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鄉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中華民國 行政區劃單位 | ||||||
---|---|---|---|---|---|---|
省(虛級化) | 直 轄 市 | |||||
縣 | 市 | |||||
山 地 鄉 |
鄉 | 鎮 | 縣 轄 市 |
區 | 山 地 原 住 民 區 | |
村 | 里 | |||||
鄰 | ||||||
相關行政區劃 |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模板)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 簡易版行政區劃表 | ||||||
山地鄉,全稱山地原住民鄉,是依據中華民國的《地方制度法》所設置之地方行政區,此一設置源於日治時期臺灣各地之蕃地,在戰後初期所改制。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57條第2項規定,山地鄉境內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要居民,其鄉長須經過民選,且必須為原住民族籍者方能擔任[1]。
列表[编辑]
目前臺灣共有24個山地鄉,其中面積最大與最小的山地鄉分別是花蓮縣秀林鄉和臺東縣蘭嶼鄉,兩鄉面積分別為1,641.8555平方公里和48.3892平方公里;人口最多與最少的山地鄉分別是花蓮縣秀林鄉和屏東縣霧台鄉,2021年底兩鄉人口分別為16,555人和3,259人[2];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山地鄉分別是臺東縣的蘭嶼鄉和海端鄉,2021年底兩鄉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約108人和每平方公里約5人[2]。下轄最多山地鄉的縣份是屏東縣,總計轄有8個山地鄉;下轄最少山地鄉的縣份是苗栗縣和嘉義縣,兩縣份個別僅轄有1個山地鄉。各山地鄉皆已頒定地方通行語[3]。
縣 | 山地鄉 | 通行語 | 族語名稱 | 日治時期蕃地 |
---|---|---|---|---|
![]() |
大同鄉 | 泰雅語、寒溪語 | Minnao | 蕃地 (羅東郡) |
南澳鄉 | 泰雅語、寒溪語 | Kbbu' | 蕃地 (蘇澳郡) | |
![]() |
五峰鄉 | 泰雅語、賽夏語 | Tatoba' | 蕃地 (竹東郡) |
尖石鄉 | 泰雅語 | Nahuy | 蕃地 (竹東郡) | |
![]() |
泰安鄉 | 泰雅語 | Taian | 蕃地 (大湖郡) |
![]() |
仁愛鄉 | 賽德克語、泰雅語、布農語 | Paran | 蕃地 (能高郡) |
信義鄉 | 布農語 | Nehunpu-siang | 蕃地 (新高郡) | |
![]() |
阿里山鄉 | 鄒語 | Psoseongana | 蕃地 (嘉義郡) |
![]() |
霧台鄉 | 魯凱語 | Vudai | 蕃地 (屏東郡) |
三地門鄉 | 排灣語、魯凱語 | Timur | 蕃地 (屏東郡) | |
瑪家鄉 | 排灣語 | Makazayazaya | 蕃地 (潮州郡) | |
泰武鄉 | 排灣語 | Klaljuc | 蕃地 (潮州郡) | |
來義鄉 | 排灣語 | Rai | 蕃地 (潮州郡) | |
獅子鄉 | 排灣語 | Sisigu | 蕃地 (潮州郡) | |
春日鄉 | 排灣語 | Kasugagu | 蕃地 (潮州郡) | |
牡丹鄉 | 排灣語 | Sinvaudjan | 蕃地 (恆春郡) | |
![]() |
秀林鄉 | 太魯閣語 | Bsuring | 蕃地 (花蓮郡) |
萬榮鄉 | 太魯閣語、布農語 | Malibasi | 蕃地 (鳳林郡) | |
卓溪鄉 | 布農語、賽德克語 | Takkei | 蕃地 (玉里郡) | |
![]() |
海端鄉 | 布農語 | Haitutuan | 蕃地 (關山郡) |
延平鄉 | 布農語 | Inpiing | 蕃地 (關山郡) | |
金峰鄉 | 排灣語 | Kinzang | 蕃地 (台東郡) | |
達仁鄉 | 排灣語 | Tadren | 蕃地 (台東郡) | |
蘭嶼鄉 | 達悟語 | Ponso no Tao | 蕃地 (台東郡) |
由於蘭嶼鄉在日治時期被劃為臺東郡的蕃地,故其在二戰後被劃歸屬山地鄉,然事實上其為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嶼,實際地理環境並非山地,故成為全臺灣唯一地處離島的山地鄉。另外原先尚有臺北縣、桃園縣、臺中縣及高雄縣等4個縣的總計6個山地鄉,後由於2010年12月及2014年12月升格為直轄市,改制成現今的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4]。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地方制度法 |
参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