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唐宣宗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关于古人使用旧历虚岁纪年,今人使用新历实岁纪年的建议

[编辑]

先举两个例子:

1.唐开元贤相张九龄,生于高宗朝,而出生月日不详。古来多据新旧唐书记载,“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本人注)病卒,年六十八”逆算,谓其生于高宗咸亨四年(673年)。而同时代徐浩《张文献公神道碑》言,文献公“生岁六十有三,以开元廿八年五月薨”,逆算则为仪凤三年(678年)生。新旧唐书皆成书于五代后,历史价值尤劣于唐时记录。是以张九龄生于仪凤三年为是。而今有人编史时,大书“张九龄享年六十二”,谓之从徐浩碑铭;而仍言“唐书载‘张九龄卒年六十八’”。作者居然能把古人的原话从“六十三”改成“六十二”,这put new words in 古人's mouth的穿越行为姑且不论;而上下文对勘后,则产生十分奇异的效果:唐书记载的张九龄享年大于徐浩记载的享年6岁(68-62=6),而为何换算成新历后,生年相差只有5岁(678-673=5)?还是原因出自新旧唐书的记载“卒年六十八”不符合周岁记载主义,所以我们也应该替唐书把它改过来,写唐书云,张九龄“卒年六十七”以符合数学逻辑(即我们需要把所有古人的年代记载统统改变,将改窜进行得彻底)?

2.苏轼生年当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而新历跨年为1037年1月8日。旧史记载多著年不著月,则皆以苏轼为景佑三年生。若贸然采取“1037年生”之说,则不但查阅宋史、通鉴等等一切古籍记载,皆会产生相差一年之错误;更于苏轼平生之著作,如《送沈逵》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 ,都将不知所云,因1037年岁次非丙子,乃丁丑也。苏轼诗文谓“与我同年”者,实指丙子非指丁丑;自言“生十年”是指庆历五年(1045)而非1047(1037+10?);“余年十七”是当皇佑四年(1052)而非1054(1037+17?)。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在新旧历之间疲于换算,徒增不便,有百弊而无一益。是我等记载苏轼生年,不著月日时,当言“景佑三年生”;若言及月日,则明其为新历逾年,1037年1月8日生。

盖中国之使用新历,自民国元年政府布告起,遵从“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亦不当强迫古人年龄使用新历,从如实著史的角度来说,更不得替古人捉刀代笔,改窜前人记录以适我意。

今为统一年龄记载,便于查阅对校古籍起见,杜绝因新旧历换算不一而引起的年代错误,同时遵从“以同时代人记载为准”“不替古人更改古人文章字句”的大原则,兹建议辛亥前(清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末)物故者一概使用旧历虚岁记载生殁,间辅以西元年代注记以图现代读者之便;民国后出生者以新历实岁为则。

有不同建议者请附于此,庶几得知众意。Yume149 (留言) 2011年10月24日 (一) 07:3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