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池三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池三山是中國古代皇家宮苑建築中常見的規劃形式。通常表現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島嶼。

起源和發展

[編輯]

按照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在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為神仙居所[1]:32。具有濃厚慕仙思想的秦始皇曾在離宮蘭池宮中開鑿蘭池,在池中堆築蓬萊山。受此啟發,漢高祖劉邦在興建未央宮時,也曾在宮中開鑿滄池,池中築島。

漢武帝長安建造建章宮時,在宮中開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築三座島嶼,並取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後這種布局成為帝王營建宮苑時常用的布局方式[1]:32

典型範例

[編輯]

曾經採用過「一池三山」布局的宮苑包括:

此外,中國古代民間園林中也多有在園中鑿池、並在池中布置一島、二島或三島以象徵仙山的事例。杭州西湖中的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即為「一池三山」的典型例子。至明清時期,由於對民間建築等級限制甚嚴,私園中堆築一池三島被視為摹擬帝王的僭越逾制行為,因此這種布局逐漸在民間園林中消失。清朝乾隆時期,權臣和珅曾在其漱春園(或作淑春園)中仿圓明園蓬島瑤台布置池中島嶼(即燕京大學未名湖東岸荒島),後成為其罪狀之一。

在國外的影響

[編輯]

現存實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李源. 《玄武湖“三神山”新考》. 江蘇地方志 (江蘇省南京市: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2000, (2000年第5期): 32–33. ISSN 1003-8485 (簡體中文). 
  2. ^ 明朝初年曾擴挖疏浚玄武湖,此後湖中島嶼為存放黃冊的禁地。雖然玄武湖實際上並非宮苑,但其布局明顯模仿一池三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