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唐宣宗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關於古人使用舊曆虛歲紀年,今人使用新曆實歲紀年的建議

[編輯]

先舉兩個例子:

1.唐開元賢相張九齡,生於高宗朝,而出生月日不詳。古來多據新舊唐書記載,「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本人註)病卒,年六十八」逆算,謂其生於高宗咸亨四年(673年)。而同時代徐浩《張文獻公神道碑》言,文獻公「生歲六十有三,以開元廿八年五月薨」,逆算則為儀鳳三年(678年)生。新舊唐書皆成書於五代後,歷史價值尤劣於唐時記錄。是以張九齡生於儀鳳三年為是。而今有人編史時,大書「張九齡享年六十二」,謂之從徐浩碑銘;而仍言「唐書載『張九齡卒年六十八』」。作者居然能把古人的原話從「六十三」改成「六十二」,這put new words in 古人's mouth的穿越行為姑且不論;而上下文對勘後,則產生十分奇異的效果:唐書記載的張九齡享年大於徐浩記載的享年6歲(68-62=6),而為何換算成新曆後,生年相差只有5歲(678-673=5)?還是原因出自新舊唐書的記載「卒年六十八」不符合周歲記載主義,所以我們也應該替唐書把它改過來,寫唐書雲,張九齡「卒年六十七」以符合數學邏輯(即我們需要把所有古人的年代記載統統改變,將改竄進行得徹底)?

2.蘇軾生年當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而新曆跨年為1037年1月8日。舊史記載多著年不着月,則皆以蘇軾為景佑三年生。若貿然採取「1037年生」之說,則不但查閱宋史、通鑒等等一切古籍記載,皆會產生相差一年之錯誤;更於蘇軾平生之著作,如《送沈逵》詩云「嗟我與君皆丙子」,《贈長蘆長老》詩云「與公同丙子,三萬六千日」 ,都將不知所云,因1037年歲次非丙子,乃丁丑也。蘇軾詩文謂「與我同年」者,實指丙子非指丁丑;自言「生十年」是指慶曆五年(1045)而非1047(1037+10?);「餘年十七」是當皇佑四年(1052)而非1054(1037+17?)。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在新舊曆之間疲於換算,徒增不便,有百弊而無一益。是我等記載蘇軾生年,不着月日時,當言「景佑三年生」;若言及月日,則明其為新曆逾年,1037年1月8日生。

蓋中國之使用新曆,自民國元年政府佈告起,遵從「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亦不當強迫古人年齡使用新曆,從如實著史的角度來說,更不得替古人捉刀代筆,改竄前人記錄以適我意。

今為統一年齡記載,便於查閱對校古籍起見,杜絕因新舊曆換算不一而引起的年代錯誤,同時遵從「以同時代人記載為準」「不替古人更改古人文章字句」的大原則,茲建議辛亥前(清宣統三年,西曆1911年末)物故者一概使用舊曆虛歲記載生歿,間輔以西元年代注記以圖現代讀者之便;民國後出生者以新曆實歲為則。

有不同建議者請附於此,庶幾得知眾意。Yume149 (留言) 2011年10月24日 (一) 07:3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