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髭蟾
外觀
峨眉髭蟾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兩棲綱 Amphibia |
目: | 無尾目 Anura |
科: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屬: | 髭蟾屬 Vibrissaphora |
種: | 峨眉髭蟾 V. boringii
|
二名法 | |
Vibrissaphora boringii (Liu, 1945)[1]
|
峨眉髭蟾(學名:Vibrissaphora boringii)為角蟾科髭蟾屬的兩棲動物,俗名鬍子蛙、乾氣蟆、黑氣蟆。
特徵
[編輯]體長7—9厘米,體背面藍褐色或青灰色。體側和背上有不規則的深色斑點,腹面紫肉色或白色。頭部扁而寬,前肢長,後肢較短,趾間有蹼。雄蟾上頜邊緣有黑色角質刺10—16根,一般為12根,沿上唇緣排列成一弧形。雌蛙只在唇緣的相應部位出現十多個米色斑點。
最為特殊的是,除「鬍子」外,還有一雙大眼球的色彩,眼球占1/3的上半部呈藍綠色,下半部為深棕色。雄娃無聲囊和指墊。到春二三月繁殖季節,它的手臂長粗壯,「鬍子」也長出來。過此繁殖季節,手臂變細,刺開始脫落。
分布
[編輯]峨眉髭蟾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常棲息於山坡或田坎之石縫內或草堆下。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700至1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峨眉山。[1]
參考文獻
[編輯]
這是一篇與兩棲動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