堺
外觀
歷史中的堺
[編輯]由於過去位於攝津國、河內國與和泉國的交界處,最初被稱為「境」,其日文發音為「さかい」(Sakai),後來轉用為相同發音的「堺」[1]。當時也因為位於三個國的交界處並且臨海,發展成為貿易港口;到了戰國時代,當地商人們為避免受到戰亂波及,組織了會合衆以自治的形式管理此地,並在城市的四周建立了護城河,維持堺的獨立自主,不隸屬任何領主,被當時來到日本的歐洲傳教士稱為像威尼斯一樣的自治城市,直到織田信長崛起後才臣服於其。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為發展新的政治中心-大阪,商人們被強迫遷往大阪,此後堺只剩下港口的功能;而在17世紀的大阪之役中,堺也受到波及遭大火燒毀,此後貿易的功能也逐漸降低。[2]
近代的堺
[編輯]19世紀明治維新後,由於行政區劃的多次變化,在近代堺可能是指以下行政區劃:
- 堺縣:於1868年設立的縣,轄區範圍最大時曾包含現在的大阪府南半部及奈良縣,最後在1881年被併入大阪府。
- 堺市:前身為1880年設立的「堺區」,於1889年改制為市,現為政令指定都市。
- 堺區:2006年堺市升格為政令指定都市後設立的行政區,範圍即為過去「堺」的主要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