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門西大街
外觀
39°53′54″N 116°21′50″E / 39.89824°N 116.36392°E
|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新華通訊社 | |||||
起點 | 宣武門 | |||||
終點 | 天寧寺橋 |
簡介
[編輯]宣武門西大街東起宣武門,與宣武門東大街連接,向西到天寧寺橋,連接廣安門北濱河路及廣安門北街。因位於北京內城宣武門以西而得名。[1]
1910年代至1920年代,此處是中華民國國會參眾兩院所在地。如今的新華社大門口向東原來有一條小胡同,稱為「眾議院夾道」,當時眾議院便設在今新華社院內,參議院則設在原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即今新華社印刷廠院內。參議院內的原有建築大部分已拆除,僅餘一兩座小建築。眾議院內的國會禮堂以及圓樓等等保存完好,如今是新華社的大禮堂以及辦公用房。大禮堂便是當年的國會議場,為參眾兩院開會之處,圓樓是當年北洋政府時期幾位中華民國總統召集議長們開會之處。北洋政府時期,在此設眾議院,曹錕等總統便是在此選舉出來。大禮堂及圓樓都建於中華民國初年。座椅上帶有五星圖案,五星的五個角原來是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禮堂內設一百餘個座位,樓上設有包廂。大禮堂及圓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宣武門以西一帶,原來是金中都城的東北角,元大都城的西南角,明清時期北京內城和北京外城的交接處。如今的新華社的大院,在明清時期曾是專供皇家食米用的碾房,後來改成象園,最多曾同時養過上百頭大象。這些大象都是從南方運來,入西便門,經過一小橋,便來到象園,這段大象途經的道路,被稱為「象來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建設中曾經發現漢白玉小象一尊,大象骨頭若干批,專門為大象洗澡而興建的水池的大青石條若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