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鱼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的维吉尼亚级潜艇攻击想像图
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鱼雷(英语:Torpedo)是一种有推进能力、在水下移动攻击敌舰吃水线下船身的爆炸远射武器。在鱼雷这个名词诞生的时代,它尚未有一个准确定义,而是将水雷也纳入范畴。但是在20世纪以后,鱼雷的定义就是可自力推进的水下爆炸武器。

鱼雷可以从水面舰上的发射管而潜艇可以透过鱼雷鱼雷管发射鱼雷,20世纪以后可以从飞行器上投掷。对海战的常识来说,越大的船只可以携带越重型的武器获得射程与防御力的优势,但是鱼雷也可以在小型船只上配备使用,如鱼雷艇微型潜艇,且其破坏力超过大型火炮。尽管有效攻击距离较近、发射载台有被目标击毁的风险。在反舰飞弹未问世前,对海军实力较弱的国家,配备鱼雷的轻型舰艇可以在必要时与海军实力较强的国家有一搏之力。

鱼雷按破坏力可分为轻型和重型,按制导方式可分为无导引、自主导引和线控导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以前的鱼雷不具备导引功能。在发射之前需要先设定鱼雷航行的方向与深度,发射之后鱼雷会持续前进直到撞击引爆,或动力用尽而沉没。现代的鱼雷都有自我导引与追踪目标的能力,准确度和杀伤力都高得多。

结构

[编辑]

现代鱼雷的构造从前往后大致上可以区分为:

  • 寻标器:配备声纳,用以侦测和追踪目标,冷战以后的鱼雷开始配备与潜舰连线的电缆(或光纤),使鱼雷离舰后可持续接受潜舰指挥增加命中率。
  • 战斗部:装配弹头。早期的弹头是配备撞击引信,鱼雷以碰撞与爆炸摧毁船只。导引鱼雷与磁气引信问世后,弹头改变爆炸模式,从船只下方引爆,让爆炸力集中在毁坏龙骨结构,并由爆炸产生气泡把船只“抬高”,在气泡破裂后,水压和重力将促使船只遭折断。
  • 动力段:包括内燃机与电池,动力的供应多设置在这一区。
  • 导线段:如果是线导鱼雷,会有大量的导线缠绕储存在这一区。
  • 推进段:这是将动力来源转换为推进鱼雷前进的能力。目前大多数的鱼雷使用的还是螺旋桨。

类型

[编辑]
挂载于P-2海王星巡逻机上的鱼雷
  • 轻型鱼雷:作为近距离攻击使用,主要对付目标为潜艇,当前服役的轻型鱼雷规格多半是直径324公厘,为水面舰、反潜机所用。
  • 重型鱼雷:可以远距离攻击,潜舰的主要武器,当前服役的重型鱼雷直径从481公厘到650公厘不等,普及率较高的规格为533公厘。
  • 超空泡鱼雷:利用超空蚀效应的特性,使鱼雷在水下前进时,外部有一层空气包覆著鱼雷以减少阻力。前苏联曾发展出试验用途的VA-111鱼雷,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00节(时速370公里),但射程仅7到13公里。而伊朗已经开发了仿制型(Hoot)。
  • 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飞弹,主要由水面舰使用。将火箭发动机与鱼雷结合,使用火箭将鱼雷推送到目标位置附近释放鱼雷入水攻击。增长鱼雷的有效射程,缩短潜舰的警戒时间。

历史

[编辑]

近代鱼雷发明

[编辑]

近代鱼雷诞生在19世纪的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海军上校乔望尼·卢俾士英语Giovanni Luppis里耶卡与英国机械工程师兼商人罗伯特·怀海德英语Robert Whitehead(英语:Robert Whitehead)结识。卢俾士在1864年向怀海德陈述他的新武器构想,这个武器称为海岸防卫者(salvacoste),卢俾士认为可以在海上布设可从陆地上绳索控制的浮动水雷,这个构想因为无法提出动力与导引的可靠方案,因此不被奥匈帝国军方所采纳。

怀海德从朋友的提案中获得灵感,在1866年制造出第一款具有自备动力的近代鱼雷:白头鱼雷英语Whitehead_torpedo[注 1],在1866年交付给奥匈帝国海军测试。白头鱼雷解决了过往漂雷未能克服的缺点,它有内建动力可以自行移动,配备稳定装置让鱼雷可以维持在设定水深。白头鱼雷问世后获得奥匈帝国重视投资,怀海德因此在里耶卡开设世界第一间鱼雷工厂。在1870年,白头鱼雷开始外销给英国皇家海军,各国海军在得知这个新武器后纷纷向怀海德采购鱼雷,法国、德国等欧陆工业国家的兵工专家也依循类似原理开发出国产鱼雷。

一战以前

[编辑]

鱼雷的第一个战果是在19世纪末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缔造,俄罗斯鱼雷艇母舰英语Torpedo boat tenderVelikiy Knyaz Konstantin号所配备的鱼雷艇在1878年1月16日击沉土耳其轮船Intibah号。第一艘被击沉的近代军舰则是智利海军布兰科·恩卡拉达号铁甲舰英语Chilean ironclad Blanco Encalada(清朝译名“白郎古恩喀喇达号”),她在1891年智利内战英语Chilean Civil War of 1891中被林奇海军上将号炮舰施放的白头鱼雷给击沉,证明了鱼雷以小博大的实际战果。

不久之后,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帝国海军也运用了鱼雷艇重创了清朝北洋舰队定远号战舰日俄战争期间,俄罗斯帝国海军与日本帝国海军相互都使用鱼雷与鱼雷艇对敌方舰艇攻击,至少造成了1艘战舰、2艘防护巡洋舰与2艘驱逐舰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

两战期间

[编辑]
  • 鱼雷虽改良许多但仍缺乏准确度,若采用无线电遥控会遭到敌军锁定频率干扰,这时来自奥地利的美国女演员海蒂·拉玛想出了不断改变无线电频率来遥控鱼雷的方法,她在奥地利与第一任丈夫德国军火商和军方聊天作陪时,听过他们讨论改善鱼雷准确度的问题,她因家暴逃到美国后提出的灵感是来自让自动钢琴自动弹奏的打孔卡,虽然因体积太大未能用在二战的鱼雷上,但此理论却成为日后无线通讯保密与手机通讯时增加频宽的方法,不断变换频率等于创造出多组新的频率。
  • 1937年日本开发出九三式鱼雷并进行量产,这种鱼雷使用压缩作为推进系统之氧化剂,使速度与射程都大幅增加,气泡轨迹也减少而更难被发现,而被称为“氧气鱼雷(酸素魚雷)”,在二战结束前为全世界性能最优秀的鱼雷。后来还衍生出一般潜舰用的九五式鱼雷微型潜艇用的九七式鱼雷,但后者没有设计很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20世纪中后期

[编辑]

21世纪

[编辑]
  • 2010年朝鲜半岛邻近黄海的海域上,发生天安舰事件,南韩方面在事后找到疑似朝鲜人民军所发射的鱼雷残骸,首尔方面遂强烈谴责平壤当局。

反鱼雷装备

[编辑]

著名产品

[编辑]

参看

[编辑]

参照

[编辑]
  1. ^ 陈炳圣. 《萬物簡史》.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注释

[编辑]
  1. ^ “怀海德”的英文Whitehead,直译就是“白头”

参考文献

[编辑]
  • Blair, Clay. Silent Victory.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75.
  • Boyne, Walter J. Clash of Titans. Simon and Schuster; 1995. ISBN 0-684-80196-5.
  • Brown, David. Warship Losses of World War Two. Arms and Armour, London, 1990. ISBN 0-85368-802-8.
  •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online.
  • Crowley, R.O. "Confederate Torpedo Service". The Century, Volume 56, Issue 2, The Century Company, New York, June 1898.
  • Epstein, Katherine C. Torpedo: Inventing th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Britai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 Edwyn Gray The Devil's Device: The story of Robert Whitehead, Inventor of the Torpedo Seeley; 1st UK ed. edition, 1975. ISBN 978-0-85422-104-2
  • Edwyn Gray Nineteenth-Century Torpedoes and Their Inventors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January 2004. ISBN 978-1-59114-341-3
  • Lyon, David. The First Destroyers. Chatham Publishing, 1 & 2 Faulkner's Alley, Cowcross Street, London, Great Britain, 1996. ISBN 1-55750-271-4.
  • Milford, Frederick J. "U.S. Navy Torpedoes: Part One—Torpedoes through the Thirties". The Submarine Review, April 1996.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the Naval Submarine League, P.O. Box 1146, Annandale, VA 22003.)
  • Milford, Frederick J. "U.S. Navy Torpedoes: Part Two—The Great Torpedo Scandal, 1941-43". The Submarine Review, October 1996.
  • Milford, Frederick J. "U.S. Navy Torpedoes: Part Three—WW II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al torpedoes 1940–1946". The Submarine Review, January 1997.
  • Morison, Samuel Elio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Two. Volume 3.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4 edition.
  • O'Kane, Richard H. (1987). "Seventh Patrol", Wahoo: The Patrols of America's Most Famous World War II Submarine. Novato, California: Presidio Press.
  • Olender, Piotr. Russo-Japanese Naval War 1904–1905, Vol. 2, Battle of Tsushima. Published by Stratus s.c.; Sandomierz, Poland, 2010. ISBN 978-83-61421-02-3.
  • Perry, Milton F. Infernal Machines: The Story of Confederate Submarine and Mine Warfare.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8071-1285-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