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雲南八·二三無產階級革命大聯合指揮部簡稱八二三派八派,是雲南省文化大革命時期派別。對立面是炮派

歷史[編輯]

1966年8月23日,在北京南下串聯隊的支持下,一些大專院校(以昆明工學院為主)的造反派學生到省委禮堂集會,提出「炮轟省委、火燒市委」的口號。要求閻紅彥出來接見學生。當日,雲南省委領導人閻紅彥周興孫雨亭等人出來接見學生。史稱八二三風暴[1][2]

8月26日昆明保守勢力成立「昆明地區紅衛兵總部」,提出「保衛省委領導」的口號。得到了昆明軍區司令秦基偉的支持。[3][4]

1966年10月20日,昆明工學院成立井岡山八二三戰鬥團,12月23日井岡山八二三戰鬥團與11個群眾組織聯合成立了昆明八二三戰鬥兵團。[5]

1967年1月2日,昆明工學院八二三戰鬥兵團,雲南大學毛澤東主義炮兵團等100多個群眾組織宣布成立昆明地區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指揮部。

1967年1月22日,以雲南大學毛澤東主義炮兵團為主的62個造反派組織正式從昆明地區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指揮部分裂,另立新雲南革命造反派大聯合聯絡站,再改名雲南毛澤東主義炮兵團。至此昆明地區八二三派,炮派兩大對立組織形成。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丁龍嘉, 聽雨. 康生与“赵健民冤案”. 北京. 1999: 10. ISBN 7-01-002834-6. 
  2. ^ 文革风云映滇池 第四章 八 .二三风暴和九.一四狂飚(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3. ^ 李原. 只唯实 阎红彦上将往事追踪.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 279. ISBN 7-222-03746-2. 
  4. ^ 喬晞華. 文革群眾運動的動員、分裂與滅亡——以社會運動學視角. : 第九章. 
  5. ^ 張成寅;章振國;林爽爽;張鵬翼;朱寶琛;尹銘;馬穎生;劉紹忠;李峰. 昆明市志 第一分册. 人民出版社. 2003: 66. ISBN 7-01-003887-2. 

原始文獻[編輯]

  • 風展紅旗:《昆明地區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事記 第一集》1968年 昆明八二三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