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彦
杜彦(?年—?年),原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由于葛荣之乱的缘故,其父杜迁举家迁徙到豳州定居。[1]北周襄武县侯爵、隋朝柱国。
生平
[编辑]北周时期
[编辑]杜彦勇敢果断,擅长骑马射箭。在北周时,担任左侍上士,后随柱国陆通在土州击败陈国将领吴明彻,又攻克仓塠、白杨,斩杀反叛蛮军首领、平定郢州樊志的叛乱。因战功彪炳,被任命为大都督。不久升迁为仪同三司,兼管隆山郡之事。隔年被任命为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2]
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杜彦随韦孝宽攻打尉迟迥,以战功升任上开府,后改封为襄武县侯爵,担任魏郡太守。[3]
灭陈之战
[编辑]隋朝建国后,杜彦被任命丹州刺史,晋爵为公爵。六年后,杜彦调任左武卫将军。隋灭陈之战时,杨广派遣当时担任行军总管的杜彦与新义公韩擒虎会合,驻守新林(今南京西南),杜彦军便朝新林出发,路途经过南陵(今安徽省铜陵附近),发现陈国军队据守江边,于是杜彦派遣樊子盖率领精兵攻破陈军的据点,获得六百多艘船只。渡江后,攻占了南陵城并活捉守将许冀,之后抵达新林与韩擒虎军会合。平定陈国后,杜彦升任柱国,杜彦的儿子杜宝安则被赐昌阳县公。[4][5]
讨伐叛军
[编辑]开皇十年(590年),高智慧自称天子起兵造反,杜彦随杨素率军前去讨伐。[6]解了江州之围后,杜彦率军水陆并进讨伐高智慧的馀党,攻破锦山、阳父、若、石壁四洞并将敌军首领全部斩首。敌军李陀有几千名士兵,占领了彭山。杜彦袭击大破李陀军并斩杀李陀,将其首级传往京师。后又平定徐州、宜丰的两座洞寨。朝廷赏赐杜彦一百多位奴婢,任命杜彦为洪州总管,杜彦在任内颇有建树。[7]
戎马一生
[编辑]开皇十四年(594年),贺娄子干因病去世,隋文帝丧失这位国家的栋梁惋惜许久,想找位能顶替他的人才,后来认为只有杜彦能够接替这个位置,于是任命杜彦为云州总管。[8]
北方胡人都很畏惧杜彦,不敢进军到边塞。后来朝廷又追录杜彦前后的功勋,赐杜宝虔为承县公爵。[9]
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隋文帝,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杜彦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汉王前往营州。杜彦通晓军事,隋文帝让他掌管五十营的军事调度。回朝后,杜彦被任命为朔州总管。后来突厥进犯云州,隋文帝命杨素击退突厥但仍担心突厥为患,而突厥一向惧怕杜彦,于是再次任命杜彦为云州总管。不久后,杜彦因病被调回京师,六十岁时去世。[10]
子
[编辑]评价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隋书·杜彦传》:杜彦,云中人也。父迁,属葛荣之乱,徙家于幽。
- ^ 《隋书·杜彦传》:彦性勇果,善骑射。仕周,释褐左侍上士,后从柱国陆通击陈将吴明彻于土州,破之。又击叛蛮,克仓塠、白杨二栅,并斩其渠帅。进平郢州贼帅樊志,以战功拜大都督。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
- ^ 《北史·杜彦传》:隋文帝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迟迥,以功进位上开府,改封襄武县侯,拜魏郡太守。
- ^ 《隋书·杜彦传》:开皇初,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后六岁,征为左武卫将军。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与新义公韩擒虎相继而进。军至南陵,贼屯据江岸,彦遣仪同樊子盖率精兵击破其栅,获船六百馀艘。渡江,击南陵城,拔之,擒其守将许翼。进至新林,与擒合军。及陈平,赐物五千段,粟六千石,进位柱国,赐子宝安爵昌阳县公。
- ^ 《册府元龟·卷三百六十九》、《北史·杜彦传》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 ^ 《隋书·杜彦传》:高智慧等之作乱也,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讨之,别解江州围。智慧馀党往往屯聚,保投溪洞,彦水陆兼进,攻锦山、阳父、若、石壁四洞,悉平之,皆斩其渠帅。贼李陀拥众数千,据彭山,彦袭击破之,斩陀,传其首。又击徐州、宜丰二洞,悉平之。赐奴婢百馀口。拜洪州总管,甚有治名。
- ^ 《隋书·杜彦传》:岁馀,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卒,上悼惜者久之,因谓侍臣曰:“榆林国之重镇,安得子干之辈乎?”后数日,上曰:“吾思可以镇榆林者,莫过杜彦。”于是征拜云州总管。
- ^ 《北史·杜彦传》:北夷畏惮,胡马不敢至塞,后朝廷追录前功,赐子宝虔爵承县公。
- ^ 《隋书·杜彦传》:十八年,辽东之役,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营州。上以彦晓习军旅,令总统五十营事。及还,拜朔州总管。突厥复寇云州,上令杨素击走之,是后犹恐为边患,以彦素为突厥所惮,复拜云州总管。未几,以疾征还,卒,时年六十。
- ^ 《北史·杜彦传》:子宝虔,大业末,至文城郡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