状

荣誉[编辑]

轶事[编辑]

  • 因为战后早期部份学生没有经济能力购得调色板,他于是要求其寻找木板并涂上珐琅(英语:enamel)代替调色板使用,并因其日式英语发音被学生取以“A那美露”绰号。[2]

相关条目[编辑]

  • 李仲生,一位出身广东韶关的台湾艺术教育家。
  • 李石樵,画家,李宴芳于台北师范学校的同级毕业同学。[6]
  • 苏森墉,音乐教育家,他在新竹中学的同事。

参考资料[编辑]

  1. ^ 《觀世音菩薩靈感事跡選》大小便阻塞不通,霍然痊癒 文/李宴芳. www.buddhist-experience.org.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2. ^ 2.0 2.1 2.2 2.3 2.4 2.5 人物誌. www.hcccb.gov.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3. ^ 3.0 3.1 3.2 蔡国川. 竹塹藝術家薪錄.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4. 
  4. ^ 4.0 4.1 4.2 李彦毅. 我的父親-李宴芳. 新竹中学校友会刊(6). 1992, (6). 
  5. ^ User, Super. 歷屆校長. www.shihues.mlc.edu.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中文(台湾)). 
  6. ^ 6.0 6.1 Administrator. 試探日治時期與 1970 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 (PDF).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8-01-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1-22). 
  7. ^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 佛學著者權威資料庫. buddhism.lib.ntu.edu.tw.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李彦慧/李彦毅/李宗潢-讣文 省立新竹中学校友-先师李宴芳先生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