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里鄉
富里鄉 Fuli Township 舊稱:公埔 | |
---|---|
鄉 | |
坐标:23°08′00″N 121°17′00″E / 23.1333°N 121.2833°E | |
國家 | ![]() |
省 | 臺灣省(已虛級化) |
上級區劃 | 花蓮縣 |
下級區劃 | 13村254鄰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富里鄉公所 (立法機關:富里鄉民代表會) |
• 鄉長 | 張容榕(未就職) 江東成(代理)(富里鄉鄉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176.3705 平方公里(68.0970 平方英里) |
海拔 | 504 公尺(1,654 英尺) |
人口(2023年4月)(4,033戶) | |
• 總計 | 9,647人 |
• 排名 | 10 |
• 密度 | 54.7人/平方公里(142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983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15100 |
毗鄰 | 玉里鎮、卓溪鄉;台東縣長濱鄉、成功鎮、東河鄉、池上鄉 |
網站 | http://www.fuli.gov.tw/ |

富里鄉(阿美語:Kongpo;臺灣客家語海陸腔:fuˇ liˋ hiongˋ;臺灣話:Hù-lí-hiong)位於台灣花蓮縣最南方,北與玉里鎮、西與卓溪鄉、東北與台東縣長濱鄉、東與成功鎮、東南與東河鄉,南與池上鄉接壤。鄉內人口約1萬人,並有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阿美族、大武壠族、馬卡道族、西拉雅族等多元族群特色,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1]與台灣客家語[2]。
富里鄉主要產業活動以農業為主,特產以富麗米(富里米)、香菇和金針為大宗。六十石山、羅山瀑布及東富公路上的小天祥是該鄉知名的觀光景點。
歷史[编辑]
據內政部「地名檢索系統」,有關現行「富里鄉」此地名有以下記載:富里鄉位居花東縱谷的中段,是花蓮縣境內位置最南邊的一個鄉。鄉內住民以客家、福佬人與馬卡道、大武壠等平埔族群及阿美族人居多數[3],另有少數布農族、外省籍等所構成。 富里舊稱「公埔」,地名之說有以下幾種:(富里鄉誌委員會,2002:29)
- 昔時為公家團體或平埔族群的公共牧場,用來放飼牛羊,以及放置柴草之類,公埔的地名由此得來(安倍明義,1990:233;駱香林,1983:68)。
- 源起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解除番境各例禁,設立卑南撫墾局時所頒布拓墾章程中,規定每人先分田一甲耕種,另給附近原野(埔地)一甲,令其續耕。凡未著手墾殖之預備地,即稱「公埔」;關於「富里」一名的由來,近代也有多種解釋。1.由於土地肥沃,盛產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產,故於昭和12年(1937年)年10月1日改為富里庄役場,取「富裕鄉里吉祥」之意(申慶璧,1995:31)。
- 昭和12年(1937)地方改制時,日本人引用他們本土的一個古國名稱將公埔改為富里庄,現在日本千葉縣內也有一個名為「富里町」的鄉鎮,……近代則望文生義將「富里」解釋成『富裕鄉里』」。
清領時期[编辑]
富里鄉最早的住民紀錄乃始於大武壠、馬卡道等平埔族群,西元 1845 至 1895 年為平埔族群遷入之最高峰,相關記載如下:[3]
- 1845 年:屏東下淡水溪 3 社共 30 戶 300 餘人、高雄六龜(大武壠族)12 戶 70 餘人遷至東里。
- 1851 年:屏東赤山萬金庄(馬卡道族)一批族人遷至東里。
- 1862 年:屏東恆春地區(馬卡道族)10 戶人遷至富里。
- 1866 年:高雄旗山計 200 餘人遷至東里。
- 1868 年:屏東九塊厝一批人,輾轉經東里遷至石牌、明里、羅山、富里等地。
- 1875 年:高雄鳳山潘琴元帶 60 人遷入明里。
日治時期及臺灣戰後時期[编辑]
富里鄉的行政區域在日治時代1920年合併大庄、公埔兩區,設置大庄區以來便沿用至今,大庄區轄屬花蓮港廳玉里支廳,轄域內分為大庄、頭人埔、公埔、堵港埔四個大字。1937年改稱富里庄,轄屬花蓮港廳玉里郡,轄域內分為東里(大庄)、竹田(頭人埔)、富里(公埔)、堺(堵港埔)四個大字。戰後,改稱富里鄉,轄屬花蓮縣。
聚落[编辑]
東里村[编辑]
新興村[编辑]
本村原屬竹田村的一部份,舊稱「頭人埔」,清代時原有一個「馬加祿」庄,人口有 17 戶 91 人,是本村最早成庄的地方,「馬加祿」的開發始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此地原屬卑南族人的獵場,大庄平埔族群因人數漸增,以豬、牛等物向卑南族人 Makaru naru 換得這片山區,初期有 30 戶人遷到此處開墾,後因山區洪水淹沒農田,大部份人都遷到竹田一帶,僅少數平埔族人仍留在當地繼續開墾。清光緒十九年間(1893年)間,平埔族人劉秋明等人又陸續自屏東縣遷入本地,日治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間,始有新竹州竹東郡的客籍人士陳德立首先遷入本村,此後來自新竹、桃園、苗栗等地的客籍移民才大舉遷入開墾。
日治初期沿襲清代舊制,仍稱馬加祿庄,屬卑南廳新鄉管轄,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隸大庄區轄下。民國三十八年因人口漸增,劃出竹田村北區成立一個新的村,因本村的開發稍遲於竹田,故取名新興。本村位處鄉境的中區,在鄉治中心富里村北約七公里處,東隔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接壤,西隔秀姑巒溪與卓溪鄉古風村接壤,南鄰竹田、北有萬寧村,本村形勢東西長、南北極狹,面積有 15.4 平方公里,地勢多屬丘陵與山坡,全村低於海拔 300 公尺以下的平地,約僅佔 2/5,水田區多在海拔 200 公尺以下的埔地間,面積廣達 180 餘公頃,因馬加祿溪蜿蜒流過,沖積出肥沃的土壤,以及九岸溪、秀姑巒溪豐沛的水利,水稻的產值極高,清咸豐二年開鑿的秋林大圳圳頭,就設在馬加祿溪口處,灌溉學校園以北數百公頃的農田,200 公尺以上的山區則多開闢為旱地。
本村現有 18 鄰 271 戶 1049 人,以客家、平埔、阿美族為主,主要聚落有學校園、馬加祿、東竹、東興部落 等處,學校園居民純為日治時期移入的客家籍,馬加祿則以平埔、閩南籍居多,以及少數客家籍,東竹純為日治時移入的客家籍聚居。東興為阿美族部落,現有 61 戶 218 人,清代末年間,有玉里鎮樂合里下澇灣社四戶,及安通社的阿美族人遷入,最早定居於竹田村「番仔田」山區,日治初期才遷移到現址。
學校園[编辑]
學校園居民純為日治時期移入的客家籍,馬加祿則以平埔、閩南籍居多,以及少數客家籍,東竹純為日治時移入的客家籍聚居。位置為於現在的1鄰至8鄰一帶,8鄰位於馬加祿部落一小部分
馬加祿[编辑]
地名源自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此地原為一名叫「馬加祿」的卑南族人所擁有的獵場,其他人來此狩獵時,必須奉獻一半的獵物給地主,遂以其名為地名(駱香林,1983:67)。民國三十八年劃成一村,定名新興。居民大多為平埔族籍,二戰後也有少數客家籍人士遷入;位置約略為新興村9到13鄰一帶。[4]
竹田村[编辑]
竹田[编辑]
此地方很久以前被稱為「刣人埔」(應在光緒5年(1879年)之前)。清光緒時,置庄改稱為「頭人埔」庄,所以得到「頭人埔」的舊稱,日治時代初期仍沿用此名。「頭人埔」閩南語為 "thâu-lâng-poo",與現今鄰近的阿美族聚落─「達蘭埠部落」(阿美族語稱: "Talanpo")相近,應亦與此舊名有關。
1937年(昭和12年),改名為「竹田」,村民都把「頭人埔」詮釋為:「以前此地出了許多頭人(地方領袖)或曾是頭人(番目)居住的地方」,其實它最早的名稱「刣人埔」若照平埔人解釋,意思應該是:「殺人埔」,在清代平埔人初墾此地時,常遭受埋伏於草叢中的布農人馘首;日治時期沿用頭人埔為庄名,到昭和12年(1937年)地方改制才有富里庄竹田區的設置;現多指本村一至七鄰一帶。[5]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仍然被稱為「竹田」。據耆老稱:此地名起源係因村子東側山坡上原種有滿山的桂『竹』成林,山丘的南側又有廣闊的水『田』,遂各取兩者之意而稱為「竹田」,以象徵本地「竹茂田廣」之景像;而火車站則改稱東竹(意即東部之竹田)。現為本村人口最集中、繁盛之區域。範圍是指竹田村1至7鄰一帶[6]。可能是為了呼應竹田此地名的意義,現今竹田福德祠的門柱上對聯寫著:『竹廣耿心尊福德,田畝沾豐敬正神』。1945年,建有竹田義民亭。
埔頭[编辑]
因位於九岸溪下游沖積平原的頂端,地勢略呈東高西低,形成一個緩坡埔地,客家語稱呼這種地形為「埔仔地」,又因位在埔地的上端,故名為埔頭;二戰後始易名為富田,居民以客家籍佔大部份[7];現鄉村間居民口語仍稱「埔頭」,但門牌地段已使用「富田」,約略位置為東竹國小與竹田義民亭往東部份。
人口[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9,827 | — |
1986 | 18,560 | −6.4% |
1991 | 16,002 | −13.8% |
1996 | 15,596 | −2.5% |
2001 | 13,510 | −13.4% |
2006 | 12,282 | −9.1% |
2011 | 11,387 | −7.3% |
2016 | 10,557 | −7.3% |
2021 | 9,812 | −7.1%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
根據花蓮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2年底富里鄉戶數約4千戶,人口約9.7千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富里村與明里村,2022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456人與406人[8]。
政治[编辑]
歷任鄉長[编辑]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政黨 | 備註 |
---|---|---|---|---|
1 | 林水木 | 1951年7月2日-1953年6月30日 | ||
2 | 呂元清 | 1953年7月1日-1956年6月30日 | ||
3 | 1956年7月1日-1960年1月16日 | |||
4 | 林水木 | 1960年1月17日-1964年2月28日 | ||
5 | 林金貴 | 1964年3月1日-1968年2月28日 | ||
6 | 洪金海 | 1968年3月1日-1973年3月31日 | ||
7 | 1973年4月1日-1977年12月29日 | |||
8 | 鄧民宏 | 1977年12月30日-1982年2月28日 | ||
9 | 1982年3月1日-1986年2月28日 | |||
10 | 賴振東 | 1986年3月1日-1990年2月28日 | ||
11 | 1990年3月1日-1994年2月28日 | |||
12 | 蘇孝信 | 1994年3月1日-1998年2月28日 | ||
13 | 1998年3月1日-2002年2月28日 | |||
14 | 鄧國祥 | 2002年3月1日-2006年2月28日 | ![]() |
|
15 | 2006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 | ![]() |
||
16 | 黃玲蘭 | 2010年3月1日-2014年12月24日 | ![]() |
|
17 |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4日 | ![]() |
||
18 | 陳榮聰 | 2018年12月25日-2022年12月25日 | ![]() |
2020年曾遭逢罷免[9],但最終罷免案未通過。 |
19 | 張容榕 | (未就任) | ![]() |
完成選舉登記後於選前宣告退選,最終仍成功當選鄉長,[10] 但從未宣誓就職[11]。 |
代理 | 江東成 | 2023年1月3日- | ![]() |
曾任花蓮縣政府地政處處長、民政處處長及玉里鎮代理鎮長。因鄉長當選人張容榕未宣誓就職,故由縣府指派其暫時代理職務。 |
鄉政組織[编辑]
富里鄉公所是富里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富里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花蓮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富里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1個附屬機關[12]。
富里鄉民代表會是富里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富里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富里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1席平地原住民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3]。
行政區劃[编辑]
|
教育[编辑]
國民中學[编辑]
- 花蓮縣立東里國民中學
- 花蓮縣立富北國民中學
- 花蓮縣立富里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编辑]
- 花蓮縣立吳江國民小學
- 花蓮縣立東里國民小學(附山本星象館)
- 花蓮縣立萬寧國民小學
- 花蓮縣立東竹國民小學
- 羅山分校(1996年裁撤)
- 花蓮縣立明里國民小學
- 花蓮縣立富里國民小學
- 花蓮縣立學田國民小學
- 花蓮縣立富南國民小學(2007年裁撤)
- 花蓮縣立永豐國民小學(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 豐南分班(1987年裁撤)
- 四維分校(1992年裁撤)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公路[编辑]
客運[编辑]
旅遊[编辑]
文化資產[编辑]遺址[编辑]
民俗[编辑]
文化設施[编辑] |
自然景觀[编辑]瀑布[编辑]溫泉[编辑] |
名產[编辑]
其他[编辑]
電影取景[编辑]
2007年由林靖傑導演拍攝的電影最遙遠的距離,其中一幕在火車站的取景在本鄉的東里舊車站,亦被收錄在歌手梁靜茹的歌曲「崇拜」MV內[20]。
2011年由李啟源執導的台灣電影《河豚》(Blowfish),其宣傳海報上男女主角站在開滿黃花的山野中,取景自本鄉竹田村的六十石山[21]。該電影後來一舉奪下瑞士「日內瓦國際影展」(Genev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與「發行獎」兩項大獎,成為最後十部競賽片中唯一獲得2個獎項的電影[22][23]。
鄉定原住民[编辑]
2013年11月15日,富里鄉公所將平埔族列為「鄉定原住民」,此創舉乃全國首例。鄉長黃玲蘭說,2005年台南縣府就已經承認西拉雅族,認定為「縣定原住民族」,並於2009年起受理族籍登記;高雄市也在今年十月承認「市定原住民」,因此富里鄉希望比照台南、高雄市,先從「鄉定原住民」開始推動,希望藉此讓族人從自我認同開始,進而團結起來保存文化。日治時代在「昭和」以前,將平埔族認定「熟蕃」,戶籍資料上有註明「熟」;「大正」以後則改註記「平」,也就是「平埔族」,只要家族的日治時期謄本上有註記,就可認定為大武壠族、馬卡道族、西拉雅族等平埔族群。[24][25][26]
註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55公所 原民「地方通行語」公告了. 自由時報.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 ^ 客家基本法修定 客家人逾1/3列通行語.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 ^ 3.0 3.1 張, 振岳. 大庄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圖說與民俗植物圖誌. 花蓮縣: 花蓮縣文化局. 2000. ISBN 978-986-02-5684-0.
- ^ http://placesearch.moi.gov.tw/portal_m9_page.php?button_num=m9&cnt_id=24449&q_county=%E8%8A%B1%E8%93%AE%E7%B8%A3&q_township=%E5%AF%8C%E9%87%8C%E9%84%89&place_type=&keyword=[永久失效連結]
- ^ http://placesearch.moi.gov.tw/portal_m9_page.php?button_num=m9&cnt_id=24452&q_county=%E8%8A%B1%E8%93%AE%E7%B8%A3&q_township=%E5%AF%8C%E9%87%8C%E9%84%89&place_type=&keyword=[永久失效連結]
- ^ http://placesearch.moi.gov.tw/portal_m9_page.php?button_num=m9&cnt_id=24451&q_county=%E8%8A%B1%E8%93%AE%E7%B8%A3&q_township=%E5%AF%8C%E9%87%8C%E9%84%89&place_type=&keyword=[永久失效連結]
- ^ http://placesearch.moi.gov.tw/portal_m9_page.php?button_num=m9&cnt_id=24453&q_county=%E8%8A%B1%E8%93%AE%E7%B8%A3&q_township=%E5%AF%8C%E9%87%8C%E9%84%89&place_type=&keyword=[永久失效連結]
- ^ 人口統計-人口統計各式列表. 花蓮縣政府民政處. [2022-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8) (中文(臺灣)).
- ^ 花蓮富里鄉長罷免案 今投票未過門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20-11-28
- ^ 花蓮富里鄉長當選人臉書發聲「不會就職」 縣選委會回應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22-11-28
- ^ 李先鳳. 富里鄉長當選人張容榕領補助款未就職 縣選委會:儘快派代. 中央通訊社. 2022-12-25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
- ^ 公所簡介-組織架構. 花蓮縣富里鄉公所. [202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中文(臺灣)).
- ^ 鄉民代表會-第21屆代表會-第21屆富里鄉鄉民代表會代表名冊. 花蓮縣富里鄉公所. [202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中文(臺灣)).
- ^ 『東里一號溫泉』要用聞的才能發現的神祕溫泉,東里鹼性硫酸鹽泉 探險威狼 Wilang Explorer.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東里二號溫泉』鮮少人知道的氯化物野溪溫泉,深藏在海岸山脈的小溪之中 探險威狼 Wilang Explorer.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東里一號二號溫泉]我們的第一部影片 戰天下.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花蓮溫泉秘境!稀有氯化物泉「水質清澈透明」 他驚:一旁還有野生山羌 民視新聞網.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東里二號溫泉-原民溫泉介紹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東里一號溫泉-原民溫泉介紹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2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 ^ 【最遙遠的距離】電影代表曲─梁靜茹「崇拜」兩分鐘MV
- ^ 李啟源闊砸50萬《河豚》包山包花海 開眼電影網.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 ^ 日內瓦影展 河豚獲兩獎 僑務電子報
- ^ 電影《河豚》預告片.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2).
- ^ 平埔族為原民 富里鄉全國首先認定. 自由時報. 2013-11-16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 ^ 首例鄉定原住民 富里西拉雅族正名 20131116. 原住民電視台 (YouTube). 2013-11-18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 ^ 首例鄉定原住民富里鄉為平埔族正名. 公視母語小學堂.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