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库夫号潜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速科夫
Surcouf
速科夫,摄于1935年
概观
舰种潜舰
舰名出处罗伯特·速科夫英语Robert Surcouf
舰级预计3艘速科夫级,实际建成仅1艘本舰
舷号N N 3
同型1
制造厂瑟堡造船厂英语Cherbourg Naval Base
下订1926年8月4日
动工1927年7月1日
下水1929年11月18日
服役1934年4月16日
结局沉没于1942年2月19日
荣誉及奖项花饰英语Rosette (decoration)抵抗勋章英语Médaille de la Résistance[1]
技术数据
排水量水上排水量:3,300吨
潜航排水量:4,373吨
潜航深度80米
全长110米
全宽9米
吃水7.25米
动力方式苏尔寿柴油引擎 2座(水上)
电动马达 2座(水中)
功率7,600马力(水上)
3,400马力(水中)
叶轴2轴螺桨
最高速度水上极速:18.5节
潜行极速:10节
续航距离水上:
10,000海里 / 10节
6,800海里 / 13.5节
水中:
70海里 / 4.5节
59海里 / 5节
自持力90天
乘员110-130人
武器装备
  • 550毫米鱼雷管 4门(舰艏)
    外置旋转鱼雷管 2座(舰尾),每座有1门550毫米和2门400毫米鱼雷管
  • 203毫米双联装炮 1座
  • 37毫米单装防空炮 2座
    13.2毫米双联装机枪 2挺
舰载机贝松MB.411水上飞机 1架
其它耐压舰载机库

速科夫号潜舰Surcouf)是1934年进入法国海军服役的大型舰炮潜舰英语Cruiser submarine。该潜艇设计构想为“潜水重巡洋舰”(Underwater Heavy Cruiser,主要任务为通商破坏、破交战,因此在鱼雷之外非常特别地装备有一座203毫米双联装主炮和一架水上飞机。此外,舰上搭载了一艘可载40人的摩托艇,用以搜救被击沉船只的船员为俘虏或运送人员。舰名源于法国历史上的海盗罗伯特·速科夫英语Robert Surcouf

速科夫号于1942年2月18日至19日夜间在加勒比海失踪,尽管存疑,但很可能是与美国货轮“汤姆森·莱克斯”(Thompson Lykes)碰撞后沉没。该潜艇非常巨大,在日本伊400型航空潜舰下水之前为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设计概要[编辑]

一战结束后,各海军大国之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对缔约国未来的海军建设有一定约束,对于战列舰巡洋舰的排水量和火炮口径都有著严格限制。然而,对于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小型舰艇,条约中没有条款限制。法国为维系本土与殖民地的航路和对抗敌国海军,决定大力发展小型舰艇,并计划于1939年建成79艘潜艇。速科夫号原定为三艘大型舰炮潜艇的首舰,但实际只完成该潜艇一艘。预想的主要任务如下:

  • 确保与法国各殖民地的航路安全,不受敌方威胁。
  • 进行通商破坏、破交战,攻击敌国货轮船队,切断敌国的海上运输。
  • 联合水面舰船搜索并摧毁敌方舰队。

速科夫号于1926年在瑟堡造船厂英语Cherbourg Naval Base开工建造,于1929年下水。在潜艇当中拥有达3300吨的巨大排水量,被称为“潜水重巡洋舰”(Underwater Heavy Cruiser)。由于其主炮炮塔外露的缘故,相较于起其它潜艇,速科夫号的舰桥围壳十分巨大,隐密性较低。

作为需进行水面战斗的“潜水重巡洋舰”,速科夫号在舰桥前方装备了一座203毫米双联装炮塔,也是该潜艇的鲜明特征,该口径的舰炮通常只有重巡洋舰才会搭载。[2]由炮长控制的2门203mm/50 Modèle 1924主炮位于这座耐压炮塔中,使用时需上浮后作炮击准备,准备时间需约2分30秒至3分钟,每门炮各由一个60发容量的待发弹药库供弹,射速为每门每分钟3发,总共备弹600发,该炮最大射程26,000米(14海里)。火控设备则是同样安装在耐压结构中的5米长光学测距仪,其安装高度足以观察到11千米(5.9海里)外的地平线并完成主炮的有效射击。[3]如果升高潜望镜观察,可将主炮射程延长至16千米(8.6海里)。[4] 舰桥围壳后方即水上飞机的耐压机库,内藏1架贝松MB.411水上飞机用于侦察和炮击时观察炮弹落点,帮助修正炮火。在贝松MB.411水上飞机的观察辅助下,主炮最大射程可达26千米(14海里)。平时将飞机大部分解,收纳与机库中,而起飞前必须现场组装,随后由起重机吊至水面上起飞。防空炮和机枪安装在机库顶部。

另一方面,作为潜艇,速科夫号配备了共计10门鱼雷发射管:舰艏有4门550毫米发射管,如同普通潜艇一般内藏于舰内。别出心裁的是,该潜艇其馀鱼雷管如同大型水面舰艇一般为旋转发射管,舰尾上层建筑炮塔外有两座外置的鱼雷发射管,每组发射管有1门550毫米和2门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全潜艇携带了8发550毫米和4发400毫米备用鱼雷。[5]

此外,速科夫号搭载了一艘可载40人,4.5米长的,带有货舱的摩托艇,用以搜救被击沉船只的船员为俘虏或运送人员。得益于速科夫号的巨大舰体,该潜艇的燃料库非常大,给养也十分充裕,可携带足够航行10,000海里的燃料和90日连续航行的给养物资,使长期作战成为可能。速科夫号最大下潜深度为80米。

将巡洋舰级别的主炮安装至潜艇的设计前所未有,因而速科夫号面临很多技术挑战:首先,便是前文已述的仅依靠测距仪和潜望镜无法发挥26千米的主炮最大射程,以及上浮后需要约3分钟才能让主炮进入射击状态,如果向侧舷射击所需时间更长;其次,由于载体是潜艇,艇身圆润容易侧倾英语Ship motions#Reference axes,当速科夫号侧倾8°或更多时炮塔无法正常旋转;然后,待发弹药库设计不合理,实际上每门炮发射14发炮弹之后,必须重新装填扬弹机;最后,贝松MB.411水上飞机的无法很好地执行侦察任务,并于1938年尝试了用旋翼机代替水上飞机的方案。

服役生涯[编辑]

早期[编辑]

速科夫号潜艇的第一任舰长是雷蒙·德贝洛(Raymond de Belot中校法语Capitaine de frégate (France)。船员还给舰载机贝松MB.411取昵称为“路路通”(Passepartout),即《环游世界八十天》中主角仆人的名字。 速科夫号下水后不久,《伦敦海军条约》最终对各缔约国潜艇设计进行了限制。包括法国在内的缔约国,允许每个国家拥有不超过三艘大型潜艇,其标准(即水面)排水量不得超过2,8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6.1英寸(150毫米)。在时任法国海军部长乔治·莱格的坚持下,超过上述限制的速科夫号潜艇被特别豁免于规定,但不得建造同舰级或其他超过规定的潜艇。[3]

二战[编辑]

接管速科夫号
二战的一部分
日期1940年7月3日
地点
结果 英国海军成功接管速科夫号
参战方
 英国  法国
伤亡与损失
3人死亡 1人死亡

1940年,速科夫号潜艇以瑟堡海军基地为泊地。但同年5月德军入侵时,该潜艇于安地列斯群岛几内亚湾执行任务完毕,此时正在布雷斯特进行改装和修理。在无法下潜,只有一台引擎在运转,方向舵被卡住的情况下,舰长马丁中校法语Capitaine de frégate (France)指挥这艘潜艇艰难地穿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普利茅斯寻求避难。

7月3日,英国担心法国舰队会在双方停战时被德国海军接管,因此执行弩炮行动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了法国军舰停泊的法属阿尔及利亚凯比尔港,并下达最后通牒:离港航向英国重新加入对德作战,航向北美洲并将军舰交由美国保管,或于六个小时内自沉,否则英军将开火攻击法舰,以确保法舰不会落入德国之手。法军难以接受如此条件,位于凯比尔港和法属西非达卡港的法军表示拒绝执行上述任何一种行动。最终,法军在北非的军舰全部遭到攻击,除一艘战列舰之外,其馀战列舰均在停泊处被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击沉和严重破坏。

停泊在英国和加拿大港口的法国军舰也陆续被所在国海军陆战队员、水手、士兵登船接管,过程总体而言顺利,但在7月3日,唯一一起严重流血冲突依然发生在普利茅斯港的速科夫号潜艇上。两名英国海军潜艇军官,泰晤士号英语HMS Thames (N71)潜艇的舰长丹尼斯·斯普拉格(Denis 'Lofty' Sprague)中校和须鲸号英语HMS Rorqual (N74)潜艇的舰长派翠克·格里菲斯(Patrick Griffiths)上尉[6][7]和法国海军的机械师伊夫·达尼埃尔(Yves Daniel准军士长法语Premier maître[8]在混乱中受致命伤并不治身亡,一名英国海军水兵阿尔伯特·韦伯(Albert Webb[6]被速科夫号潜艇的医生射杀。[9]

自由法国海军时期[编辑]

1940年8月,英国完成了速科夫号潜艇的修复和改装并将其移交给自由法国海军英语Free French Naval ForcesForces Navales Françaises Libres, FNFL)进行护航巡逻。原船员中唯一没有被遣返回法国的军官乔治·路易·布莱松(Georges Louis Blaison中校法语Capitaine de frégate (France)成为新的舰长。由于之前的大小流血冲突,英法双方猜忌不断,双方都在指责对方正帮维琪法国从事间谍活动,英国方面更甚至称速科夫号正在攻击英国船只。随后,出于监视目的,英方以“便于沟通”的名义派遣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和两名水兵登艇。英国不愿将速科夫号直接纳入麾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该潜艇需要110至130名船员,这相当于三艘普通潜艇所需的船员数量,且该潜艇武器设备陌生而特殊,如此一来,将其直接纳入本国海军对于人力资源紧张的英国并不划算。

速科夫号潜艇随后前往位于加拿大新斯科细亚哈利法克斯的基地,并护送跨大西洋船队。1941年4月,该潜艇在德文港被一架德军飞机击伤。[8]7月28日,速科夫号前往位于缅因州基特里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英语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改装。[3]离开造船厂之后,速科夫号前往新伦敦,应当是改装后让船员接受额外培训。11月27日,速科夫号离开新伦敦返回哈利法克斯。

攻占圣皮埃与密克隆[编辑]

1941年12月,速科夫号潜艇搭载自由法国海军上将法语Amiral (France)埃米尔·米塞利耶英语Émile MuselierÉmile Muselier)前往加拿大魁北克市。当他在渥太华于加拿大政府商谈时,《纽约时报》记者艾拉·沃尔夫特英语Ira Wolfert(Ira Wolfert)同速科夫号的舰长接洽,询问有关这艘潜艇将为自由法国解放圣皮埃与密克隆群岛的传言。沃尔夫特随后同潜艇一起前往哈利法克斯,12月20日在那里于自由法国护航驱逐舰含羞草号(Mimosa)、乌头号(Aconit)、庭荠号(Alysse)会合,并于12月24日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代表自由法国控制了圣皮埃与密克隆。

早些时候,时任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刚与维琪法国达成协议,保证法国在西半球的属地和相关的国家资产中立,而此时自由法国即占领了圣皮埃与密克隆这处法国海外属地,赫尔威胁辞职,要求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恢复现状。罗斯福同意了,但当夏尔·戴高乐拒绝时又转而放弃。艾拉·沃尔夫特的报导对自由法国非常有利,速科夫号潜艇为首的舰队,和登岛的自由法国军队没有恐吓胁迫当地人或遭到抵抗,这帮助扭转了美国民众对维琪法国的看法。轴心国于1941年12月对美国宣战使得该双边协议无效,但美国直到1942年11月才与维琪法国断绝外交关系。

后续行动[编辑]

1942年1月,在百慕大皇家海军造船厂英语Royal Naval Dockyard, Bermuda重新补给后,自由法国决定将速科夫号潜艇派往太平洋战区。然而,该潜艇的南下引发了自由法国将解放马丁尼克岛的谣言。实际上,速科夫号经由塔希提岛前往澳大利亚悉尼。该潜艇于2月2日离开哈利法克斯前往百慕大,并于2月12日离开前往巴拿马运河

沉没与结局[编辑]

速科夫号潜艇于1942年2月18日至19日夜间,在巴拿马克里斯多福以北约130千米(70海里)处失去联系,预计会途径巴拿马运河前往塔希提岛。美国调查报告指出,失踪是因与美国货轮“汤姆森·莱克斯”(Thompson Lykes)意外碰撞造成。当夜非常漆黑,这艘货轮自关塔纳摩湾驶出,根据航海日志记录这艘货轮撞上一个部分淹没在水下的物体,并沿著货轮的侧面和龙骨刮擦。瞭望员听到水中有人用英语呼救,但货轮船员认为撞上了德军的U艇而没有停下来进行搜救。只向巴拿马发送了一次描述该事件的信号。[10][11]

速科夫号当时由乔治·路易·布莱松(Georges Louis Blaison中校法语Capitaine de frégate (France)指挥,该潜艇的沉没导致130人死亡(包括4名英国皇家海军人员)。1942年4月18日,位于伦敦的自由法国总部宣布了速科夫号潜艇的沉没,次日《纽约时报》刊登了消息,而直到1945年1月之前沉没原因都未对外公开。[12]

法国的调查则认为失踪的原因是美军误击,2月18日至19日晚在同一水域巡逻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可能会将速科夫号当作德国或日本潜艇误击。但法方调查因二战而颇为滞后,可信度低于美方的调查报告。[13]

由于没有人潜水并核实过速科夫号潜艇的残骸,因此精确位置不明。如果假设美方报告属实即与美国货轮“汤姆森·莱克斯”发生碰撞后沉没,那么残骸将位于约3,000米深的10°40′N 79°32′W / 10.667°N 79.533°W / 10.667; -79.533坐标10°40′N 79°32′W / 10.667°N 79.533°W / 10.667; -79.533处。[3]

法国瑟堡港现树立有一座纪念速科夫号潜艇和罹难船员的纪念碑。[14]苏格兰格里诺克莱尔山英语Lyle Hill的自由法国纪念馆也有纪念该沉没事件。[15]

外观变化[编辑]

性能诸元[编辑]

贝松MB.411水上飞机模型

流行文化[编辑]

于200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魔女潜舰》(原名:ローレライ),及其原作《终战的罗蕾莱》(福井晴敏著)中出现的“伊-507”潜艇原是速科夫号,设定成被纳粹德国俘获、改装,并航向日本。其舰只编号于日本海军为伊-507,而德国海军则为UF4,实际上,“伊-507”的编号是在日本海军所有潜艇中编号最大者伊-506加上1。

关连项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N N 3. sous-marin.france.pagesperso-orange.fr. [11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 September 2012). 
  2. ^ Winchester, Clarence. Shipping wonders of the world 41–55. Amalgamated Press. 1937: 1431. 
  3. ^ 3.0 3.1 3.2 3.3 Croiseur sous-marin Surcouf.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Sous-marin croiseur Surcouf: Caractéristiques principales.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4). 
  5. ^ Huan, Claude. Le croiseur sous-marin Surcouf. Bourg en Bresse: Marines editions. 1996: 53–54. 
  6. ^ 6.0 6.1 Smith, Colin. England's last war against France: Fighting Vichy 1940–42 paperback. Phoenix. 24 June 2010. Chapter 4. ISBN 978-0-7538-2705-5. 
  7. ^ Kindell, Don, Gordon Smith , 编, 1st – 31st July 1940, Casualty Lists of the Royal Navy and Dominion Navies, World War 2, 12 June 2011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2) 
  8. ^ 8.0 8.1 Histoire du sous-marin Surcouf, netmarine,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4) (法语) 
  9. ^ Brown, David; Till, Geoffrey. The Road to Oran: Anglo-French Naval Relations, September 1939 – July 1940. Routledge. 2004: 182. ISBN 0-7146-5461-2. 
  10. ^ Morison, Samuel Eliot; Till, Geoffrey.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The Rising Sun in the Pacific, 1931 – April 194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1: 265. ISBN 0-252-06963-3. 
  11. ^ Kelshall, Gaylord; Till, Geoffrey. The U-Boat War in the Caribbean.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68. ISBN 1-55750-452-0. 
  12. ^ Free French List Surcouf as Lost. The New York Times. 19 April 1942: 36 [5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13. ^ Auphan, Paul; Mordal, Jacques. The French Navy in World War II.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59. [页码请求]
  14. ^ Ahoy - Mac's Web Log - French Submarine Surcouf, the World's largest Submarine before WW2. Her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in February of 1942.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2). 
  15. ^ War Memorials. Inverclyde Council. [18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A la memoire du Capitaine de frigate Blaison, des officiers et de l'equipage du sous-marin Surcouf perdu dans l'Atlantique Fevrier 1942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