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姜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夔
宋朝词人
尧章
白石道人
出生绍兴二十五年
1155年
江南东路饶州鄱阳
逝世嘉定元年
1208年
临安
亲属
父亲姜噩

kuí(1155年—1209年),尧章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中国南宋词人

姜噩为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历官汉阳县,卒于官。[1]姜夔自幼随父宦,其父早卒,后寄居姊家,往来江西、湖北近二十年。[2]可惜屡试不第,一生未仕,家贫,无立锥之地。[3]淳熙十二年(1186年),姜夔与诗人萧德藻相识,萧德藻极为器重姜夔,还将侄女嫁给他。萧德藻调官湖州(今属浙江),姜夔决定追随萧德藻,卜居弁山白石洞下,人称白石道人。淳熙十四年(1187)暮春,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谒见了著名诗人杨万里,又与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精通音乐,会为诗,初学山谷江西诗派,后被归类为江湖诗派。亦善填词,自度十七曲传世。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姜夔和张炎并称为“姜张”。约卒于嘉定元年(1208年)。[4]

词风

[编辑]

姜夔精于音律,自度曲颇多,词谱有定调,词前多有小序。题材上,多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其中偶然流露他对时事的感慨,更多是慨叹他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

姜词琢炼字句,喜用清淡生新的字句,追求清幽深邃、清空的意境,善于写景,咏物词则稍觉堆砌。

姜夔用江西诗派的创作方法来填词,讲究点窜前人诗句入词,间用拗句拗调,爱用典故,提倡“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致使词的语意隐晦含糊,境界朦胧。姜词也讲求寄托和含蓄,喜用暗喻联想等手法。[来源请求]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作品

[编辑]

评价

[编辑]
  • 张炎《词源》:“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
  • 朱彝尊词综·发凡》:“词之南宋始极工,姜尧章最为杰出。”[5]《黑蝶斋诗馀‧序》:“词莫善于姜夔。”[6]
  • 四库全书》:“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宋史翼》卷二八
  2.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3. ^ 陈郁《藏一话腴》云:“夔气貌若不胜衣,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
  4. ^ 姜夔之生卒年尚无确考。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及《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系年》诸文考定其生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至于姜夔卒年,陈尚君据韩淲的《涧泉集》有《盖稀之作乌程县》诗自注曰:“己未秋,潘德久、盖希之、姜尧章同往西林看木樨,潘、姜已下世三年矣”,此处提及姜夔与潘柽同年去世。又据徐照《哭潘德久》诗及《徐道晖墓志铭》知潘柽去世当在嘉定二年至三年间。(详见陈尚君《姜夔卒年考》,《复旦学报》,1983年第2期)。又,束景南《白石姜夔卒年确考》一文考定卒年于嘉定二年。(束景南《白石姜夔卒年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4期);王睿《姜夔卒年新考》引入谢采伯《续书谱序》、姜夔嘉泰四年(1204)《贺张肖参政》 等材料参证,提出“姜夔的卒年可以明确判定为嘉定元年(1208)”。
  5. ^ 《词综·发凡》
  6. ^ 朱彝尊:《黑蝶斋诗馀‧序》

研究书目

[编辑]
  • 杨荫浏阴法鲁:《宋 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 夏承焘笺校:《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孙玄常笺注:《姜白石诗集笺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 赵晓岚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 林顺夫著,张宏生译:《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袁向彤著:《姜夔与宋韵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
  • 陈书良笺注:《姜白石词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 徐玮:〈论合肥本事与姜夔词的解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白石著;井土霊山日译“続书谱”‘书道及画道第二巻第四号’
  • 姜白石著;井土霊山日译“続书谱(二)”‘书道及画道第二巻第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